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用12个字,写下一首七言绝句《远眺》,难倒无数才子,读懂了才觉妙趣横生

 qiangk4kzk8us4 2020-07-10

古代诗歌的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以四言诗为主;到了汉代,乐府诗开始形成五言诗的题材;到了唐代,诗歌发展进入了最鼎盛的事情,也有了更新颖、要求也更高的诗歌形式,比如律诗和绝句。

律诗限定为八句,排律不受此限,但若是八句律诗,中间四句一般都要求两两相对。绝句限定为四句。律诗和绝句又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所以,即便是绝句,最少也要求有二十个字,若是七言绝句,至少要有二十八个字。

然而,宋代的苏轼,却偏偏要做出不合常理的事,他只用了十二个字,就写出了一首应该有二十八个字的七言绝句。那么,这首奇特的诗,究竟是怎么写的呢?说是说不明白的,必须上图——

这首诗,真真切切只有十二个字,但却包含了二十八个字的内容,这首诗的题目是《晚眺》,正确的解读方式是: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

为什么这样解读呢?据说,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宋神宗的时候,辽国的一位使臣来到汴京,宋神宗命苏轼作陪。因为苏轼早就是闻名于世的大才子,大诗人,辽使就和苏轼谈论起诗文来,苏轼说:“能写诗是件容易事,能解诗才是一件难事。”说着,就写了这首《晚眺》。

这首诗写出来,难倒了辽使,他拿给手下的无数才子看了,也都不知何意,只得又来问苏轼。苏轼这才一一告诉辽使,这首诗的玄妙之处。

在这首诗中,“亭”字很长,读作“长亭”,“景”字很短,读作“短景”,“画”字下面少了一个人(繁体字),解释为“无人画”;第二句的“老”字很大,是为“老大”,“拖”字横着写,意思是“横拖”,“筇”字竹头写得很细,就是“瘦竹筇”;第三句的“首”字反写,是为“回首”,“云”字上“雨”下“云”拉开间距,也就是“断云”,“暮”字下面的“日”是斜着的,故而是“斜日暮”;第四句的“江”字弯弯曲曲,是为“曲江”,“蘸”字是倒着的,“峰”的“山字边”是侧写,所以是“侧山峰”。

所以,这首看似只有十二个字的诗,其实是一首七言绝句。辽使听了苏轼的解释,这才恍然大悟,拍案叫绝。

其实,《晚眺》这首诗,更像是一种文字游戏。虽然近似于文字游戏,但这首诗的意境却依然很美,情景交融,韵味十足,颇为耐人寻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