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围炕听瞎话 | 借麦子

 家在黄岛 2020-07-10

围炕听瞎话儿

点我查看

征文通知

围炕听瞎话儿征稿

诸位看官,您可听说过瞎话儿?所谓瞎话儿,就是我大黄岛方言对民间传说故事的称呼。在那个没有路灯、没有电视的年代,每到晚上,小孩子们都喜欢围在炕头上,于火焰跳跃不定的煤油灯下,央着祖辈们讲一些皮狐子精、牛郎织女、黄大仙娶亲等等瞎话儿,一时之间,仿佛置身于古怪离奇的幻境里了,听着害怕却是上瘾......征稿邮箱:jiazaihuangdao@163.com

 

借 麦 子

文/宋瑞仙

图/牛鸿志

很久以前,铁橛山一带有个村子,村子里有三个同年的小孩,经常一起玩,一起挖菜、砍柴。

这一年,三个孩子大约十来岁了。眼看临近过年了,三个孩子又一起上山去砍柴,一个说:“咱们快砍,砍满了挑子快回家,俺娘在家里蒸大饽饽。”另一个说:“俺娘在家里蒸米糕。”第三个孩子抹着眼泪说:“俺娘也不蒸饽饽,也不蒸米糕,待家里给财主家大小姐绣花鞋,绣完花鞋,财主就给俺娘一瓢面过年包饺子。”

那两个孩子见他这么伤心,就出主意说:“你别抹眼泪了,你姥姥家那么富裕,你不好上恁姥姥家去借?”

这个小孩就叹口气:“你们有所不知,前两年俺爹好赌,输得家里什么也没有,没办法了俺娘就回娘家借,借一回还不上,借一回还不上,弄得俺两个舅都不理俺了。”那两个孩子说:"此一时彼一时,那时候恁爹还活着,现在他死了,恁舅还能不挂挂他姐姐?!你去借借试试呗!”

回到家里,这个小孩就对他娘说:“娘,咱不好上俺姥姥家借点面过年?”他娘听了皱起眉头说:“恁姥姥能借,但是恁舅能答应借给咱?都好几年不来往了。”这个小孩就说:“娘,你去借个米袋子,我上俺姥姥家借借看。”他娘就上村西头三奶奶家借了一根米袋子回来。

小孩说走抬脚就走,赶了二十来里地,来到他姥姥家,说明来意,他舅一听连忙说:“行行行,这就是为了俺姐姐,要是俺姐夫来,我是不会给他的,借给他让他再去赌?”舅妈也很热情地招待,炒了四个菜,让这个小孩吃了,又吩咐人爬上粮囤子挖了半斗麦子给小孩,说:“小什么,你先背回去这半斗麦子过年,过完年,再让你舅使车给你们送车去。”

临年靠近的,他舅也不紧着留,小孩也不拖拉,吃过饭,背上半斗麦子就快往回走。

到底是腊月里,天短,走到半路上天就快黑了。在路上半天也碰不着个人——快过年了,谁没事还出门?!过去的路不像现在这么好走,小孩也不大,又背着麦子,心里着急回家,步子迈得又大又急,大冬天的,还是累得大汗淋淋、气喘吁吁。抬头望望,前面就是一座山,过了这座山就到家了。忽然看见前方隐隐约约有个人影,一晃又不见了。仔细瞧瞧,模模糊糊好像是座小桥!小孩心里就咯噔一下。

小孩走到桥上,什么人也没看见,就壮壮胆,跺跺脚问:“桥底下有没有人?我背着半斗麦子!”

“有人,我就为了你这半斗麦子来的!”忽然从桥下窜出一个老头子。

小孩不慌不忙地说:“你为了我这半斗麦子来,那我就给你,但这个盛麦子的袋子不能给你,这是俺娘借俺三奶奶家的,我得回去还给她。”

老头说:“那我怎么拿麦子?”

小孩说:“你脱下裤子,把裤腿一扎,半斗麦子还不好装?”

