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围炕听瞎话 | 铁橛山邹办先传奇

 家在黄岛 2020-07-10

围炕听瞎话儿

点我查看

征文通知

围炕听瞎话儿征稿

诸位看官,您可听说过瞎话儿?所谓瞎话儿,就是我大黄岛方言对民间传说故事的称呼。在那个没有路灯、没有电视的年代,每到晚上,小孩子们都喜欢围在炕头上,于火焰跳跃不定的煤油灯下,央着祖辈们讲一些皮狐子精、牛郎织女、黄大仙娶亲等等瞎话儿,一时之间,仿佛置身于古怪离奇的幻境里了,听着害怕却是上瘾......征稿邮箱:jiazaihuangdao@163.com

邹办先传奇

文/刘法灿

图/牛鸿志

青岛铁橛山下,有一个镇,叫六汪镇。镇的南面十公里处的大山里,有一个村叫柘涧村。村里六七十户人家,姓刘的居多。有一户性邹的,到邹办先这辈,已经是八辈单传了。邹办先浓眉大眼,身材魁梧,是个彪形大汉。他忠厚老实,为人善良,乐于助人,经常帮穷苦人做好事。他聪明过人,善于察言观色,能说会道,又巧言善辩,机智勇敢。

尽管他人长得不错,品德也很好,就是搞不着对象。这年,眼看他就要三十六岁了,对象还是没有影子。可把他的家人愁坏了,因为他是祖辈单传的啊!这之前,他的父母给他张罗着看的对象不下二十次,但都没成功。不是人家看不上他,就是他看不上人家。

风水轮流转。该着邹办先时来运转,也该着邹办先是个驸马命。这一次,机智聪明的邹办先,竟然让皇帝的大公主相中了。这不,他们正在吹吹打打地操办喜事呢。

这到底是咋回事呢?要想知道事情的原委,还要从很早以前说起。

在过去很早很早以前,在柘涧的大山里流传着这样一段佳话:青岛铁橛山,有个邹办先,机智又勇敢,当了驸马倌。

传说中这个邹办先是明朝时期的举人,相面的先生给他看着,说他三十六岁时能发迹,或许有可能当上驸马,进朝为官。邹办先根本不信那一套,每天照样下地干活。

这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跛脚的神仙爷爷,给他放在铁橛山南面悬泉下面的一棵大松树下半部天书。睡梦中神仙爷爷还教导他怎样看书,怎样察言观色,怎样能掐会算,怎样为人们排忧解难。不就是个梦吗,邹办先也根本没当回事儿。

这一天早晨,大晴大晴的天,邹办先戴着薇笠、披着蓑衣上坡干活。邻居的人们都很纳闷,以为邹办先神经不正常呢。有的人非常好奇地问:“办先,怎么大晴的天,你戴薇笠、披蓑衣干嘛?”“今天有大雨。”邹办先很有把握地说。那人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我掐算的啊。”邹办先一本正经地回答。

临近晌天时,东北风骤起,天果然下起了大雨。人们都以为他真的会掐算呢。(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是因为他父亲的左腿受过伤,只要刮风下雨就疼得厉害。这事,经验过很多次了,百分之百准。)

记得有一回,他舅舅家派人来叫他,说是舅舅邻居家的母猪刚落了猪仔没几天就跑了,到处找都没有找到,可把他家人急坏了,让邹办先赶紧过来掐算掐算。邹办先一听说舅舅邻居家的母猪和猪仔不见了,就赶紧连夜往下庄走。邹办先舅舅家是大庙口村的,相隔三里路。

刚走出柘涧村,邹办先可能是因为晚上吃得太充了吧,他鼓了大便需要马上解决。看了看周围没有人,他就急忙跑到路西边的高粱地里想要大便。忽然听到从高粱地的中间里传来“咴、咴”地猪叫声。邹办先也顾不得大便,急忙跑过去看个究竟:嗬!一头大母猪,还有八个小猪仔。小猪仔正在围着大母猪吃奶呢。邹办先记清了大猪小猪的模样、大小、色泽等等,赶紧解决了大便,一溜小跑来到大庙口舅舅邻居家。

