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中国,深陷帝国主义的侵略蚕食和人民反抗不断的双重危机之中无法自拔,曾经诞生过康乾盛世的清朝,也走到了穷途末路之处。 和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一样,清朝的统治者在统治不稳,民心离散的危机之中,也苦苦寻找着各种方式挽救自己的命运,其中一种就是任用在地方势力强劲的汉族大臣编练地方军,镇压日益严重的农民起义。 清政府的这一政策,促成了很多汉族地方武装的建立和发展,曾国藩的湘军就是其中重要的代表。曾国藩是最早编练地方军的满清大臣之一,因此在清末朝廷中地位极高,由他一手拉起的湘军成为清政府镇压太平军的主力。 在湘军和太平军十多年的较量中,曾国藩一开始并不占优势,洪秀全手下的将领才俊无数,满清八旗被打的满地找牙,无数满洲贵族兵败自杀或被杀,曾国藩的湘军也多次兵败,他自己更是三次气的投江,幸而被部下救起。在这种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的拉锯中,曾国藩等来了一个能挽回颓势的人,他的亲弟弟——曾国荃。 曾国荃是曾国藩的九弟,两人相差十三岁。曾国藩发迹后,少年曾国荃跟随父亲前往京师投身曾国藩处学习。曾国藩非常喜欢他的这位小弟,认为其才华在众兄弟中名列第一,而曾国荃也不负兄长的期望,在家乡府试中名列榜首入县学继续攻读。 1856年,曾国藩在湖口和太平军作战惨败,被数万太平军围困南昌城附近,曾国荃听闻兄长被围,与吉安知府招募乡勇3000人奔赴救援。 第一次和太平军真刀真枪的拼杀,曾国荃并为显示出害怕和生疏,他率军连克数城,用仅有的几千人将数万太平军包围在吉安之中。太平军据守不出,曾国荃命将士挖壕沟筑垒切断太平军补给,数万太平军数十次攻击都被他的壕沟挡回,从此挖壕筑垒成了曾国荃的拿手绝活,他也有了一个“曾铁桶”的称号。 凭借这一战的胜利,曾国荃成为曾国藩湘军中的宠儿,他带领的部队因首战攻取吉安被赐名“吉字营”,成了曾国藩的嫡系部队,深受器重。 随着曾国荃的到来,湘军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逐渐处在优势,特别是天京变乱后,石达开出走,太平军被严重削弱。虽然洪秀全启用了陈玉成、李秀成等年轻将领止住了颓势,但太平天国的处境也是一日比一日危急。湘军趁太平天国内乱,继续稳站稳打,压缩太平天国的占领空间。 1860年,曾国藩再次受命对天京周边的两湖和江南的太平军发动进攻。曾国藩亲自攻打天京,曾国荃主动请缨去攻打防守坚固的安庆城,这是剿灭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大战。 吉安,地处长江下游,是长江的重要门户,逆流可控制汉口、武昌,顺江而下则可以支取天京,只要安庆被攻陷,太平军绝对马上出于劣势,天京被攻克必定指日可待。 6月,曾国荃带8000吉字营兵勇进攻安庆,在安庆城下,曾国荃再次使出看家本领,在城东、西两侧挖出一条壕沟用以隔断水源、阻挡太平军的反扑,在本方一侧修筑堡垒,配置枪炮居高临下向城内设计,曾国荃这种步步为营的战法取得了极佳的效果,太平军的无数粗反扑都被曾国荃打退。 随着清军围困的加剧,安庆城内粮草缺乏,太平军士气低落、危在旦夕。正在天京附近和湘军主力作战的陈玉成听闻安庆被围困的消息,急忙率军前来救援。 有了这支援军的加入,太平军本打算出城合围曾国荃,但陈玉成过于轻敌,将救援部队分兵驻守,带少数部队前去接应附近的太平军。曾国荃瞅准时机率军攻击没有主帅的太平军大队,尽管守将刘沧琳率领太平军拼死抵抗,但还是不能挽救败局,最后他只得带领数名骑兵突围,其他大部太平军都被湘军俘虏。 解决了外围援军,曾国荃开始全力进攻安庆城。1860年9月,安庆南城墙在清军地道炸药的轰鸣声中轰然倒塌,湘军随之突入城中,被曾国荃“铁桶”围困的太平军们个个饿的皮包骨头,连举起刀枪的力气都没有,只能投降。 与此同时,在天京附近的湘军刚被太平军击败,曾国藩正在叹息恼怒之中,但听闻曾国荃拿下安庆,曾国藩立刻转悲为喜,因为他知道,拿下安庆,天京指日可待。 1862年,曾国藩部署进攻天京,将主攻任务交给了曾国荃,自己则率领水军从水路夹击。在安庆大败太平军的曾国荃,没等曾国藩部署完毕,就带部队急攻天京周边,连克九城,曾国藩几次劝退都被他拒绝。 此时的曾国荃似乎是一支深深插入太平天国腹地的钢针,孤军深入却坚硬无比,太平军仅存的主力在和他的消耗战中逐渐损失惨重,天京也在1864年2月彻底被曾国荃的湘军合围。 据守天京的太平军无人没听过曾国荃的大名,这位喜好挖壕沟筑碉堡的曾国藩九弟简直是所有守城部队的噩梦。而他们在天京城头上看的,确实如他们听说的那样,曾国荃在完成对天京的围困后,指挥兵勇开始了壕沟挖掘和堡垒的建造,里面的太平军突围无望,外面的救援也遥遥无期,天京被曾国荃的铁桶裹得严严实实,成了太平天国最后的根据地。 在安庆之战中扬名的曾国荃故技重施,他挖壕沟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阻止太平军出城攻击,更重要的是以壕沟向天京城墙延伸,以方便安防火药轰炸炸毁,为后续的入城巷战打下基础。 1864年7月19日,曾国荃的心腹爱将李臣典点燃了秘密埋在天京城墙下的三万斤火药,天京城墙立刻被炸开了一个大口子,清军蜂拥而入,在经过激烈巷战后,清军将天京内部的太平军彻底消灭,立国十三年的太平天国就此覆灭。 安庆和天京一战,使得曾国荃在朝廷的眼中,成了“再造之臣,中兴肱股”,天京刚被攻占,加封他太子少保、赐爵威毅伯的诏书就立即发出送往天京,而此时的曾国荃,却在天京导演一场大屠杀。 曾国荃和自己的兄长曾国藩不同,他从少年时就高傲蛮横,没有朋友,治军之后更是以残暴血腥,手段狠毒著称。
天京被攻破后,曾国荃命令全部官兵洗劫全城,清军在天京城内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他更是亲率卫兵掘开洪秀全棺椁,将其拖到长江边烧毁后将骨灰掺入火药引燃,名曰“挫骨扬灰”。 在清剿江南太平军残部的时候,曾国荃依然不改凶残秉性,只要是俘虏或太平军或者贡献城市,命令不论军民尽数屠尽,免生后患。 平定太平天国后,曾国荃骄纵不法,拒不交还在天京搜刮的钱财给朝廷,被革职回籍。但不久北方捻军作乱,曾国荃又复出率兵讨伐捻军。光绪十五年曾国荃进封太子太保,第二年病死任内。 曾国荃的一生,因救兄长而投入军旅,成为替清王朝剿灭太平天国的忠臣良将,但是这样一个嗜杀的所谓忠臣,阻挡不了清王朝覆灭的命运。无论多少曾国荃这样的满清大臣,都阻挡不了历史抛弃腐朽封建的步伐。此时历史君只想感叹:曾国藩打仗不如弟弟,做人确实好了太多,不然怎么名列中兴四大臣之首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