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山怀古

 家在黄岛 2020-07-10

文/曹立兵

字/梁纪友

知道周山是王陵,是从网上查资料偶然得知,周山又名秦山,在洛阳城的西南角一个叫孙旗屯的地方。西起肴山东至洛阳,绵延五个县市,长约180多公里,海拔216米。据说这个地方,埋葬着周敬王、悼王、定王和周灵王。之所以说是据说,是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考古材料证明就是周王陵,至于陵中到底是不是埋葬着周王也是无从查考。

得到这个信息后我有些失望,但对喜欢寻访历史古迹的我来说,当然是一个不能放过的机会。于是,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打开手机地图,沿着导航给出的路线一路快步走了过去。从车水马龙的瀛洲路一路向南走到一条窄窄的水泥道上,再向南走,地图显示应该就快到了,我的心里开始莫名有些激动。步子也随着快了起来。小路的岔口处有块牌子,上面写着“土桥沟村”,沿着村子里曲里拐弯的小路走不多远,又是同样的一条水泥窄道,这条路的尽头处是座不高的山坡。

这就是“周山”?我有些疑惑,在我的印象里,王陵嘛,就应该是具有王者气派,气势雄伟,规模宏大。但眼前的被叫做“王陵”的地方却是几座年久的土堆,土堆上长满了青草苍松,这些苍松看起来没有任何沧桑之感,显然都是刚栽上不久的。现实中的周山王陵和我想象的差距居然这么大,虽然有了思想准备,但我还是有些意外。沿着这土山转悠了半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找到了上王陵的小小盘山路登上第一座王陵的峰顶。

稍稍喘息片刻,纵目四下观望,有些大失所望!这座被称为王陵的顶峰不大,约有十平米左右,平坦的峰顶铺了整整齐齐的水泥方砖,俨然就是一个供游客休憩的小场所,除此之外,其他任何古迹之物一概没有。我有些不甘心,目光在不大的峰顶找寻了半天,终于在靠近西南角的一个地方,看到了一块不像是新铺设的砖块,这块砖上的中间还有个圆圆的孔。我走了过去蹲下身仔细打量,这应该是一块古老的砖块,从它那斑驳的痕迹来看确实有些年头了。我不是考古专家,看了半天,这块砖除了有些旧之外,再也没看出来有什么名堂。罢了,我失望地站起身,心里想着相隔不远的两处王陵应该有古迹吧。一念至此,我甚至顾不上欣赏一下山下的风景,紧接着奔下一座峰顶而去。但令我失望的是,第二,第三座王陵跟第一座王陵一样,除了顶峰的面积和方砖的铺设方法差不多,其他什么古迹都看不到。

走了这么远的路竟然是来看几个土堆的,我的无奈真的是到了极点!只好摇摇头苦笑着寻了一条阶梯下山了。

还未完全走到山下的谷中,鼎沸的人声透过密密麻麻的丛林传了过来。紧走几步下到谷底,眼前豁然开朗。这山下的山谷原来是个休闲公园,吃的,喝的,玩的,做小买卖的,游乐设施,一应俱全应有尽有,天真无邪的孩子正在蹦蹦床上高兴地跳跃着,笑闹着。已是非常疲惫和饥肠辘辘的我急不可待的找了一个烤面筋的小摊要了几串烤面筋,坐到旁边的一个凳子上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小摊贩是两口子,看着我狼狈的吃相,差点笑出声来。

几串面面筋下肚,饥饿的感觉总算被摁了回去。听口音,小摊贩两口子显然是本地人,我试着向他们打听起这周山的来龙去脉。小摊贩告诉我,这“周三王陵”其实不一定是真的“王陵”,因为,在他们的记忆里,多年前,这里是几座光秃秃的土堆很是荒凉,没人来这个地方玩。只是由于近些年建设周山公园,才在这里种满了树,这才看起来好多了。我正感到有些失望,那小摊贩告诉我,虽然“周三王陵”不一定是真的是王陵,但再向西行的“周灵王王陵”可能是真的,是有史书记载的。听了小摊贩的话,我精神有了些许振奋,歇息了片刻,开始向他们说的那座“周灵王王陵”进发。

这座灵王王陵的位置和刚才的“周三王陵”是呈一字排开的形状,与前几座王陵不同的是,灵王王陵离刚才的几座王陵之间的距离比较远,,高度也有不同。峰顶之上和刚才的王陵有些相似但又有不同,这座王陵的顶部除了也有几块刚刚看到的带有空洞的陈旧砖块之外,还有一块巨大的块石。从周围游客的小声议论声中得知,这块石就是周灵王陵的墓道口!哦,既然大家都这么说,那这王陵十有八九应该是真的,只是,作为一座王陵,这里为何这么寒酸呢?仔细一想也就释然了。

