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的《赤壁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最高格局

 江山携手 2020-07-10
一代词宗苏轼通过《赤壁赋》描绘了那个遥远的古战场,几百字的古战场把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和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义薄云天与豪气万丈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连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也进行了参考。通过古战场体现了人生的变化无常与浮如草芥,毫不夸张地讲称得上是一代文豪苏轼的巅峰之作。
苏轼少年英才,名动京城,得罪新党,被贬黜京城,差点因为乌台诗案命丧黄泉,死里逃生。一生经历宦海沉浮,一次次的发奋图强却换来无可奈何,他没有从此一蹶不振,怨天尤人,而是从中学会了融会贯通,从容不迫与潇洒自如。
在和好友一起游览了赤壁之战的古战场后,苏轼没有用华丽的辞藻,用近似白描的写作手法,借景抒情,一气呵成写下了前《赤壁赋》,正所谓大象无形,这才是写作的最高境界。那场惊心动魄的赤壁之战确实可以称得上是惨烈,但是在惨烈的背后是曹操,关羽,赵云等人的义薄云天和侠肝义胆。难怪苏轼会写下耳熟能详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作者与好友乘着一叶扁舟漂浮在茫茫无际的长江之上,宛如在云间穿梭,对比的写法,意境的营造,体现了苏轼无比豁达的人生态度“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虽然人存天地之间如蜉蝣一样,如草芥一般,但却拥有着勇气,智慧与无畏。
《赤壁赋》从上下几千年,绵延数千里的宏伟气魄上开始展开历史泛黄的书简,在这浩渺的时空中感叹人生短暂如浮萍一般,功名利禄不过都是虚幻,人生如梦,虽然经历沉浮,但是也不甘沉沦。
这篇文章写在苏轼一生之中最困顿无主之时,之所以能够长诵不衰,就是苏轼把自己心中的波澜用行文流水般的写作风格表达出来,直抒胸臆,赋予了文章血与肉的同时,感情也更加质朴的表达出来,情感与文字之间亲密无间。苏轼不愧是一代词宗,让我们后人不得不佩服他驾驭文字的能力确实是浑然天成,潇洒不凡。
从平凡无奇的质朴语言之中,写出如此之大的宏伟气魄的文章,可见心中自有大丘壑,这才是大格局,就景色而言,描写了秋风,江水,明月,就情感而言,时而泛舟江上,畅谈理想,时而愀然发问,借景明理的写作手法可以说是现代散文的鼻祖,景色不断变换,情感也不断变换,文章一气呵成,一贯如注。
《赤壁赋》中有对周瑜“雄姿英发”的敬仰;有对曹操“一世之雄”的吊唁;有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生苦短的感叹;有对“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对现实无奈的妥协……读懂了苏轼,就会放下许多的烦恼,就会拥有人生最大的格局,活得也就更加的通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