嗨,满屋的人,都在大眼瞪小眼地看着。邹办先刚进屋,他舅舅就急忙说:“办先,你赶紧给掐算掐算,这窝猪还能不能找到,到哪去找!”邹办先急忙找了个凳子坐下,问明了情况,喝了口茶水,装模作样地伸出两手掐算了一番。忽然间,只见他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邹办先说话了:“舅舅,我掐算着,这猪现在还没跑多远,也许能找到。好象在西南方向,可能在玉米地或者高粱地里,赶紧去找吧。”满屋的人都将信将疑,但都还是赶紧朝着西南方向找猪去了。

大约两个时辰过去了,出去找猪的人陆续都回来了。不一会儿,舅舅家的大表兄赶着一群猪回来了。正是那一窝猪,一头大母猪,八个小猪仔,一么的黑色。人们的脸上都充满着胜利的喜悦,特别是邹办先舅舅邻居家全家人都高兴得不得了。

主人一边给人们倒茶,一边不停地喊着:“谢谢!谢谢大家!谢谢大家来帮着找猪。”帮着找猪的人说:“要谢你还是好好谢谢这位办先吧,要不是他掐算得准,也不会这么快就找到了。”又有人问道:“办先,你是怎么掐算的呢,能跟我们说说吗?”邹办先笑了笑说:“天机不可泄露!”

后来,邻村的人们谁家丢了什么东西都去找他掐算掐算。邹办先呢,不管是谁,只要找到他跟前,他都非常热情地帮着找。有时候他宁可放下自己的活不干,也先帮人家找。甭说,他矇的还真准,每次都叫他“掐算”对了。因此他也获得了人们的好评和爱戴。这样一来,邹办先能掐会算的事就传开了。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县城、省城、乃至全国。

有一天,邹办先正在帮邻居刘泽义家种地。刚种完一块地,准备到地头休息一下。远远地看见两个衙役模样的差人朝这边走来。不一会儿功夫,两个衙役来到跟前。衙役甲问:“你们谁是邹办先?过来跟我们走,到胶州见我们县太爷去。”邹办先上前一步说:“我是。去见你们县太爷干什么?”衙役乙抢着说:“你不是半仙会算吗?你掐算掐算不就知道了吗!”

邹办先跟刘泽义说:“你到我家跟我父母说一声,说我到胶州办事去了,不用挂念。切记,切记!”说完,邹办先就跟着两个衙役上路了。走着走着,邹办先突然说:“不好,我家小南屋起火了,我要赶紧回家看看。要不,你们就和我一起去吧,也好帮着救火。”两个衙役也没有推辞,就一起来到了柘涧村。刚到村头,就看见好多人在帮着救火。大火很快就被扑灭了。见父母没有什么事,在两个衙役催促下,邹办先就急匆匆地告别父母上路了。

他们走了没有多少路,两个衙役问邹办先:“先生,你是怎么知道家里起火的?”是啊,邹办先是怎么知道他家里起火的呢?原来,邹办先早就跟他爹商量好了:如果有差人来叫我去衙门,我就让人给您捎信并且嘱咐您“切记切记”,您就把咱小南屋点上火,我有用处。这次还真派上用场了。

两个衙役心里犯嘀咕:“他真的会算吗?”邹办先看出了两个差役神情有点儿紧张,就问:“你们县太爷把什么东西弄丢了,让我掐算掐算吧?要不,叫你们来找我干嘛!”两个衙役神情有些慌了,异口同声地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我矇的!”邹办先不耐烦的样子。

两个衙役扑通一声,双膝跪地:“先生饶命!先生饶命!”原来,两个衙役走在来的路上就在嘀咕:“他要是真会算,我们可就麻烦了。两个衙役心里早就有点害怕。私藏县衙大印,是要被杀头的呀!”“快说,你们是怎么把县太爷的东西弄丢的?”邹办先拿出很生气的样子。两个衙役把事情的经过从头至尾说了一遍。

