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声读物丨那年那河那人

 家在黄岛 2020-07-10

  时至今日,也不知道是谁发起了那场战争。虽然邻村但素不相识的一群毛孩子,在那个春暖花开的日子,眼巴巴熬过老师的严重拖堂,箭一般跑回家。书包一扔,成群结队跑到河滩上,等着河对岸的毛孩子们差不多聚齐了,对着欢快流淌的小河,就开始了隔空对战。

  大家在各自领地到处捡拾一些大小不匀的石块堆在一起,然后磨拳擦掌跃跃欲试,纷纷捡起石块用力向河对岸抛去。那架势貌似都有深仇大恨不发不快一般。河面宽或者力气小的缘故吧,使上吃奶的劲也很难把石块扔到对面的人群中,这是让大家无比焦虑的问题。眼看石块越来越少,那些一开始就只能扔到河中心那么远的选手渐渐被淘汰,只能做幕后工作,不辞辛苦的去林子边寻找合适的石块,然后马不停蹄的运到能打善战的伙伴身边。大家分工明确,场面热火朝天。

  童年伙伴二愣子,抡起那浑圆的胳膊大声吆喝着,一次一次扭动屁股拼命助跑后,把石块向敌人内部扔去,不大不小的石块从河的上空划出一条完美的又高又长的曲线,无意中有一次把石块不但扔到了河对岸,而且还鬼使神差地打到那个领头指挥的毛孩子身上。这一下可炸了锅,打到敌人的领头羊,对于他们来说是很耻辱的一件事,这也标志着我们的先胜一筹。二愣子这一壮举也着实振奋了“我军”的士气。我们兴奋的欢呼声,河那边的蹦跳叫骂声瞬间掺杂在一起,飘荡在树林的上空。

  大家兴奋之余顿时也对二愣子刮目相看起来,学习一直稀里糊涂的他从大家崇拜的眼神中,找到了存在的意义,只见他愈战愈勇,不断捡起我们递给他的石子,把胳膊用力抡几下,弓起马步,接着把手里的石块狠狠地甩出去,“嗖”地一声,大家的目光跟随着石块飞跃的方向,向对岸人群射去,对岸毛孩子们见到来势汹汹的石块,齐刷刷拼命躲闪往后退缩,个别人相互推搡倒地的样子,惹得我们拍手称快,一种为村庄而战的使命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大家酣畅淋漓尽情发挥着投石的水平,河面不时有石子坠落,溅起阵阵水花,小河也尽情欢腾起来。双方就这样脸红脖子粗地叫着喊着,比着出气的手势和表情,头顶不时有不知名归林的鸟儿疾飞而过,平整的沙滩扑腾着杂乱无章的战斗的脚印。

  对面的石块更加密集,来势汹汹,可是貌似没有一块命中同伴。“有本事你们也把石块扔过来呀?”我们扯着嗓子吆喝。大家就这样叫着喊着扔着,歇斯底里,乐此不疲。但是从不越雷池一步,雷池也就是小河,这种锣鼓喧天的战斗,即便输得再惨,也没有哪个人傻到挽起裤腿淌过小河,以身犯险。

  太阳真的快要落山了,精疲力尽的双方,陆续丢掉手中的石子偃旗息鼓,对面战队锲而不舍的尝试无数次的击打,虽然好几次石子就要飞到我们身上,但那只是一个个让敌人心里拔凉拔凉的错觉,河对岸不论怎样努力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只能说明他们队伍怂,挑不出一个壮实的二愣子。

  “对面的听着,有本事明天放学再来战,谁不来谁是怕—死—鬼”,这句公然挑衅不服的话语,通过那个穿红衣服瘦高个女孩的尖尖的嗓门清晰地传来,逐字逐句递到我们的耳朵里,“不服来战!明天谁不来谁是——狗——熊”,打了胜仗的我们一起朝着河对岸喊着,做着鬼脸,他们气急败坏朝河里用力的扔着剩余的石子,不断溅起的水花似乎在宣泄着他们的狼狈和愤怒。

  大家就这样怀着天壤之别的心情,不时心有不甘地回望着,各自沿着林荫小道踏上了回家的路。曾经不招人待见的二愣子硬是凭力气获得大家对他的认可,大家众星捧月般,把他围在人群中间,二愣子高傲的抬起那颗圆脑袋,脸上汗水和灰尘留下一道道印痕,半截鼻涕的样子也帅呆了。只见他挺着胸脯迈起了方步,晚风吹着他敞开的衣角啪啪作响。这比起课堂上缩在角落,低着头听老师恨铁不成钢的训斥,真是天壤之别。

  课堂上老师只要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给二愣子,站起来的他都是答的驴唇不对马嘴,成为大家的笑谈。有时干脆杵在那里哑口无言,撅着嘴露出茫然的表情,老师总会悠悠的来一句:“又站起来一棵黍秸,简直就是泥块。”听着老师失望的口不择言,私底下的我们只能偷笑。

  然而此时的二愣子俨然一个大英雄,边走边努着鼻子喘着粗气添油加醋的分享着自己取胜的攻打技巧。讲到酣处,让我们纷纷退后,弓起马步,抡起浑圆的胳膊再次示范,大家洗耳恭听,啧啧称赞,不时投去羡慕的眼神。

  走过一片桑树地,就清晰地看到了山村亮起的灯光,灯火可亲,家的温馨扑面而来,大家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此时街头巷尾此起彼伏的是母亲们呼喊乳名回家吃饭的声音,大家扯着嘶哑的喉咙应着答着,顺着声音向前跑着,牵起母亲的衣襟挨着数落各自回去。

  吃饱喝足爬上炕头,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从窗户泼泄进来,丝绸一般划过额头。久久凝望着这轮明月,想像着河对岸敌兵此时此刻的感受,带着满足的微笑慢慢进入梦乡,梦里些许的期待与课本成绩无半毛钱的关系,大家摩拳擦掌的恐怕是再战一轮的迫切。

  哪个童年没有一场酣畅淋漓的战争?哪个童年的伙伴里没有一个二愣子?如今的小河没有了往日的丰盈,没有了当年的朝气蓬勃,那群孩子也渐入不惑。如今,二愣子已是几个孩子的父亲,生活的重担之下,变成了胡子拉碴,不修边幅的中年大叔。有时回家也会遇见,只是莫名多了几分拘谨与生疏,微微一笑或者寒暄几句,就匆匆而别。

  那些童年的叫嚷呐喊随着潺潺的流水走远了,那些相约成行的每个午后漾起的快乐,如欢腾的浪花时常在心底涌起。


文/宋荣芳

简介: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会员,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


主播/王刚

简介:家在黄岛· 上泉朗诵社常务副主席。喜欢朗诵,用声音传播真诚,浸润岁月,温暖人生。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排版:姜蕴青

校稿:薛素爱

音频:王   刚

复审:尹   芸

发布:尹   芸

“家在黄岛”主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