分享

医院见闻

 家在黄岛 2020-07-10

春节前突然肚子疼,以为是岔气,坚持一天,夜里疼醒了。第二天一大早就去医院看大夫,排队挂号,忙活半天才看上病,大夫诊断结果是住院观察。
匆忙办完住院手续,来到临时安置的病房,感觉又累又困,肚子疼痛难忍,便立马脱鞋上床,刚想闭眼,门开了。见一小护士一手举着吊瓶,一手搀扶着一位耄耋老人走了进来,后面跟着老人的儿子,手里提着水杯等杂物。老爷子颤巍巍地坐到靠门的床上,嘴里不停嘟嘟囔囔说麻烦,顺便躺了下来,继续挂他的吊瓶。他的儿子其实也是个小老头,六十左右的年纪,十分讨人喜欢。他头发不多,却梳理得一丝不苟,方格衬衣外面套着姜黄色的碎花小马甲,最最重要的是,他总是和善微笑着面对所有的人,露出一口整整齐洁白的牙齿。在给他老爹递水杯说话时,十分体贴尽心,让人看了很温暖。他们的到来,扰乱了我的安静,也罢!起来分散一下注意力,免得总是疼痛不止,顺便了解一下这个暖人儿子和他的耄耋老爸。

趁马甲暖男出门,我便试着和老爷子拉起家常,先问病情,再问哪里人,不消片刻功夫,老爷子家的大概状况,已了解个大概。老人八十有八,辛岛人,六个儿子,一个女儿,从老人干净的着装看出,儿女们都很孝顺。老人随小儿子住,病了兄弟们轮流照看,这个陪床的是二儿子,年满六十了,是个小老板。看他那口洁白的牙齿,断定是个有修养,会生活的人。正和老人聊得起劲,老人的儿子回来了,我们把家常话转向了家常菜,马甲暖男津津有味解说着他吃过的各种美味,又说起不久前吃过的青皮鱼,令我极为垂涎,这种当地鱼别说吃,听都是第一次。好吃的鱼还没说完,不知趣的护士又进来,把这对父子接回原来房间,原来是他们那个房间在消毒,暂时过来歇息。刚刚热闹的房间瞬间安静下来,令俺很是失落,马甲暖男还没来得及了解就闪人了。