历史上的东周,其实在各个诸侯国那里已经没有什么影响力了,到了周灵王这一代更是日渐式微,诸侯各国的势力如日中天,也就根本不把所谓的周天子放到眼里。灵王只好在众多强大的诸侯国的夹缝里艰难生存,苦苦支撑周室已然不多的这点基业,管辖面积不过就是洛阳城周边方圆几里地,人口不过几万。如此规模,别说赶不上一个诸侯国,恐怕就连一个州县都难以超越。王朝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王陵寒酸也就不足为怪了。

周灵王姓姬,名泄心,是周简王的儿子,东周第十一代王。在位27年,他有两个儿子,长子是太子姬晋,次子是王子姬贵。这位太子姬晋是个人物,我们要做个重点介绍,他叫姬晋,周灵王之长子,字子乔,因为被后世人奉为王姓始祖,所以又叫王子乔、王乔或王子晋等。天性极为聪明且善于吹箫。神话故事《列仙传》中说他能演奏出凤凰欢鸣的乐曲,而且十五岁就得到当时晋国的名人师旷的肯定。这么一个极其富有才干的儿子,当然会受到灵王的宠爱,因此把他立为太子。

周灵王二十一年,谷、洛二水泛滥,在那个物质和人力频乏的时代,水灾绝对是个巨大的灾难,连王宫也受到洪水的威胁,就是在这个时候,姬晋和灵王在治水的问题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灵王准备用围堵洪水的办法,可是太子主张疏导,并且力劝灵王改变治水计划,可能是劝谏的方式和方法不太对。惹得灵王大怒,将太子废黜为庶人,贬谪到琅琊,也就是现在的山东胶南一带。太子被废,其心情可想而知,不到三年抑郁而终,时年仅十七岁。

太子姬晋死后,灵王极其悲痛,时时思念这个优秀的儿子。公元前545年的某天夜里,他梦见太子骑着白鹤来迎接他。醒来后,知道不久于人世,于是,传位与次子姬贵,不久,灵王病死。

按以上史籍的记载,周灵王显然是爱幼的典范,即便是贬谪太子,相信那也是为了维护王权的威严。若太子不是那么快去世,或许很快灵王就能赦免他的罪过甚至可能继承他的王位。可惜,太子晋的过早离世,使得这位爱子有加的灵王备受打击。想来也是因此,他的身体状况才每况愈下直至身亡。

周灵王王陵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王陵,但它的规模和建设实在不能与其它皇陵相比。没有规模宏大的建筑,也没有雕梁画栋的庙宇;没有香火不断的祭祀,更没有顶礼膜拜的纪念。只有这座荒土堆寞寞的矗立在豫西大地上,默默无闻又寂寥萧瑟。

我想,姬泄心在属于他的年代是绝不甘于王朝衰落的,也是绝对不想甘于人后的,他可能想尽一切办法想恢复他的先祖的雄风。奈何,势单力薄,国家贫弱,无力承担这么巨大的历史使命。历史的车轮也不会因为他的不甘而停住前进的轮轴,更不会因为他的不服输而止住脚步。于是,他也只好眼睁睁的看着祖宗传下来的基业渐渐走向衰落无可奈何。

王陵周围尽是说不上高大但却密密的松柏,呼啸的山风带着尖利的叫声扑向郁郁松柏,引来松涛阵阵,朔风萧萧。王陵封顶只有一块看起来不是那么古老但却沧桑的块石。落寞的夕阳携着昏黄的光线撒向斑斑大石,泛起黄光片片,愁绪点点。这一切恰似不服输的周王姬泄心,悲愤而又沮丧,志坚但却运衰。

不知何时,夕阳已经没入西山,峰顶也开始渐渐暗了下来,趁着夜幕还没降临,赶紧下山吧。

文/曹立兵

笔名:边城明月,青岛黄岛人,供职于企业。工作闲暇时喜舞文弄墨,品茗静思。曾先后在枣庄晚报、北京晚报发表过多篇散文,目前在“看书网”连载长篇商战小说《草根奋斗记》

字/梁纪友

家在黄岛。河北书画协会会员,师从当代军旅书法家张济海。

 

投稿:jiazaihuangdao@163.com

编辑:jing1qiu(静秋)

校稿:shitoulpr001(若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