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伏天到了

 新用户78164330 2020-07-10

今天是7月18日,庚寅日,传统历书规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的第一天。今天是入伏的日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结束,天气炎热更加明显。

三伏,英文是Dog Days,不知道是谁翻译的,将我们的三伏天叫“狗日子”,是说我们热得像狗一样吗?当然不是。这个翻译亦是有缘故的。《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德公二年(西元前676年),“初伏,以狗御蛊。”初次举行入伏的祭祀,三伏之起源本于此。伏,是指夏天阳气盛于上,阴气伏于下,也蕴含人要隐伏避暑的意思。三伏的30天过后,就是立秋了,天气转凉,阴气渐盛,秋季属金,天干之庚也属金。在三伏天的时候,金气伏藏,渐渐欲出,所以规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来作为初伏第一天。秦国的习俗,这一天要在城市四门杀狗祭祀,以御热毒蛊气,防止疾病,祭祀结束,将狗日分给民众。中国现在有些地区夏至后有吃狗肉的风俗,可能与此有关。

三伏天的温度很高,特别是中伏,往往能至37℃左右。这段时间,很多人免不了要喝冷饮,吃水果,这样一来肠胃里就会积累阴寒湿冷之气,三伏又是阴气潜伏之时,这就更容易引发肠胃的疾病,如腹泻、痢疾等等。如要养生,最好不要喝冷饮,当喝常温的饮料,吃水果也要适量,不能过度。如有腹泻或感受阴寒引起的诸多不适,可以先试试藿香正气水,效果不佳时就找专业的医生诊治。

三伏的阴气虽然潜伏,但随着初伏、二伏、三伏的时间推进,阴气也渐渐发出,如果在这段时间进行艾灸,就能将身体中的沉寒痼冷带出来,治疗很多顽疾。建议身体虚寒的朋友多灸一灸。穴位的选择可以视自己的疾病而定。不过背部膀胱经上的很多穴位直接与五脏六腑对应,如肺俞、心俞、厥阴俞、肝俞、脾俞、肾俞、胆俞、胃俞等等,灸之可祛病养生。

三伏即是以庚日为准,庚在五脏六腑中对应大肠,大肠的功能盛衰,决定着我们的身体排毒能力的强弱,同时,大肠与肺相表里,很多哮喘,长年累月不愈,往往和肺、大肠里面伏藏阴寒湿气相关。现在很多医院以及养生机构推出三伏贴,在初伏时用药饼贴哮喘患者的天突、肺俞、定喘 等穴位,往往能保证哮喘一年不发,效果好的,好几年都不发作,乃至治愈。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等,也可以这样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