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周以残破狭小的关中,为何能战胜坐拥天下精华的北齐?

 思明居士 2020-07-10

引言

北周建国之初实力要小于北齐,早在西魏东魏对峙时,西魏便处于下风。

北周建国之后,北齐的实力仍然压过北周,以致于当时国人害怕北齐发动进攻。

但后来为何会出现弱势的一方兼并了强势的一方呢?这和两国采取的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北齐在文宣帝死后国势日衰,上层的统治者日趋腐败,朝中混乱贪污盛行,北齐的“均田制”正在瓦解严重的影响着国家的兵源和税收,其国内的矛盾危机逐渐加深,而反观北周却是蒸蒸日上的景象,“均田制”稳固、设立府兵制,两者实力此消彼长。

北齐占据的中原地区要比北周占据的关陇地区富庶的多,有着一定的先天优势,但是之后的政策执行大多出现错误。

放任官员的贪污、土地兼并的现象严重、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严重,而北周虽然实力弱小,但是统治者注重内部的团结,提高士兵的地位,维护住国家的基础"均田制",使得北周在统一北方事业中逐渐占据主导。

一、北齐逐渐衰落

公元549年高洋取代东魏建立了北齐。文宣帝(高洋)在位期间正是北齐的鼎盛时期,这时与其对峙的北周非常害怕齐人的进攻。 "周人常惧齐兵之西度"。

文宣帝时北上出兵大败契丹,后又击破柔然部,在南方将领土扩张到了淮南到达了长江边。

北齐此时全国有三百万户两千万的人口,拥有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苏北等盛产粮食的地区,可以为部队提供足够的粮食供应,盐铁事业也有所发展,一年可以收入盐"二十万九千七百二斛四升";与此同时 ,北齐的铸铁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綦毋怀文创造了宿铁刀

北周以残破狭小的关中,为何能战胜坐拥天下精华的北齐?

北齐此时是南北方中最为强大的一个国家,中原地区的农业也很发达地主经济发展的快。建国之初对境内的百姓进行户口检查,凡是侨居它处的全部回到原处,查出大量无户口之人。

北齐继续推行“均田制”,对奴婢、耕牛都给予田地,因此是有利于世家民族的,但是政府又偏袒世家豪族对于他们侵占土地的现象没有约束。

北齐时一家要交租税绢一匹,绵八两,田地收租两斗五石,而且政府还有沉重的徭役压在民众身上,导致百姓们越来越贫穷,以至破产。

世家大族们兼并土地、从事高利贷活动,政府的租税徭役沉重,使得百姓们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土地,这样就导致了“均田制”逐渐瓦解。

民众不断出逃躲避压迫,这样政府便失去了对民众的掌控,国家掌握的户口数大量减少,每年的税收也就减少了很多。其中便有很多的百姓选择出家躲避政府的压迫,导致僧侣的人口迅速增多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这样北齐内部的矛盾迅速激化百姓们为了生存不断发生起义,使得其统治已经摇摇欲坠。

北周以残破狭小的关中,为何能战胜坐拥天下精华的北齐?

早在东魏时期内部便存在着严重腐败贪污问题,但是执政的高欢并未能给予重视做出妥善的处理,后来见贪污之风太盛便开始整顿受到了一些成效,高洋掌权后对于鲜卑权贵贪污并未严惩,但政权还较为稳定。

在其死后北齐的政局陷入了动乱之中,统治阶级内部相互夺权,鲜卑贵族掌控了朝政。买官卖官、贿赂公行,法纪松弛,各地的官员极尽压榨百姓之事,北齐此时已经走到了灭亡的边缘。

二、北周由弱变强

宇文泰参加过北魏末年的六镇起义,失败后投靠了贺拔岳,后来进入关中地区平定起义,贺拔岳不久被侯莫陈悦杀死,而宇文泰则继承其位置继续统军。之后击溃侯莫陈悦,关中地区便为其所占据。

公元543年拥立元宝炬建立了西魏,而实际掌权者为宇文泰。公元556年宇文泰病死,其子宇文觉代替西魏建立北周。但此时政权掌握在宇文护(宇文泰侄子)的手中,先后多次废立在公元560年拥立宇文邕为帝,这就是周武帝。

武帝不甘心作为别人的傀儡,便在公元572年趁宇文护入宫之际将其杀死,这样政权完全由武帝掌控。

北周以残破狭小的关中,为何能战胜坐拥天下精华的北齐?
  • 1 、均田制较为稳定

在北周境内也同样的推行"均田制",一家每年上缴"绢一匹,绵八两,粟五斛",从十八岁至五十九岁的人都要承担徭役,租税上北周和北齐是差不多的。而且在实际的授田中政府往往没有足够的土地,因此不可能授予每家应有的田亩数,很多都是缺额。

但是政府在收租的时候却是按照应授予的田地数额征收,因此百姓的负担也非常沉重。但是在关陇地区土地兼并的情况并不严重,因此民众们大多保有自己的土地,这与北齐是不同的,因此均田制在北周比较的稳固。

  • 2、府兵制的确立

宇文泰以武川镇的人员为核心,但是部队的人数一直较少起初只有数千人,后来收拢侯莫陈悦、北魏等溃兵到达了三万人左右,以十二个大将军统领。

后来在于高欢的作战中人员不断壮大,但是也只有十万人左右,大统九年又与东魏大战部队损失了六万余人,导致其实力大损,在关陇地区鲜卑族人较少,部队的补充是很困难的因此不得不从其民族中吸收兵源。

