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 • 梅雨墨香】​ 杜京作品 | 寻梦鹿泉

 梅雨墨香 2020-08-20

西散原创主编手册——梅雨墨香

己亥年立冬已过半月,寒凝大地,万木凋零。一直以来,我对这座“西倚太行山,北临滹沱河”的千年古城颇感兴趣,怀有好奇。在这个冬天,我终于来到“冀之古邑“——鹿泉。

此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0余年,尤其以汉代文化最为丰厚。追溯于尧舜之前历史的脚步,穿越漫长的时光隧道,寻梦鹿泉。我心中不禁在问:这冬日的阳光静静的洒下,哪一缕是新词?这凛冽的寒风呼啸吹来,哪一丝是旧赋?

岁月如梭,沧海桑田。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鹿泉几经易名。据《获鹿县志》记载:“地志在《禹贡》为冀中之城”。《禹贡》是我国流传至今最古老、最有价值的地理文献,仅用1100字,将我国主要山川、土壤、物产、贡赋等描述清楚,记录其中,传于后世。历代儒者奉为圭臬,即使以现代科学的眼光来衡量,仍然具有最高的历史地位及学术价值。

当“鹿泉”两个字跃然眼前,最初的感觉只是风趣灵动,妙不可言,殊不知背后还蕴藏着无数的我所不知。走进鹿泉方知这里历史厚重文化丰富,名胜古迹神话典故数不胜数,鹿泉是一座蕴藏着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的千年古都。此时此刻,更让我内心深处那份期待跨越时空,探访人文精神,寻梦鹿泉的感念油然而生。

翻开鹿泉的历史画卷,就好像打开一部厚重丰盈的文化典籍;饱览鹿泉的文化风情,就如同走进色彩斑斓的民俗长廊。

汉王朝于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在石邑县东北部设置了绵蔓县,隶属真定国。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真定王刘扬因通贼被诛,将真定降为侯国,绵蔓县被废止。《后汉书》中记载此城民风淳厚、物华年丰。

“默默无语”的古冶河从城边静悄悄流过,孕育出沃野肥田,棉麻种植兴盛。绵蔓成为当时周边纺织品流通的集散地,十分繁荣远近闻名,东汉初期,石邑仍属常山郡。北齐时将石邑改为井陉县。隋开皇六年,恢复石邑。十六年析置鹿泉县......

说到“鹿泉”的由来,不得不提到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鹿泉”的名字即来自于韩信“射鹿得泉”的传说。隋朝时设立的鹿泉县,唐朝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改名“获鹿县”,“鹿”与“禄”同音,取“擒获安禄山”平定“安史之乱”之意。后一直称获鹿县,直到1994年撤县设市,2014年撤市设区(石家庄市鹿泉区)。

行走在时光隧道,回望历史长河中勤劳勇敢的鹿泉儿女,祖祖辈辈在这片世代繁衍生息的土地上,创造了璨烂的文明与辉煌的文化。

相传,鹿泉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地方,地势西高东低,巍巍太行山穿越南北,平原丘陵平分天下。东临华北平原,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景色秀美。于是,寻梦鹿泉,我踏着幽静的石板路,走过古朴的民居院,期待着与生命里那场春风满座的人文饕餮盛宴相遇。

清晨的抱犊山,岫上生烟,浮云流转,蒙蒙雾气。适才还在远山巅上,一错目便已浮至额前。历史上的“鹿泉八大景”,出自明朝举人杨睿的《获鹿八景诗》,他用八句七言律诗,描写了鹿泉八大美景的人文景点及历史典故,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灵岩隐洞自天成,抱犊峰岚瑞蔼凝。雨过海山石柏现,云开横岭翠屏生。残碑剥落遗韩庙,烟树苍茫锁赵陵。更有龙池施夜雨,鹿泉水涌若珠倾。”其中“抱犊峰岚瑞蔼凝”,赞美的就是古城西面的抱犊寨。

山顶云雾缭绕,云海茫茫,上山的路十分陡峭,壮牛上不了山,只好由人抱着牛犊上山,只待牛犊在山上长大后耕田,因此得名抱犊寨。旧名抱犊山,古名萆山。它是历史上汉代大将韩信“背水之战”藏兵之地,下令军队“人持一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的地方。

