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的“老话儿”

 家在黄岛 2020-07-10

文/陈秀专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父母的“老话儿”亦庄亦谐,或雅或俗,大都是生活的积淀,有些甚至带有哲学的反思。父母的“老话儿”使我受益匪浅,是我成长中的灯塔。

父亲当过兵,转业当了工人,母亲是地道的农民。父亲本是文盲,在部队识字读书,受毛主席思想的渐染,他的“老话儿”总是高屋建瓴、入木三分。而母亲的“老话儿”朴实的多,通俗易懂。

父亲非常喜欢“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副对联,并把它当作家训教导给我们。而母亲却说“老实常常在,吃亏是福”,也算是异曲同工吧。小时候,这些“老话儿”告诉我做一个老实厚道的人,一个不奸不坏的人,要好好学习,要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

生产队的时候,村里的妇女喜欢我,偷偷将地瓜塞到我的篮子。我从不给面子,硬是不要。因为父亲告诉我“无功不受禄”,母亲告诉我“不能占别人的便宜”。母亲总夸我“傻”。

小学的时候,班上一个同学的爸爸是边防派出所的所长。同学们拉他下水到村头船厂偷铁,后来“东窗事发”,而我是唯一一个没有参与其中的男同学。母亲夸我“傻人有傻福”。

有一次放学后,我们几个人在同学建秀家玩儿,我不小心从猪窝上掉下来,头直撞在地上,鲜血直流。我愣是没哭,却吓坏了婶儿,赶忙跑来安慰。

没等到婶儿说话,我先开口:“不管建秀的事儿,我自己弄的。”后来婶儿把这件事儿告诉了母亲,婶儿夸我“这孩子将来肯定是忠臣”。母亲笑而不答,是心疼也是期许。

在学习上,父母从没对我提出过过高要求,但我很少让他们失望。父亲叮嘱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母亲更实际一些,希望我能吃上“国家粮”。她常说“好脑瓜儿不如个烂笔头儿”“眼经不如手经,手经不如常拨弄”“看花容易绣花难”,意在学习要扎实,不能眼高手低。她还说“没有煮不烂的猪头肉”,这是告诉我要“抓反复,反复抓”。

一张张奖状,父母高兴;一次次进步,父母自豪。每取得一点成绩骄傲时,父亲总会告诫我“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阳春白雪,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母亲则直戳心窝子:说我“烧包”,“玉豆饼子掉了茶碗里,挓挲不开了”。

当我遇到困难时,父亲会安慰我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要把坏事儿变成好事儿。母亲则鼓励我“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生活中,母亲是一个过日子的行家里手,依靠父亲微薄的收入将家庭经营得井井有条,该花的钱就花,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动。母亲常说“是饭充饥,是衣遮皮”,她还说“吃饭穿衣量家当”。父亲则说要“艰苦朴素,自力更生”。

我们姊妹的衣服基本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多年都不做新衣服。每当我们抱怨时,母亲会“安慰”我们:“穿得好那是属驴屎头子的,外光里不光。咱心好就中了。”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生活困难时,吃的也就是“地瓜干子萝卜皮”,所以我们姊妹“当粗”,好养活。

母亲是一个有谱有路的人。她常说“吃不穷,喝不穷,打算不到要受穷”“心里木谱,拉不了二胡儿”。父亲说“不打无把握的仗”。父亲的工资一到手,母亲就开始盘算:油盐酱醋、门头使份儿、喜丧往来、孩子花销……手中的百儿八十攥的绷紧,汤水不漏。

农闲时节,亲戚走动也多了。每到冬天,母亲总是把新鲜的鱼放着,“等着来个人儿”,时间一长,鱼就变质了,自然就犒劳我们这些馋虫了。等客人来了,再买新的。所以我们总吃臭鱼。

“外交”母亲从不会“掉价”,“内政”更是有条不紊。那时最尴尬的是交学费,同学们上交的都是清一色的“大团结”,而我总是攥着一把“拖拉机”,那都是母亲从牙缝儿里挤出来的。

条件稍微好点儿,我们难免说一些过头话儿,母亲告诫我们“晴天防下雨”,骂我们“棉单没铺开,腿就早蹬开了”。

父母教育我们为人处世要谦让,说“争着不足,让着有余”。父母又说“好儿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鼓励我们自力更生。父母还说“不能属鏊子的,一面儿”,告诫我们要换位思考。父母还说“客不走,心不安”,提醒我们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

父母的这些“老话儿”时时萦绕在我们的耳边,振聋发聩,鞭策我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我也要把这些“老话儿”当作一种精神传承下去,使这些“老精神”焕发新活力。

陈秀专,青西新区胶南一中教师。

投稿:jiazaihuangdao@163.com

主编:jing1qiu(静秋)

排版:jing1qiu(静秋)

校稿:裴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