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草青青,粽香浓

 家在黄岛 2020-07-10

文/宋荣芳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飘香的端午节总在麦黄季节走来。

记忆中母亲总是在端午前一天,把粽叶和稻草秸泡到家中那个大缸里,用干净的瓦片压住,开始了翻泡清洗的流程。逐片洗好的粽叶放在铁桶里,洗过的水倒掉重新加清水浸泡,清洗三四次,水变得清澈起来,粽叶也吸足了水分变得软软的。接着母亲把白花花的糯米,粉嫩嫩的花生,又红又圆的大枣也倒入大盆里加水没过浸泡。 

孩提时代钟爱豆沙粽子,做豆沙的流程比较繁琐,母亲总是不厌其烦地提前把红豆泡到盆里,待到红豆身体涨得鼓鼓的就可以放锅煮了。炉火正旺,锅里从有节奏的咕噜咕噜到悄无声息,红豆就熟了。空气里弥漫着红豆散发的清香,母亲打开锅盖,拿起勺子,趁热碾压热气腾腾的红豆,直到把它们均匀地碾压成豆沙,接着再把准备好的红糖均匀搅拌,香糯的红豆沙因为糖的加入更加绵香甜糯。

泡好的糯米也要淘洗得洁白干净。一切准备就绪,包粽子开始了,母亲把饭桌端到院子里的柿子树底下,把馅料和粽叶放在桌子周围,它们整装待发,期待粽叶温暖的怀抱。扇形的粽叶稳稳地停留在母亲手中,母亲把糯米放到粽叶中间摊平,中间放一颗红枣几粒花生,再把粽叶四周向里折叠,包成一个规则的长方形,以不漏出糯米为准。我们也不闲着,接过母亲包好的一页粽子紧紧攥住放在桌子上,母亲用同样的方法包出另一页粽子,两页粽子大小一般,轻轻地合起来,再用稻草把粽子两头捆住,一个像小枕头似的红枣粽子成功啦!家乡端午节各家各户都是包这种菠萝叶粽子,用苇叶包的三角粽子,粽子味不如菠萝叶香浓,所以至今也没有变换。“包个豆沙粽子吧!”在我们的要求下,母亲会用小勺挖一勺豆沙轻轻包进去,包好的,我们都及时做上记号,以便能清晰地辨认。

包好的粽子用筛子或竹篮盛着,放到南屋的大锅里。父亲早早点着了火,粽子放满了锅,锅里添满刚打上的井水,没过粽子为准。母亲再把自家攒好的鸡蛋一起下锅。为了粽子煮得均匀,需在粽子上面放一个木篦子压着,防止粽子在沸腾的水中改变位置,锅盖盖好压上砖头。此刻锅灶底的火可以尽情燃烧,越旺越好,红通通的火苗映红了忙碌添柴的父亲的黝黑脸膛。

        锅里开始冒热气,空气弥漫出粽子味道了,期盼中,粽子和鸡蛋在沸水翻腾中发出畅快的咕噜声。开锅了不代表粽子熟了,煮段时间母亲会打开锅盖,用铲子顶着热气把粽子重新翻个,这样煮出的粽子热得均匀,口感更糯。煮一锅粽子得很长很长时间,记忆中煮一锅粽子父亲得烧掉提前劈好的两个木头墩子,才算真的煮熟。

        端午节这天家家炊烟四起,家家户户包粽子,胡同里天空中满鼻子闻到的都是粽子和艾叶的芳香。

        当早晨的第一道朝霞从窗外照射进来,母亲轻轻把我们从睡梦中唤醒。伸开胳膊,手腕和脚腕都系上了五彩线绳,这是母亲提前悄悄准备好的,也是在我们的睡梦中悄悄系上的。“端午配香囊,驱邪保安康 ”天气热,五毒醒,系五彩线可以避毒虫。五彩线绳是这个节日里幸福的标志。院子里的脸盆里,早已盛满了浸泡艾蒿的水,母亲说用艾蒿水洗脸,可以去邪避灾。捧一捧水泼在脸上,艾蒿的淡淡微苦的的清香涌进鼻孔,清爽,还有那么一丝芬芳。

        父亲把去山间采摘来的艾草洗净后插在门外和屋门口。各种颜色的荷包里面装着艾草,挂在门前,随着风远远都能闻到一股浓香。桌子上热乎乎的粽子,巧克力颜色的鸡蛋再次勾起肚里的馋虫,加快了穿衣的速度。打开粽叶挖一小勺,粘点糖放在口中,端午味满溢了。鸡蛋经过长期煮,融入了粽叶的清香,蛋清多了几分劲道,蛋黄更多了几分绵香。感叹:美味的食品都是需要时间熏制的。“清香新糯显晴隆,酥豆珍藏竹韵风”美食的力量,端午的文化串起了心底淳朴的记忆。

       岁月的年轮在一年年递增,有些东西,在人们的心里无法改变,就如我们固执地拽着岁月的裙裾,不肯步入时光的隧道一样。而历经过那种温暖的我们,已经牵着如自己那时一样个头的儿女们,在这个古老的节日里,怀着心底的眷恋,淡然行走在季节浓郁的风里。

      真正把我们与节日绑在一起的,终究还是那些关于家和亲情的东西吧。

作者简介

宋荣芳,家在黄岛长江路。执笔取暖,煮字疗饥于闲暇之余,简单快乐的日子举笔聊聊人生,聊聊亲情,实乃一大快事也!

 

投稿:jiazaihuangdao@163.com

编辑:shitoulpr001(若兰)

校稿:张秀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