马甲暖男走了不到半小时,又有人住了进来,医院这个地方甭管水平高低,总是不缺人来。有病乱投医,先进来再说,况且像青医附院那样的大医院,不是你想住就能住上的。再说说进来的这个病号,是位老奶奶,看起来比马甲暖男的老爹还老,因为没有牙齿,面颊凸出,嘴巴凹陷,苍老不堪。两个儿子跟着进来,老人呻吟着费劲爬上刚才马甲男老爹躺过的病床,大口喘着气,看来体力极差,两个儿子看起来特逗,一个往凳子上一坐,便闭眼瞌睡,一动不动;另一个咋咋呼呼满屋乱转。
这弟兄俩和马甲男相比,对待老人方面显然有些差距,马甲男对老爹,那是关爱有加,无微不至。这俩弟兄一个闭目养神,一个咋咋呼呼乱转,没有半点心思用在被病痛折磨的老母亲身上。到了傍晚,爱咋呼的“大喇叭”回去了,留下一直坐着不动的“瞌睡虫”,他起身出门,说是买饭去。我趁机询问老奶奶和俩弟兄的情况。老人说,她今年八十六岁,在四十不到的时候,一场病满口牙都掉光了,因穷没钱镶假牙,等条件好时再去看,因牙床磨平,已不能再镶牙,由于没牙,无法咀嚼,影响消化,胃口常年不好。老人共有五个子女,那个不爱说话的是三儿子,爱咋呼的是老二,还有一个大儿子,和俩女儿。因小儿子旧村改造得了四套楼房,令兄弟姐妹很是眼红,因此关系变得也不融洽。天下父母偏向小的,年老了,往往会品尝到当年因财产分配不公遭受的苦果!这不,几个儿媳,自老人住院一来,没有一个过来看看,送口吃的。老人说她的保险金只有五六百!第一批入保险时,儿子们都不肯出钱,错过了现在一月能领两三千元养老金的好机会。一月五六百元的生活费是不够花的,因为要时常吃药。老人说亏两个女儿帮衬着,洗洗涮涮,买鱼卖肉,送菜送饭,给老奶奶省下不少伙食费。媳妇们从不去,更不用说洗涮做饭了。看着老人那没有牙齿而凹陷的小嘴,不停地巴达着,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同情、愤怒,只能无奈地一声叹息!人千万别老了,当你老到只剩下喘口气的时候,只能任人随意摆布,这是多么悲哀的下场。如此看来,千万不要羡慕活个大岁数。
第二天,老二来了,这个大喇叭其实人不错,就是嗓门大,到了饭点,也能给老人买点可口的饭菜吃,只是老人没有牙,只能喝点小米粥,掰一点馒头,用牙床慢慢费劲地咀嚼着,当时看着老人无菜的饭食,真想回家帮老人做点碎菜吃,只因当时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直到出院也没能给老人做,看来我也是个假马列!想的多,做的少。
今天瞌睡虫没来,打发放寒假的女儿来了,女孩长得白白净净,蛮可爱的,只是随了她那不爱说话的爹,老实,不爱吭声,显然老奶奶很不满意,她担心孩子小了,不会照顾她。正如她担心的一样,女孩虽有十八九岁了,显然缺少照顾人的意识和能力,她只会木讷地站着。奶奶上厕所,她竟然不知把吊瓶高举起来,吓得我赶紧嘱咐她把瓶举起。一会儿,护士推来了电子针灸仪,奶奶显然害怕使用,她一口一个“她姐姐的”叫着我,询问使用是否会疼,但还想试试,用充满哀求的眼光一直看着我。我宽慰她说这个不疼,若是觉得不舒服可以停下来,不必担心,我会帮她看着,老人这才放下心来,闭目挂着吊瓶。很快中午到了,女孩不知该给奶奶买什么吃的,奶奶又悲愤地抱怨起儿子,打发不懂事的孩子来,啥都不懂。我对女孩说你去给奶奶买份馄饨吧,那个软,还有营养!
女孩刚走,呼啦啦冲进来一群人来,用担架抬着一个老头,大家七手八脚把老人放到了靠窗的床上。这老爷子93岁,三儿两女都到场了,大的七十,小的也五十挂零,他们一个个挽着袖子,瞪着眼睛!巴不得替他们的老爹把病生了,看样真的是心疼加着急。现实证明,人是越老越懂得孝顺。因怕老人冷,老爷子穿了厚厚的棉裤,屋里气温偏高,一会老爷子就喊热了,我躺在床上指挥这帮老儿女,给老头扒下棉裤,这样躺起来舒服,大小便也方便。一边看着没人陪床的老奶奶,一边看着杀猪般嚎叫的老爷子,说是腿疼,立时觉得自己从未有过的年轻感。这边老头刚安置好,七十岁的儿子说是走得急忘拿手机了,要回家拿手机。他的老妹妹开腔了,你不要回医院了,在家给娘把午饭做了吧。嗨!家里还有个95岁的老娘。多亏那个时代生的子女多,老爷子的五个孩子。勉强应付着两个近百岁的父母!若是我们老了,就一个孩子,后果真不堪设想。
几日的所见所闻,着实替我们日趋老龄化的社会担心、忧愁。住院期间看到,不管哪家老人住院,来陪床的都是年过半百的子女,没见一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来,他们忙工作,忙孩子,自然是没有时间来照看年迈的爷爷奶年们。 
住院期间,还常常碰到一对老夫妻,看相貌和走相,必是八十开外的年纪。他们相互搀扶着,蹒跚在住院部和门诊楼之间。现在医院的诊疗手段靠的是仪器,只要你住院,各类检查一样不落地过一遍。有天晚上我发高烧,被调到了这两位老人的房间,才知道生病的是那位老婆婆,她在发烧,脸烧得通红,不停地呻吟着,老爷子则坐在病床旁边的凳子上,两眼无助地看着自己的老伴。看看他们自带的坐便椅,喝水杯之类的用具,和老人的衣着,都是价格不菲的正牌货,换句话说,这对老夫妻是有钱人。夜深了,估计在凌晨一两点钟,老爷子实在熬不住,走了,或许是回家了吧。看看这两位耄耋老人,特别令人心酸,从我住院到我出院,半个多月的时间从没见他们家人来照看过,几次想问问,话到嘴边又咽回去,怕惹老人伤心。也许他们的儿女有出息,都在国外发展吧。看似人前风光,但对于年迈的父母,最好的结果就是儿女能守在身边,病了能有人端水送饭,进进基本的孝道。出自《论语》里的一句“父母在不远游”的话,在这对老夫妻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说到这个话题,记起了多年前的一次同学聚会,席间聊天,我提议李智出国发展,在我心里,研究生毕业的李智是超级地聪明,在个小小的开发区混,真是埋没了他的才华。印象深刻的是李智否定了我的建议,他说的话就是父母在不远行。那时大家还年轻,现在想来李智也就三十大几,四十不到。他的话让我有些诧异,或者说是不理解。因为那时父母们还不是很老,不需要照顾,相反是父母在帮助我们。可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所有的同学都进入知命年,也快变成老人,我们的父母都已是耄耋之年,真的是到了需要细心照顾他们的时候了。
圈里的朋友们,希望大家都好好照顾珍惜自己的父母,因为一旦老人病了,遭罪的不仅仅是老人,还有我们自己,毕竟大家不再年轻,体力也有限。医院里的故事多多,不再续写,因为已出院,虽然写得不好,却是真实故事,真实感受。

作者简介:张学丽,属移民一族,随父亲建港来到黄岛,现住长江路办事处辖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