远望这处历史人文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的名山古寨,我眼前犹如巨佛仰卧,眉目毕肖,峭壁千仞......第一次来到抱犊寨,令我惊讶不已。眼前这座海拔580米的抱犊寨,东临华北平原,西倚太行山脉,一峰凸起,峥嵘雄秀。四周悬崖绝壁,眼前良田沃土,意境别开,草木繁盛,恍如世外桃源。

沿着上山的台阶走上抱犊寨,来到韩信祠,又称“淮阴侯祠”,是为纪念韩信“背水之战”而建。轻轻走进祠堂内,四周墙壁一幅画卷再现了昔日韩信带兵打仗,骁勇善战的戎马英姿。将“射鹿得泉”的典故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冬日,树木在萧萧寒风中脱尽叶子,嶙峋壁立的山崖,淡淡的有些发白,不像夏天雨后那么深蓝,也不像春秋佳日那么明朗。沿着蜿蜒的山径漫步山中,我来到被称为天门洞、东天门的万佛洞,得知因其外部形状如民间的灶台,又俗称为“锅㝩㝗子”。

自山下观之,如通天之门。早在北宋时期,这里就被奉为奇观,是达官显贵游览小憩的避暑胜地。如今洞璧遗存宋代造像三龛,摩崖题记十处,均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百余米深邃的洞内,珍存佛像10088尊,金光熠熠,神秘幽邃,气派庄严。古人诗句:“一窍地中开佛界,几重天外落香烟”,描绘出抱犊寨又一奇观,洞上一桥飞架,凌空欲翔,更平添无限魅力。

阳光轻轻洒下,抱犊寨宛如春天。山崖铺满黄绿色的细草,纤柔的车轴草在风中摇曳,漫步在草山,牛郎织女、金阁宫、千龙璧、天堂街、仙人洞、连心亭,处处景色,令人流连忘返。

宏伟庄严的南天门,将中国北方古代皇家恢弘气派与江南古代婉约灵动精妙的建筑风格融入其中,南北结合相得益彰,是抱犊寨具有标志性的建筑。

罗汉堂的建筑巧夺天工,巧妙利用抱犊寨山顶上得天独厚的土层,修建成规模宏大的地下佛教殿堂,其中的500罗汉全部采用鹿泉的青石精雕而成,件件堪称精品,尊尊栩栩如生。此时此刻,令人感慨万千,对抱犊寨的文化历史深怀敬畏。

未曾到此之前,我的脑海中对“鹿泉”两字其中的人文内涵,充满了梦幻般的想象。而当我真正站在鹿泉的土地上,聆听鹿泉悠远的故事,仰望鹿泉神圣的星空,深感这里既有真实弥漫着梦幻的诱惑,又有千百年来沉淀的历史底蕴。

心怀敬重之情,恭敬地站在厚重的铁青色的“土门关”时,我才意识到,当初自己对于梦中那个鹿泉的想象,竟是那么的空洞。鹿泉的厚重与美丽,需要你身临其境的感受,否则很难凭空想象出她的壮阔与美丽。

历史在鹿泉留下的文化印记,记载于《史记》《汉书》中,“背水一战”的古战场就在今天鹿泉的“土门关”一带。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曾写下“千峰石卷矗牙帐,崩崖断凿开土门”。土门关又称井陉口,《吕氏春秋》所谓“天下九塞”之一,与山海关、潼关齐名,为中国三关。位于鹿泉的“土门关”,是山西、陕西从古驿道通往华北的必经之路,有“三省通衢”之誉。

今天当我来到“土门关”,关楼横眉上“三省通衢”四个大字映入眼帘。土门关左侧的一面墙上,我一眼就看到了被誉为“书圣”的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书法作品及他的肖像。其书法名作《祭侄文稿》手书中,两次提到“土门”,那段彪炳千秋的勇士壮举浮现眼前。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侄子颜季明,参加平息战乱,在土门关被安禄山抓捕杀害。之后得到皇上恩准,颜真卿满怀悲愤,奋笔疾书,含泪写下《祭侄文稿》。

