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帝国将倾(二十一)

 昵称21399464 2017-02-27

(二十一)杀神

 

曾国藩兄弟五人,国藩最长,国潢居次,往后依次为国华、国荃、国葆。兄弟五人中,长兄曾国藩在外征战,二哥国潢长期在乡侍奉父母,其他诸弟皆参加湘军,投身疆场。咸丰八年(1958)对曾家兄弟而言是极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在家乡守制的大哥曾国藩东山再起,三弟曾国华随李续宾“战殁三河“,四弟国荃攻克吉安杀出威名,先前因岳州兵败、“黯然归去,筑室紫田山中,柴门绝人事,身与世若两不相收”的幼弟国葆听闻三哥战死后“大恸,誓出杀贼,以报仇而雪耻”。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曾家兄弟一起上阵的确比太平天国里的各位异姓王爷来得心齐,三个兄弟都立下不少战功,其中最能打、最有名的当属老三曾国荃。

 

        曾国华


曾国荃,字沅甫,家族排行老九,人称“曾九帅”。此君“少年奇气,倜傥不群”,属于高傲冷峻、霸道总裁范的风格。曾国荃比曾国藩小十三岁,少年时曾到京师大哥处就学,深受曾国藩嘉许,二十出头被录为贡生。湘军初创,曾国藩接连在靖港、湖口被太平军击败;咸丰六年(1856)石达开进攻江西,曾国藩困守南昌,形势十分危急。此时曾国荃募勇三千,奔往江西救援。虽然不久天京事变,石达开主动撤兵,南昌已无城破之虞,但曾国荃已如脱缰野马,无法束缚,开始了大杀四方的历程。

 

曾国荃初露峥嵘是攻打吉安,这一仗他完美地贯彻了大哥曾国藩的制军作战思想,成功跻身湘军重要将领行列。曾国藩帐下将领多半是文人出身,写文章、作诗那是都没问题,但统兵打仗仗并不专业。特别是面对不按套路出牌的太平军,绿营和各地团练死守《武经七书》、《武经总要》、《纪效新书》等军事经典,吃了无数败仗。对此,曾国藩十分痛心,他根据自己与太平军作战的丰富失败经验,接连编著了《行路条规》、《开仗条规》、《守夜条规》、《扎营条规》等一系列作战行军指南,颁布湘军施行。

 

         曾国葆


曾国藩打仗最讲究“稳”,最重视安营扎寨,他要求湘军每日行军路程不超过三四十里,行军时间不超过半日。每到一地,无论风雨寒暑,湘军都要把剩余的半日时间用来筑土墙、挖壕沟,安营所寨。曾国藩给湘军的营寨规定了标准尺寸,营墙“高八尺高、一丈厚”,不用门板、竹子等漂亮材料,只用草坯、土块砌成,中间用泥土筑紧;壕沟最浅不得低于“一丈五尺,愈深愈好”,挖壕的土须抛到两丈以外,以免资敌。这些土木工程活计很累人、很废时间,但却是极好、极管用的。毕竟,无论湘军、太平军都没有爆破弹,只有少量“劈山炮”可发射霰弹,对坚固的城墙、工事是完全没有杀伤力的。“扎硬营、打死仗”,稳住阵角不慌乱,如此便是湘军制胜的法宝。在这方面,曾国荃不仅完全领会执行了大哥的作战精髓,甚至还有所创新。吉安是一座悲惨的城市,之前清军曾固守两个多月,太平军无计可施。最后,还是由石达开亲自督阵,采用炸药炸城的方式方攻破攻城池。而此刻,角色转换,守军变成了太平军,攻打的角色便成了初上战场的曾国荃。

 

          曾国荃画像


很多年后,左宗棠问曾国荃,你这辈子打胜仗靠什么?曾九帅回答:杀人如麻,挥金如土。这两条宝贵经验贯穿曾国荃军事生涯,百试不爽。在攻打吉安前,曾国荃就宣布:城破之后,全军可抢劫三天!这一条成为曾国荃所部的第一信条,超强的战斗力皆出与此。曾国荃快速攻下吉安周边的安福县城,顺势围困吉安,期间,石达开等曾八次派兵救援均被曾国荃打败,吉安城中守军欲反攻也被挫败。曾九帅最后命令全体将士开始挖壕沟、筑高墙,我困死你们!湘军大多都是农家子弟,挖坑负土之类工作很是熟练,吉安城外沟壕纵横,断绝交通。然后依然是土木工程-----挖地道,这是双方都惯用的一项攻城技术。湘军如鼹鼠般多次挖到城内,多次被太平军发觉击退,但是,当吉安城被挖得像老鼠洞一样千疮百孔时,太平军再也无力回天,失陷三年的吉安终被曾九帅复克。

 

吉安之役后,曾国藩被授以节制四省的军事大权,朝廷实指望他能够马上到江、渐去攻克常州、苏州等地。曾国藩心想这些地方已经失守,夺回绝非易事,不如从长江上游出兵,稳扎稳打,“但求立脚之坚定,不论逆氛之增长”,最终一举攻克天京。曾国藩把下一步的做战对象确定为安庆。安庆是安徽省会,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直接关系列长江上济南京的补给和防御。咸丰十年(1860),湘军由曾国荃、湘军水师提督杨载福担任主攻,副都统多隆阿、布政使李续宜(李续宾弟)率2万人担任打援任务,兵发安庆。

 