老头一想也是啊,就转身往下脱裤子,小孩趁机一推,老头冷不防掉到桥下了,桥下河里结了冰,只听得扑通一声,大概掉了冰窟窿里了。

这个小孩儿赶快背起麦子就跑,跑啊跑啊,看见前面有户人家亮着灯,赶紧上去敲门:“大娘大娘,快开门,留我个宿吧!

一个老婆子出来开门,看见是个小孩,问:“你是哪里来的小孩?快进来吧。”小孩说:“我上俺姥姥家借了半斗麦子好过年,走到这里天黑了,我害怕山上下来大马胡(狼),不敢走了。”

老婆子说:“你亏是(多亏的意思)上俺家里了,再往前走五里才有个村。夜里,这里经常下来大马胡,俺是看山的,一黑天就快关门。俺家里也有你这么大的一个小孩,你和他一个炕困吧。”

吃完饭,老婆子叫小孩和她家的小孩在西间炕上睡觉:“小孩,俺是看山的,家里也不富裕,就一个小枕头。"

小孩懂事地说:“大娘不用费难为,我枕个砖头泥块就行。”

“那能行?呐,这是恁大爷枕的木头墩子,油光光的,你枕着吧。”小孩就枕着木头墩子睡,不一会儿,看山人家的小孩就呼呼睡着了,可这个小孩哪能睡着?想想刚才碰见一个拦路的老头,又听大娘说这个枕头是这家大爷的,可是怎么没见他呢?小孩心里疑问,可也不敢多说多问,只在心里暗暗警个醒,自然也不敢困实落(睡踏实意)。

半夜里,隐隐约约听见有人叫门,小孩侧耳一听,果然是这家大爷回来了。

大娘听见门响赶紧出去,一开门,但见老头子颤颤抖擞的,浑身湿漉漉,大吃一惊,也没多说,赶紧拉老头上了东间炕,遂问怎么回事?原来这老头就是小孩遇见的那个老头——这真是冤家路窄啊!老婆子听完哦了一声,告诉老头,推他的那个小孩上他家里了,就背了半斗麦子,正睡在西间儿子炕上……老头子说:“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个小死崽子,该当我有麦子吃!”

再说这个小孩一直也不敢睡,虽然他不知道回来的大爷是不是遇见的那个老头,可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啊!他努力睁着眼睛,生怕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睡了。寒冷的冬夜,天寒地冻,北风呼啸,一会儿似有人呜咽,一会儿似野兽狂吼,想着家中老娘还在等他回家,小孩睡意全无。

嗖嗖、嗖嗖……忽然,小孩听见风声中多了一个悉悉索索的声音,时断时续,仔细一听,这不是磨刀的声音嘛!深更半夜的,磨刀干什么?小孩一个激灵……只吓得大气不敢出一点儿。

原来那两口子是山下宋家庄大财主雇来看山的,还白给他们二亩地种。人前看他们老实本分,背地里却也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今晚上这老头子出去拦路抢劫不成,却被推下桥,好不容易从冰窟窿里爬出来,身上的棉衣棉裤让冰冷的河水浸透了,又凉又沉,一瘸一拐地半夜里才艰难地回到家。听老婆子说这个小孩来他家了,恨得牙都痒痒,两人一拍即合,一起邪恶的阴谋在黑夜里悄悄酝酿。两口子悄悄地磨好了刀,准备行凶,老婆子嘱咐:“那个小孩枕着你的木头墩子,你别弄错了。”老头子点点头:“知道了,你放心。”他蹑手蹑脚地摸到木头墩子,手起刀落,一道寒光落在木头墩子上,竟没有半点动静。

两口子见事已成功,就赶紧把那个小孩往外面抬。

这边还在炕上的孩子呢?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竟是那个借麦子的小孩!他一直没睡,隐隐约约地听见木头墩子、磨刀,就知大难临头,慌乱中,撤出那个木头墩子。跑也跑不了,打又打不过,只好先两眼一闭。等那老头进来,东摸摸西摸摸,一模摸到木头墩子,哪有小孩?再一摸木头墩子旁边一个头,心里想,这个小孩枕木头墩子不习惯,头不知什么时候挪下来了。心思动作要快,就没多想,照这个头就去了。哪里想到原来是他儿子睡觉不老实,也从枕头上滚下来了?!