事情是这样的:“吴庄的吴德偷了王庄王六家的一头牛。吴德到很远的集上去卖牛,结果被王六找到了,认出了是自家的牛。王六问吴德要牛,吴德不承认,结果就打起来了。

王六去拽自家的牛,吴德就把他一棍打倒在地。王六再爬起来去拽牛,又被吴德打倒在地。眼看着王六就要不行了。这时许多赶集的人看不下去了,有人刚要上前帮着拉架,只见吴德只顾着用棍子打王六了,没有注意下面,结果脚下又被一块石头一绊,就滑倒在地。正好也凑巧,他一倒,被王六的牛一脚重重地踩在头上。当时,吴德就头血直冒,脑浆迸裂,两腿一伸,死了。

赶集的人们看了都下了一跳,后来暗暗地高兴。因为这个吴德太坏了,他仗着小妹妹做了知府大人的三姨太,整天胡作非为,无恶不作。知府大人听说这事之后,硬要说是王六害死了吴德,非要让王六给他大舅子偿命不可。县太爷知道这吴德不是被王六打死的,但是他屈服于顶头上司的压力,也只好屈打成招了。所以,我们商量一下,就把县太爷的大印给藏起来了。先生,现在你什么也都知道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这么说,你们把县太爷的大印给藏起来,不让县太爷杀王六。这样,避免了一场冤案的发生。好,你们做得对,你们无罪,快起来吧。你们把大印拿来给我,这事由我来安排就行了。”邹办先问两个衙役要来了大印,收藏好了,赦两个衙役无罪,并赞扬了他们一番:“你们二人能不畏强权,坚持正义,令人敬佩。但是,你们私藏大印是要被杀头的呀。所以,你们谁也不能说,一个字都不能透露,就当没有发生这事一样。”两个衙役齐声答应:“是”。

闲言少叙,邹办先把有关事宜安排妥当,一路顺风,不一会儿,他们一行三人就来到了胶州县衙。县太爷朱由贤听说邹办先到了,就急忙迎上前来。他先打发两个衙役下去休息,又拉着邹办先的手来到后帐。

县太爷见周围没有别人就直截了当地问:“邹先生,听说您身怀绝技,能掐会算。不瞒您说,我最近把县衙大印找不到了,想请您掐算掐算。”“不急。县太爷,听说您最近办了一个难办的人命案子。您能说说是怎么回事吗?”邹办先直截了当地问县太爷。

县太爷只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他说:“知府的大舅子吴德偷了王六的牛,到集上去卖,又被王六找到,就打起来了。吴德又被滑倒,让王六的牛踩死了。知府大人又非让王六给吴德偿命不可。我也没有办法,只好按知府大人的要求来办。这还没办,大印就找不到了。”

 “原来如此。丢的好,丢的好!”邹办先越说越来气,他怒斥县官道:“你作为一县父母官,不为民做主,还要草菅人命。真是岂有此理!你这样的县官,弄丢了大印,也该着杀头。我就是能找着大印也不能给你,杀头,活该!”邹办先怒斥完毕,爬起来就要走。

 “先生慢走,先生息怒。只要您能帮我找到大印,我愿听您安排。”县太爷恳请邹办先为他出主意。邹办先说:“当真,你愿意听我的吗?”县太爷说:“只要你能找到大印,我都听你的。”“那好吧,你派人到后花园那口井里打捞一下,看看那大印是不是在井里。”邹办先让县太爷派人去井里打捞大印。果然,在井里捞上了大印。

原来,邹办先问两个衙役要来大印之后,又马上安排他们把大印用布包好放在一个大桶里,然后密封好,把它放到后花园的水井里,并安排人远远地看着,以防被别人捞去。县太爷拿过来大印看了之后,说:“不错,果然是我的县衙大印。”县太爷又问:“请问,先生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邹办先说:“天机,不可泄露。”

