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得多,动得少,是不是一个问题?

 身体自愈研究者 2020-07-10

现在科学的说法,一直在提倡动静平衡。这个说法没错,但是,什么是动,什么是静,什么叫平衡,不同人的理解不一样。理解错了,自然就会做错,接下来当然有问题。此外,现在总是说要锻炼,那什么叫锻炼,同样要理解对。

首先说锻炼,锻炼,不应该只是肉体的锻炼,不应该只是练肌肉和力量,还应该锻炼自己的心智、思想和精神。是身心合一的锻炼。这才是完整的锻炼。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思想、心智的锻炼,更加重要。这种情况,古人不叫锻炼,叫做修炼。

其次,什么叫动?宇宙的一切都在动。我们的身体,不管你是否运动,它里面都在动。只不过,你运动的时候,它里面的运动就会快一些。之所以提倡运动,是为了促进身体的循环。人随着年龄的下降,体内的循环速度越来越慢,微循环障碍,是肉体生病的直接原因。改善循环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这是提倡运动的目的。

但是,我们要看到运动的本质。我们做运动,是为了改善体内的循环,那如果不运动,有没有改善循环的办法呢?也有。很简单,就是呼吸。运动之所以能改善循环,也是因为呼吸加强,心肺功能加强。

即便是静坐,你把呼吸调好,你体内的循环,必然不会差。但如果你不关注呼吸,只是枯坐,你的肉体未必会变得健康。修好肉体,这个是筑基,是盖好房子。房子不好,神不守舍,神就不舒服,就容易走神。舍是房舍。

调呼吸,是静坐前期的一个重要方法。修行修得好的人,或者是修佛家的人,他们可能告诉你,到了一定境界,没有必要关注呼吸,执着呼吸,是还在阴阳的层次,一呼一吸是二不是一,没有合一。这当然是对的,但是静坐前期,关注呼吸是比较适合的。

你可以直接去修高级的空定,念佛持咒一心不乱,修得好,生理气脉转化过来,肉体也可能健康。但是,大部分人转化不过来,修了很多年,身体还是一堆问题,甚至有的人,身体越来越差。能不能转化过来,悟性很重要。不是人人都有这个悟性。

从基础做起,老老实实的一步步来,修道家筑基,打通任督二脉,实现大小周天环流,解除肉体的疾病,这个更适合大多数人。虽然不一定能解脱,不一定能成佛成神,但在肉体层面,总归是有成就的。当然,如果你是奔着解脱去的,你不在乎肉体,那就用不着走道家的路线。

第三,什么叫静,静是相对的。但只要你静下来,不管是心静,还是身体静,肉体的循环是开始下降的。真要到达静定了,生理上的循环,会变得非常低,一般称为息停脉住,也就是几乎不循环了。身体内部循环减少,那么身体与宇宙的循环,就开始增强。

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假如你身体还有病痛,体内还有很多脏东西,没有排出去,体内循环一旦减弱,这些脏东西就更难排出了。从终极层面看,世界上没有废弃无用之物,这些脏东西,之所以能存储在体内,是身体没有转化它们的能量。假如身体有这个能量,可以将它们直接转化,未必需要排出去。但是,这个可能性是极低的。

比较稳妥的办法,还是将脏东西清理出去,也就是说,在体内没有很干净之前,促进循环能力,是有必要的。这就是为什么,静坐前期需要调呼吸。说到底,是为了排毒、排病。道家修炼的辟谷、服气、调呼吸,本质上都是在清理身体。

第四,什么叫平衡。我们的生命,包括有形的躯体、无形的心灵以及这二者的关系。生命的平衡,必须体现在这三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又有各自的平衡。单说肉体的平衡,如果没有良好的循环,它很难保证平衡。循环,是为了促进平衡,但之所以需要循环,也说明本身存在不平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