为尽快恢复作战力量,宇文泰将关陇大族的人员吸收,又让当地有名望的豪族统领。部队的机构采用原来的鲜卑八部制,立八个柱国,但实际领军的只有六个,最高统帅为宇文泰,还有一西魏宗室挂名。

每个人统领两个大将军,在大将军下有开府,在开府下有仪同,全军共四十八个仪同,而一个仪同有兵员一千,那么六个柱国加起来便有四万八千人。

推行府兵制的实质是想恢复原来的部落兵制,将士兵和将领团结在一起,将士兵的地位提高增加部队的战斗力,虽然并没有回到过去氏族兵制的关系中,但是士兵的地位确实提高了,很多贵族豪强纷纷加入府兵,成为了一种晋升的途径。

北周以残破狭小的关中,为何能战胜坐拥天下精华的北齐?
  • 3、“府兵制”与“均田制”的结合

在宇文泰创立府兵之后,兵士的身份就比在北魏时期提高了很多,士兵的来源有鲜卑贵族关陇豪族,但是持久的战争使得仅仅依靠这些大族是不足以支撑的,因此必须要保证士兵的充足。

这样就必须要扩大兵源征收的范围,开始下令"六户中等"以上的人家,家里如果有三人以上者,便要出一人进行服兵役。

从民众中征召士兵,就必须使民众有着稳定的生活,而北周"均田制"的稳定正是提供了这样的基础,并且在服兵役之后免除其它杂徭、赋役,这样使得百姓们纷纷参加府兵。

早期设立的府兵是兵农分离的,另外立有军籍,因为当时兵员人数少、战争频繁、大多是贵族参加因此兵农分离。

但是到了周武帝时期,开始扩大府兵的来源招募自耕农为兵,便放弃这种分离的做法,采取一边生产一边作战的方式。

兵农是一体的,平时进行农业生产,而遇到战事则披甲上阵。"府兵制"与"均田制‘便融合在一起了。

  • 4、统治内部的团结

宇文泰占据关陇时在南北方中处于劣势,南方顶着正统的名义,而高欢则实力强大,因此要想存活下去必须要团结内部一切力量,与南北争长短。

宇文泰要调和内部的矛盾,便将鲜卑贵族关陇豪族团结在一起,这在"府兵制"的建立上就要体现,府兵不仅有鲜卑贵族也有关陇豪族,而且在关陇地区的大族加入时往往会给予他们鲜卑姓氏,模糊内部的分化,使之团结在一起。

而且对于鲜卑贵族等进入关中地区的民族,都将郡望修改成这一地区的,这样地域的界限也模糊了,界限变得模糊分歧自然变少了,大家也就紧紧的团结在了一起。

关陇集团开始形成了它内部有鲜卑贵族、关陇、河东、山东等地的大族组成。

关陇集团是西魏、北周、隋、唐几个朝代的掌控者,他们的影响一直延续到唐朝的前期。关陇集团有着雄厚经济基础,在他们手中掌握着大量的部曲、佃客为其服务,打理着庞大的庄园。

无论是在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他们都有着很强大的影响力,因此之后隋唐王朝都有着他们的影子。

三、北周统一北方

  • 1、武帝废佛

北魏末期全国的僧侣数量激增,北齐的境内僧侣占据了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这不能不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收入,而随着僧侣的增加,租税的负担又落到了其他民户身上,因此武帝意识到必须改变这种情况。

北周以残破狭小的关中,为何能战胜坐拥天下精华的北齐?

"取兵于僧众""取地于塔庙"。武帝志在统一北方,而周国远不如北齐富庶,想要攻灭北齐必须要使国家富强,因此下令要废佛。

建德三年(574)下令全国各地的寺庙财产、土地全部没收,充当军费将寺庙中僧侣编为政府手中掌握的民户,从事农业生产,并且从中抽取壮丁参军。这样便大大减轻人民的负担,政府手中多了百万之多的民众,增加了财赋收入。兵源充足、财政增加、矛盾缓和废佛为统一北方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北周以残破狭小的关中,为何能战胜坐拥天下精华的北齐?
  • 2、灵活外交

武帝从公元568开始展开外交活动,先是和北齐通好,打探其内部情况,得知"齐氏暴昏,政出多门"内部混乱不堪,便想趁此机会攻灭北齐。一边整军备战,一边麻痹北齐和它交好,然后伺机而动。公元575年北周发动灭齐战争,公元577年北齐灭亡。

结语:

北齐与北周建立前后相差七年,在对峙之初北齐拥有着强大的优势,北周属于防守的一方。

但是北齐占据着中原富庶的地区,有着充足的兵源却不能统一北方,反而让北周逐渐强大最终统一北方。

这在于两国采取的政策不同,北周团结内部消除矛盾,而北齐则相反内部动乱不堪,北周的“均田制”较为稳固可维持其强大的武力——府兵,而北齐的“均田制”处于瓦解状态,军事力量也遭到了削弱,再加上北齐后期几任君主昏聩导致形式向北周有利方向平衡,因此北周最终战胜了强大的北齐。

参考文献:

[1] 《北史》

[2] 《魏书》

[3] 《周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