县太爷又追问:“那你能知道是谁干的吗?”“天机,不可泄露。你不必再追问,我绝对不会告诉你的。现在,我给你找着了大印,你要听我的安排:一,你要判王六无罪释放;二,吴德偷牛、打人有罪,但罪不至死;三,王六的牛踩死吴德有罪,但因为它是畜生,又不是故意的,所以判老牛给吴德披麻戴孝,(因为吴德无儿无女),之后,要把牛归还给王六;四,县太爷您要给吴德出个殡,费用由你出。这样,你对知府大人也好有个交代。这样安排,县太爷你看怎样?”因为有言在先,县太爷也只好听从、照办。

邹办先能掐会算,更传神了。很快就传遍了全国各地,还传到皇宫里了。

时逢宫廷里闹贼,皇上的西宫娘娘把一颗心爱的大夜明珠弄丢了。这天,皇上上朝听大臣说胶州地儿有一个叫邹办先的能掐会算,并且掐算得很准,就决定派两个衙役去请邹办先来查找。两个衙役三匹马,还为邹办先准备着一匹马。

不几天,他(它)们就来到了六汪镇柘涧村,很快就找到了邹办先家,要求邹办先马上跟他们走。邹办先跟父母简单地说了几句,就骑上马跟着两个衙役走了。走着走着,忽然间,东北风骤起,阴上天来,黑压压的象黑夜一般,不一会儿,就下起了瓢泼大雨。

突然间,邹办先大声说:“不好了,我父亲病重了,我要赶紧回去看看。”两个衙役说:“不行!你耽误了皇上的事情,是要被杀头的。”“你们就是杀我的头,我也不能不回去看看,因为那是我父亲啊!他老人家病重了,我都不回去看看,我不是枉为人子吗?”邹办先非常坚定地说。两个衙役见邹办先这样坚决,心里说“你还是个大孝子呢。”他们两人商量一下,就决定跟邹办先一起回去看看。

他们快马加鞭,很快就又回到了六汪镇柘涧村。他们一起来到邹办先家,见邹办先的父亲躺在炕上,盖着被子,大声呻吟着;他母亲也在炕前大声哭喊着:“老天爷,这该怎么办呢?”邹办先看了看父亲,又劝母亲不要太难过,说:“我马上去给父亲找郎中看病。”不一会儿,邹办先出去找来了郎中给父亲看了看并拿了药。邹办先给父亲煎了药,又亲自给父亲喂完药,见父亲病情有所好转,没有什么大碍,就对母亲说:“您要按时喂我父亲吃药,您二老要好好保重身体,我很快就会回来,请您放心。”“快走吧,不能耽误时间太久。”两个衙役催促说。

邹办先和两个衙役各自骑上马又上路了。走了不多久,天就黑下来了,两个衙役领着邹办先来到驿站住下。一路无话,晚饭时两个衙役开口说话了:“听说你身怀绝技,能掐会算,那你有没有算算是谁弄丢了西宫娘娘的夜明珠呢?”“管他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呢,快吃饭吧。”邹办先漫不经心地说。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两个衙役听了之后,扑通一声双膝跪地,连连叩头,大声叫唤道:“先生饶命,先生饶命!”邹办先见状,心里全明白了。“把夜明珠藏到哪里去了?还不如实招来。”原来,这两个衙役一个叫张干,一个叫李赐。邹办先随口说张三李四,以为是在说他们呢,所以就急忙跪地,连连求饶。绝顶聪明的邹办先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所以就诈他们一诈,要他们从实招来。

两个衙役提出要求说,只要先生您能给我们保密,我们就跟您说实话。邹办先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两个衙役这才一五一十地说了实话。原来是张干和李赐两个人伙同宫女小兰偷了西宫娘娘的夜明珠。邹办先追问道:“现在夜明珠藏在哪里?”两个衙役赶紧回答:“藏在御花园中心小桥的下面。”“赶紧派人看管好了,不要再弄丢了。再弄丢了你们提头来见。”邹办先吩咐道:“记住了,虽然这次饶了你们,但是你们今后一定不要再行偷窃之事,若再犯,定斩不饶。”