这个小孩知道是那老头弄错了人,等那两口子抬着儿子一出门,赶紧背起麦子就快跑。

那两口子回到家,掌灯往炕上一看,不得了了!炕上一个孩子也没有!这就慌忙去看抬出去的小孩,一看不要紧:外面这个竟是他们的儿子!这真是马上应验了那句话:害人就是害己!

老婆子嚎啕大哭。想想那个小孩跑了,黑灯瞎火地,找个人也难,就没急着去追。老头子坏心眼子多,见事已至此,不但没得到麦子,还折上自己的孩子,有一万个不甘心,遂和老婆子商量出一个计策,趁天黑,把儿子抬到山下宋家庄。他们心思雇他们看山的东家富裕,想赖他点钱。因为熟门熟路的,很顺利地把儿子藏到财主家的后花园里。       

接下来,这两口子假装到处找孩子,找了两天也没找到。最后他们来到财主家门口,说,到处都找了,就是财主家里还没找,一定要进去找找看看才行。

财主见这两口子执意要进来,心里想:“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就说:“就让他们进来找吧。”

两口子进了财主家,假装东找找西找找,最后真的在后花园里找到了他们早已死去的儿子。老婆子扑过去大哭起来:“我的孩儿啊,你这是被谁害死的啊?你们要赔我的孩子!”

这一哭一闹,惊动了村里的老老少少,大家都围上来议论纷纷。宋财主有口难辩,最后就闹到了县太爷的衙门上。这县太爷也是个昏官,仅凭一面之词,竟然定了宋财主的死罪,还要没收家产,秋后问斩!唉,这真是冤枉啊!宋财主就这样被莫名其妙地关入死牢,一夜白头,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话说那个借麦子的小孩从老头家逃了出来,脚下像生了风,一路狂奔,天亮之前终于回到家里。家里有了麦子有了面,小孩和他娘过了一个好年。过完年,他舅真的又使马车送来的麦子,够娘俩吃一年的了。

有一天,不知从谁那里传到村里一个话,说哪里哪里有个大财主,某时某日,害死给他家看山的长工的儿子,说是要秋后问斩了。小孩一听,传说的这个时间和这个看山的儿子,越想越觉得是自己那晚遇见的。于是把那晚上怎么怎么回事 ,跟他娘说了一遍:“娘,这要真是那个老头干的,我不能不管啊。”他娘说:“小什么,那你快去吧,别让人无缘无故地被冤枉。”

人命关天的大事,刻不容缓。小孩没日没夜的往县衙里赶,到了县衙,擂鼓上了大堂,把他借麦子回来路上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对县太爷讲了。真相大白,想谋财害命的那两口子傻了眼,双双摊到地上了。县太爷判他们谋财害命、栽赃陷害,关进大牢,听候发落!

宋财主当庭无罪释放,因为死里逃生,激动地抱着小孩亲了又亲,还让人用八抬大轿把小孩抬回家。知道这个小孩和他娘过着艰难的日子,就收小孩作义子,对他像对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

从此,小孩和他娘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文/宋瑞仙

又名宋瑞,70后,铁橛山土著,现居隐珠街道辖区。喜欢侍弄花花草草,向往一片田园,吃自然的美食,过简单的生活。敬仰祖宗的智慧,正学心理学,愿自助亦助他。

图/牛鸿志

教师。作品曾获第十届全国美展山东展区优秀作品奖。山东省青年画院画师。

 

投稿:jiazaihuangdao@163.com

编辑:jing1qiu(静秋)

校稿:shitoulpr001(若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