颜真卿充满对亲人的怀念,字里行间倾注悲愤激情。在悼文中忠意满腔,运笔瞬间情如潮涌,一气呵成,其英风烈气,倾见笔端。观其字如见其人,作者无意于佳,却写得洋洋洒洒,姿态横生,气韵雄奇,超凡入圣。颜真卿因土门关而写下的不朽书法经典《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齐名,是极具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书法珍品,实为至上国宝。

土门关在古代颇负盛名,史书中多有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大禹至周代。《穆天子转》记载,周穆王姬满“周行天下”、“绝铏山之隧”。

秦始皇十八年,秦派大将王翦伐赵,攻下土门关灭赵。秦始皇三十七年,他病死于今河北巨鹿东南广宗县沙丘,从河北南部北上绕道鹿泉,经土门关入山西进咸阳,这便是闻名于世的秦始皇古驿道。

土门关成名于春秋秦汉时期,兴盛于隋唐五代至清代。“土门关十里长,看不见星辰日月。青石岭万丈高,花车打起”,可见当时土门关的景象。经济繁荣,有“一京二卫三通州,比不上获鹿旱码头”,指的是旱码头西口;文化昌盛,大诗人王维、陆游、苏轼、元好问、李东阳等上百位历代文化人骚客留下的名篇墨宝,堪称闪耀着中华艺术光芒的沧海遗珠。

如今鹿泉人,感恩生于斯长于斯的这方山水,深知“一方文化养一方人”的涵义。于是,凡与鹿泉历史过往、民俗文化相关联的记忆碎片,都被鹿泉人小心翼翼拾起,精心打磨呵护。
     昔日,韩信在世界军事史上留下脍炙人口、以少胜多经典战例——“背水之战”的古战场,如今不仅完整地留下了代代相承的历史传说,人文故事,还在发展中规划建设“土门关驿道小镇”,恢复土门关古驿道遗迹、再现旱码头繁荣景象……“土门关驿道小镇”已经成为石家庄市乡村旅游的一面旗帜。

 在鹿泉,当我寻梦的脚步踏入一座花园似的工厂,走进一尘不染的车间,满眼绿色,处处风景。银瀑飞泻、亭台楼阁、溪流潺潺、鸟语花香……. 荣获“第一批国家绿色工厂”的河北金隅鼎鑫水泥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马勇斌告诉我,厂区这些随处可见的绿色风景,都是水泥工人们用废弃材料,自己创意设计,动手制作的一道道厂区“景观”。他们在业余时间创作的绘画作品,在长达数公里的工厂围墙“绿色画廓”上,尽情展示了工人们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和青山绿水的大美鹿泉。实在令我没想到的是,水泥竟然会与绿色紧密相连,不可分离。

聪明的鹿泉人不仅传承了历史文化,还在未来中开创崭新生活。

数千年后的今天,我行走在清幽古雅的石板路上,静静地想:我曾经在梦里寻觅鹿泉,向往鹿泉,而这个冬天,我真的寻梦走进了鹿泉。亲眼目睹丰富的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亲耳聆听远久的传说历史故事。矗立古城,回望千年土门关、旱码头——东西会馆、石邑城遗址和历史上城池、西土门韩信庙遗址、古寺龙泉与元好问、道教中心十方院……

我轻轻抚摸着古墙上的一块青砖,聆听村民讲述着过去的故事,耳畔仿佛听到依稀缭绕的回音,这里既有曾经武将挥戈跃马的足迹,亦有文人雅士翰墨风骚的屐痕,“康街数里,巨室千家,商贾辐辏,富甲全境”史书中记载着的昔日繁荣,仿佛都呈现在我的眼前。

历史如大河般流淌,奔腾不息。追溯着这条时间之河,回顾4000年历史的沧桑,尽管它朝着时光深处行走了那么久远,但是在今天,我依然感受到世代鹿泉人血液里流淌着澎湃的激情,聆听到他们的脉搏心脏跳跃着时代强劲的音符。

我在这条古今交错的驿道上寻梦,遇见了鹿泉。

 

作者简介:杜京,祖籍山西,出身军人家庭。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新闻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先后历任宣传干事、教师、编辑、记者、文艺副刊部主任编辑、北京日报时事政治新闻部主任、高级记者,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