曾国荃、杨载福很快攻下安庆周边的枞阳,太平军闻风而动,派出英王陈玉成救援。陈玉成是与李秀成齐名的太平军统帅,十三岁从军,二十三岁封王,作战英勇,所向无敌,绿营、湘军闻之无不胆怯。面对这样强悍的对手,曾国藩沉着应对。咸丰十年(1860)年夏,曾国荃率8千人开始围攻安应,他们在安庆城外挖了长达数十里的壕沟,切断了安庆与外界的联系。安庆守军多次出城进攻,都被湘军的坚固墙壁所阻。而陈玉城在安应外围遇到了湘军名将鲍超,当久战无功的陈玉城返回桐城商议军情时,曾国荃、鲍超瞅准太平军三军无帅、各自为战的机会,主动出击,一举将安庆外集贤关的太平军分割包围。咸丰十年(1860)7月间,曾国荃水陆并进,将集贤关、菱湖周边十八座太平军营垒全部拔掉,陈玉成留下的万余精锐被消灭殆尽。十八座营垒足足打了二十多天,每天都是围攻、劝降、屠杀,到最后湘军已经杀人杀到手抽筋,就连以好勇斗狠著、杀人不眨眼著称的曾国荃也杀到呕吐,表示这一次真是杀够了,打完我就回家种地去,再也不玩了!

 

          名将鲍超


等陈玉成回兵来救安庆,李续宜、多隆阿的骑兵把他牢牢堵在桐城与安庆之间,苦战之后,陈玉成始终无法战胜湘军,安庆可望而不可至。陷入鏖战的陈玉成决定另辟蹊径,挥师湖北攻打武昌,来一个围魏救赵,借远水以解近渴。为此,陈玉城联络了忠王李秀成一同出兵。但是,当陈玉成杀到湖北之后,却在长江上被英国舰队司令何伯挡住了,英国人不许太平军进攻武昌。中国通巴夏礼在黄州拜会了陈玉成,他说英国在长江上的贸易绝不能受到影响,请英王退兵。面对外国人的军舰大炮,素以英勇著称的陈玉成也老实了,而说好了一起来打湖北的李秀成迟迟不见踪影,他决定撤兵回安徽。几个月后,李秀成姗姗来迟,面对英国人的劝说,他也放弃了攻打武昌的计划。

 

                                             安庆城


无功而返的陈玉成发动了对安庆最后的救援,他把部队分成十路,从四面八方进攻安应外围的湘军。为了突破湘军的壕沟防线,太平军所有士兵都背负着一大捆茅草,冲到壕沟前一边厮杀,一边投掷茅草,希望能够借此填平横亘在面前的一道道鸿沟。城内的太平军主将吴定彩带领部下冲出城外夹攻湘军。形势危急,曾国湘在安庆城外督战,后退者格杀勿论。一时间,曾国荃的部队凭借坚固的寨墙、壕沟、坑道与太平军展开激战,两方的部队混杂在一起,形成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战团。此时老旧沉重的抬枪、火器已经没了没处,双方都在用刀枪进行搏杀,一排排的太平军士兵涌上来,再倒下去,死尸渐渐了壕沟。就这样,安庆城外的短兵相接持续了数个昼夜。最终,陈玉成的援兵无法突破湘军防线,只能眼城兴叹。

 


安庆城内已经断粮许久,人们像遇到荒年一样吃战马、家禽、猫犬乃至草根、树皮,可是这些东西不久也吃尽了。在湘军的严密监视下,虽然安庆水路纵横,但太平军连一粒米也运不进城去。偶有外国投机商人想靠运粮发钱,都被水面上的湘军用高价收购而去,久而久之,安庆城内饿殍无数,剩余的太平军连作战的力气都没有了。同治元年(1861)9月,湘军大功告成,安庆城墙下的地道里都满了炸药。随着轰隆一声巨响,安庆城墙被炸开一个大口子,湘军蜂拥而入,一万多太平军根本无回手之力,或任人宰割,或举手投降。据说,对投降者曾国荃毫不留情,他让降卒以百人为单位进院领路费,关门杀人,尽数屠戮。

 


城破之后,湘军照例抢劫三日。曾有人把洗劫安庆的罪名扣在曾国藩头上,实属谬误,这都是曾九帅的杰作。安庆之战后,曾国荃的名字几乎成为湘军“杀神”的代名词,善于攻城拔寨、围城攻坚的他获得了“曾铁桶”的称号。安庆之失是太平天国灭亡的序曲,参与解救安庆之軐的洪仁王干曾言:“此城实为天京之锁匙而保障东南安全者,一落在妖手,即可为攻我之基础”。的确,安庆到手后,曾国藩马上建立了鼎鼎大名的安庆军械所,湘军开始制造枪炮、弹药及至蒸汽机、轮船等一系列西洋武器装备,太平军与湘军的差距越来越大。安庆之败让英王陈玉城一蹶不振,他在安庆的家人在城破后集体自杀,洪秀全将其革职。心灰意冷的陈玉成把部队分成几路,命部下远征陕西,自己独守庐州。

 

中国第一只蒸汽船在安庆制造


没有了陈玉成这个强劲对手,曾国藩的湘军兵分三路,左宗棠在浙江四处扫荡,不断收复失地;李鸿章固守上海,蓄力攻打苏、常;曾国荃则一路攻下巢县、和州、太平府、芜湖、秣陵关,兵临南京城下的雨花台。在天京享福洪秀全此刻一身冷汗,他只能依靠身在苏州的忠王李秀成。李秀成认为天京城高池深,防守严密,且粮食、武器储备丰富,当据城而守,待湘军疲惫之后太平军合而歼之。但是,洪天王已经吓破了胆,他命令李秀成放下一切任务,必须回援天京,这也就是李秀成为何在上海打了就跑的原因。同治元年(1862)10月,李秀成带领十三王与曾国荃相遇南京城下。那一刻,犹如火星撞上了地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