两个衙役连连扣头如小鸡吃米。邹办先把一切安排妥当,便随从两个衙役来见皇上。邹办先见到皇上急忙作揖扣头,口呼“吴皇万岁,万万岁!”“爱卿平身。”接着皇帝吩咐人快扶起邹办先,“赐座。”皇帝刚要开口问邹办先,还没有来得及问。

这时,只见皇帝的大公主拿着两个大宝盒来到近前。大公主说:“父皇,不是说这位先生能掐会算吗?还是先让他先给我算算这两个宝盒里装的什么吧。”邹办先突然听了大公主的话,吓出了一身冷汗,身上的鸡皮疙瘩都出来了。但是他很快就定下神来了。要不怎么能说他沉着机智呢。

他急忙双膝跪地“皇上饶命,皇上饶命!我原来都是胡懋瞎懋的啊!恳请皇上不要杀我,我家里还有七十多岁的父亲和母亲无人奉养。我还要孝顺二老双亲,为他们养老送终呢。”听到这里,大公主说话了:“父皇,他算对了,这宝盒里装的就是一只煳猫和一只瞎猫。”

原来,这大公主吩咐宫女抓来了两只偷吃东西的猫,把一只猫的毛烧焦成了煳猫,又把另一只猫的两眼弄瞎成了瞎猫,把它们分别放进宝盒里去,拿过来让邹办先算。邹办先还真有那个命,又叫他矇对了。

从此之后,大公主心里还真佩服这个邹先生了,对他产生了好感。这时的邹办先仿佛从睡梦中醒来,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头,好歹还在自己的颈上,这才相信自己又闯过了一个生死难关。

邹办先朦胧中仿佛听到皇帝在说:“爱卿,今天叫你来,是想叫你掐算掐算西宫娘娘的夜明珠弄哪去了?”“是的,万岁。我马上就给您掐算。”说着,邹办先伸出两手装着掐算的样子。不一会儿,邹办先猛然的大声说:“万岁,找到了,夜明珠找到了。”“快说,在哪里?”皇上着急地问。“在御花园中心桥的底下。”“是谁弄的?”“天机不可泄露。”

邹办先又急忙向皇上解释说:“仙人不让说,所以我不能告诉您,恳请万岁谅解。”“好吧,暂且不问你。”接着,皇上又吩咐人赶紧到御花园中心桥的底下找来夜明珠,还给了西宫娘娘,并嘱咐西宫娘娘,“要好好保管,不得再弄丢了”。又接着大喊一声:“来人,把目无皇上的邹办先推出去......”众人一听,都下了一跳,人人目瞪口呆,没有敢说话的。

这时,一直在一旁看热闹的大公主说话了:“父皇息怒,父皇息怒!”大公主说着也跪在了邹办先的身边。其实皇上早就看出来大公主对邹办先有意思只是说不出口。接着,西宫娘娘也为邹办先求情。皇上自我圆场说:“既然西宫娘娘和大公主都给你求情,就免了你的死罪。但活罪难免,拉出去打四十大棒。”

拉出去邹办先之后,皇上问大公主说:“你今年二十八岁了吧。有没有意中人啊?”正说着,皇后过来了,皇后跟皇上说:“听说邹办先忠厚老实、机智勇敢,又身怀绝技,人长得也不错。我看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大公主的终身大事问题。”

皇上点了点头:“可以考虑,不知女儿心意如何。”虽然大公主有点害羞,但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情,说:“女儿愿听父皇和太后的安排。”他们正说着话,两个御林军拖着邹办先就进来了。邹办先被打得皮开肉绽,他坐也不敢坐,站也不敢站,只好躺在地上。

大公主看了,好不心疼,眼泪都要掉出来了。皇上又说:“若不是大公主他们为你求情,定斩不饶。”邹办先咬着牙说:“皇上,我给西宫娘娘找着夜明珠您不赏我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打我四十大棒?”皇上气愤地说:“你为什么不说是谁偷的。不说,就是犯了欺君之罪。打你四十煞威棒是让你长长记性。”皇上又对太后说:“大公主的事,你们谈吧。”说完就急匆匆地到前庭去了。

