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掘土大队”湘军,安庆城外的壕沟,太平军用尸体填平也未能突破

 历史差役 2020-07-10

1860年3月曾国藩决定分三路大军进攻安庆,其中一路由曾国荃率领,他率领的八千人奉命来到安庆城的北面。曾国荃到达安庆后,并没有攻城,而是命令湘军放下手中的武器换上农具开始挖土。

湘军“掘土大队”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很快围绕安庆城的三面两道壕沟就初具规模。农民出身的湘军对泥土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他们对挖壕沟的激情始终不减。没有其他任务时,这支军队仿佛永远都是在跟泥土打交道,或许他们知道在关键时刻壕沟深一寸、土墙高一尺是能够救命的。

安庆城的南面是长江,不能掘土,这时杨岳斌的水师就派上用场了,这支水师直接封锁了安庆城的南面。已被湘军四面封死安庆城,在接下来一年半的时间里,以陈玉成为主力的太平军始终没能突破。

湘军的前线阵地是环环相扣的,在安庆壕沟分两道,前壕围城,后壕拒援;壕沟外是篱笆墙,主要防御太平军的马队。

这种熬人、见效很慢的战术,给人一种很笨、很低级的错觉。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这种断敌粮道、断敌退路的“笨办法”在战场上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某教授这样评价道:

“曾国藩打仗奥秘是:用世界上最笨的方法打世界上最聪明的仗。”

安庆很重要,从1760年(乾隆时期)到1938年一直是安徽的省会所在。安庆在被太平军占领后,地位同样也很高,仅次于天京(南京)。出于安庆的特殊地位,面对曾国藩湘军的铁桶阵,太平军自然是要全力解救安庆的。这个时候洪秀全军事所能倚重只剩下二人,一个是英王陈玉成,一个是李秀成。

安庆保卫战中,陈玉成是出力最大的一位。相比之下,李秀成就有点不地道了。李秀成与陈玉成是面和心不合,他对解救安庆兴趣不大。李秀成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一心想要建立以苏州为核心的统治区域。

陈玉成和李秀成针对安庆,曾计划来一个“围魏救赵”,几路大军全力攻打武汉进而迫使围攻安庆的湘军撤兵来驰援武汉。

这本是一个很好的计划,但由于李秀成的不配合,到了约定的时间他的部队却迟迟未到,直接导致这次计划的失败。安庆城中大约有两万多名太平军,只能继续忍饥挨饿。

太平军一直想和湘军来一个大决战,在空旷的地带真刀真枪的比划比划。湘军早期也确如太平军所愿,但经过武昌之战(湘军伤亡三千多人)、三河大战(湘军伤亡六千多人)后,曾国藩才逐渐转变思路,不求速战速决,只求稳扎稳打。

等湘军转变思路,开始挖战壕实行铁桶阵后,太平军的噩梦就开始了。战壕、篱笆墙环环相扣,外面的太平军攻不进、里面的太平军打不出,只能在漫长时间的消耗中坐以待毙。

1861年8月陈玉成亲自指挥,十路大军挺近对安庆城,对安庆城发动了最后一次营救行动。从8月25日到30日的五日中,太平军战死万余名,尸体都填平了壕沟,但始终没有突破湘军的防线。陈玉成最后一次的努力,依旧是没能解安庆之围。

1861年9月曾国荃用炸药炸塌一段城墙,湘军攻入安庆城内。这时,以叶芸来为首的太平军因长期断粮早已丧失了战斗力,安庆城轻而易举的就被湘军占领了。城中的英王府,从此也成了曾国藩的前线指挥部,直到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灭亡。

1862年5月陈玉成本打算进攻中原地区“由汴梁(开封)直取燕京,共归一统”,可惜后来遭到叛徒苗沛霖的出卖,被清军俘虏。同年6月4日,在河南被凌迟处死,时年二十六岁!

做任何都要都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假如曾国藩的湘军不采用“铁桶阵”,而是一成不变的与太平军速战速决,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