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父亲的一封信 | 素洁叩上(朗诵)

 家在黄岛 2020-07-10

爷:

您好!

当您看到我给您写的这封信时,您会不会说我“闲的”呢?自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离家近了,便再也没有给您写过信。要不是这次“家在黄岛”在父亲节来临之际举行“给父亲的一封信”征稿,怕是没有机会给您写信了。

下笔前的那些日子,我也不断地琢磨:给您写点什么呢?别人的信写得让人忍不住抹眼泪,那显然不是我们爷俩的风格,再难的日子也总是乐呵呵的您也不愿看人抹眼泪。

在一天天的琢磨中,我才发现,一直乐呵呵的您却很少得到别人的认可:娘活着时,总是数落您这不好那不好;娘走后,我们也时常感觉您处理事儿没有精明能干的娘想得那么周到。然而,当我一遍遍回忆您时常感慨的“唉,我这一辈子”时,却不由有很多感触。

记忆中,您从来没有主动跟我们提过您的娘,我的奶奶。我也从来没有机会体会奶奶的爱,等我渐渐长大,才听俺娘说,您的娘,我的奶奶,在您一两岁时就扔下您和您的两个哥哥,跟别人跑了。您从小就没有了娘的疼爱,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连您的生日是哪天,都没有人能记得。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长大的您,却总是那么乐呵呵的。哪怕日子再苦,您也不会像村里其他男人一样打老婆、骂孩子。相反,您总是用您坚硬的肩膀挑起这个家,不让我们受委屈。

记忆中,从小到大,您几乎从来没有动手打过我。唯一的一次,是我小学放秋假时,你和娘、姐姐、哥哥上坡掰玉米,让我在家看门,可我却跑出去跟二妮在一个小胡同里玩,您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我。听到您的吆喝我跑回家时,您拿着根玉米秸,朝我的屁股照量了照量。

您心疼我们,有好吃的从来不会自己吃,让孩子干馋。在农村里,许多人家都做“两样饭”:男人吃好的,女人和孩子吃差的。可我们家从来没有这样过,不管干活多苦多累,您总是把菜里的肉搛给我们,冬天出伕修水渠时分点白面锅贴子,您也总是不舍得吃,捎回来分给我们。

您疼孩子,不仅是不舍得打,还一直支持孩子读书。曾经当过民兵连长的娘吃了没文化的苦,所以咬着牙供我们读书,盼望我们有出息。农村里,左邻右舍都不把上学当回儿事,尤其是女孩,早晚是人家的,浪费钱读书干嘛,认识自己的名儿就行了。您不在乎邻亲家怎么说,总是默默地支持娘的做法。

许是因为您和娘对我们的期望,哥哥和我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在娘的“不服,抗小锄”的警告中,我们一步步走出了农村,不用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可是,为了供我和哥哥上学,您却累弯了腰!

为了让我们吃饱饭,您用独轮车推着麦子,到近百里外的南山里换地瓜干;为了挣钱养家,您跟别人跑到东北干活,结果却被别人骗了;为了改善生活,您骑着自行车贩肉到青岛卖……您的一生,尝试过无数种发家致富的可能,可到头来,我们家依然一贫如洗。但这并不妨碍你继续尝试,继续吃苦、出大力。而这些曾经的苦,也最终经过岁月的发酵变成了生活的甜。

现在,我们姊妹三人都成家立业了,日子过得都很滋润,家庭也很和睦,您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每次回家,给您带点烟酒什么的,您就很满足。其实,比起您给予我们的,这点东西算什么呢?

您总是知足常乐,感慨现在的生活做梦也想不到。是啊,爷,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呢,您就好好活,好好享受吧!

祝您越来越快乐,我的爷!

此致

敬礼!

您的小嫚儿:素洁

2018年 6 月15 日

“给父亲的一封信”征稿通知

文/刘素洁

刘素洁,祖籍高密,寓居黄岛;谋生杏坛,偏爱文墨;忙时授业,闲暇游乐;偶有小作,幸得不弃;这报那刊,小块“豆腐”;用舍由时,行藏在我。

主播/雪妮子

简介:薛喜梅,笔名潇湘妮子,雪小小,上泉朗诵社会员。

投稿:jiazaihuangdao@163.com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排版:陈   洁

校稿:郭丽丽

复审:裴   珊

发布:裴   珊

《家在黄岛》主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