太后赶紧吩咐人给邹办先擦药治伤,好大一会儿功夫邹办先才缓过神来。他嘴里还在叨念着:“天机不可泄露,打死我也不能说。”太后见邹办先渐渐好起来。就跟邹办先闲聊起来。闲谈中太后得知邹办先三十六岁了还未娶妻,就赶紧说大公主今年二十八岁了还不曾有意中人,现在对你一见钟情,有意下嫁于你,你是否愿意?邹办先没有说什么。

皇后说:“你不说话就是同意了。你们都老大不小的,定好日子准备马上结婚。”太后立刻吩咐人去查好日子。查日子的人说:“他二人的命相非常和,下个月初八是他们结婚大喜的吉日。”太后说:“就让他们四月初八结婚吧。”邹办先在太后和公主照料下,很快就痊愈了。

邹办先养好伤后,就先回到六汪镇柘涧村。他准备好八抬大轿和二十四个吹鼓手,单等四月初八这一天好进京迎娶大公主呢。终于等到了这一天,邹办先兴奋不已。他早早起来带着迎亲的队伍,吹吹打打地走在进京迎亲的路上。

据说,他们结婚后,夫妻二人非常相亲相爱,不久就生了一个大胖小子。他们刚结婚不久,皇上就派人来接他们进京居住,并安排邹办先进京做大官。但是,邹办先始终没有去。

后来邹办先和大公主就隐居在柘涧村的大山里。听说大公主结婚那天,还带着一个切身丫鬟,就是当时偷拿西宫娘娘大夜明珠的小兰姑娘。

小兰姑娘是当时最漂亮的美女。她十八九岁的年纪,一米六七的个子,双眼皮大瞪眼,两眼看人时好像在暗送秋波。高高的鼻梁,尖尖的下巴,白里透红的脸蛋,一边一个深深的酒窝。樱桃小嘴,说话时常常带着微笑。白白嫩嫩的皮肤,不胖不瘦的身材。真乃: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情。当时皇帝还真不舍得让小兰走,但小兰为了报邹办先的恩,坚决要跟来侍奉邹办先和大公主。

听说,没过多久,小兰对邹办先产生了爱慕之情,整天对邹办先挤眉弄眼的,被大公主看出了端倪。时逢朝廷在铁橛山南边半山腰里有一个悬泉的地方建一座庵,取名滴水庵。这滴水庵刚建好,正好缺一名有名气的女人来做主持。这时候大公主就想到了美女小兰,于是大公主就叫小兰来滴水庵当了主持。

滴水庵也因此而名声大振,一度成了古胶州的八大名景之一(古胶州八大名胜古迹之一)。铁橛山的滴水庵,明朝的皇帝好几次要来看看,结果都被邹办先和大公主劝阻了。因为如果皇帝要来的话,又要修路,又要建行宫,既劳民又伤财,要给人民群众造成多大的痛苦。所以,他们每次都劝阻皇帝不要来,结果皇帝就没有来成。

邹办先真的能掐会算吗?其实他根本不会。只不过他聪明过人,善于察言观色罢了。他既沉着机智,又能言善辩,更乐于助人。因此,他深受人们的敬仰和爱戴。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恶有恶报,善有善报。邹办先一心想着他人,为他人做好事,最终他得到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过上了悠哉乐哉的幸福美满的生活。

文/刘法灿

黄岛区六汪镇劝礼村人。中共党员,高级教师,1980年1月1日参加工作至今。

图/牛鸿志

教师。作品曾获第十届全国美展山东展区优秀作品奖。山东省青年画院画师。微信号:HuaLaoShi1226(花关索)。

投稿:jiazaihuangdao@163.com

主编:jing1qiu(静秋)

排版:jing1qiu(静秋)

校稿:裴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