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方·嘉敏有约】辽宁《浩然长存》 作者·马凤祥

 远方诗歌文化 2020-07-10

作者:



主播;



浩然长存

文/马凤祥  

        盛夏,我们来到安徽省会合肥市,走进了包公出生成长的地方。由于历史变迁,包公故居已不存在,但包公河水长流不息,瞻仰包公祠的人流不断,包公墓与世长存!

        包公河

       包公河简称“包河”,位于合肥市环城南路东段,也称包河公园。相传北宋嘉祐七年春天,宋仁宗见包公年事已高,赏其田产颐养天年,包公拒受,只要了庐州城郊的一段淤塞已久的护城河。包公请人清理葑草,挖尽淤泥,以利舟楫。并嘱包家族人在护城河里植荷、养鱼,以水域养殖的收入贴补家用。这段护城河从此被人们称之为“包河”。

        包河约20多米宽,水面平静,倒像一座美丽的港湾。河里盛开的荷引来众多的摄影爱好者,争相拍照。南岸直插云天的水杉和常青的丛棕榈,生机盎然。包河北岸是依着古城墙根的斜坡自然形成,灌木花草,茂盛葱茏。绿柳沿岸,风吹婆娑;河面,那高耸的玉带桥连着两大片草坪吸引着一对对情侣在此幽会。包河,处处景情相生,飘溢着温馨的氛围,以它的自然秀色和包公的美名,迎接四方宾朋。

        包公祠

        又称”包公孝肃祠”,简称“包公祠”,坐落在包河的西边南岸的土堆上,是包河公园的主体古建筑。

       明弘治元年,庐州知府宋鉴在此修建包公书院,故名为包公祠。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祠为封闭式三合院组成,白墙黛瓦,古式建筑。正门南开,门楣一匾,五个鎏金大字上写“包孝肃公祠”。

        入祠映入眼帘的是包公亭堂, 包拯高大塑像端坐正中,四个醒目的金色大字 “正大光明” 牌匾悬于头顶。墙壁嵌黑石包公刻像,威严不阿,表现了“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亭堂西面配以曲榭长廊;东面有一六角龙井亭耸立,内有古井,号“廉泉”。

        祠内有包公祠,有正殿、回澜轩、清心亭、直道坊、东轩等建筑。陈列有包公铜像、龙、虎、狗铜铡、包公断案蜡像、开封府题名记碑、包公正史演义等文物史料。史料记载,包拯,合肥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猝于宋仁宗嘉祜七年,享年六十四岁,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包拯少年家贫,二十八岁取进士,历任知县、知府、监察御史、转运使、天章阁待制、龙图阁大学士、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并出使过契丹,死后谥号为"孝肃"。包拯是我国北宋时期颇有名望的官吏,在普通人心目中他是清官的代表,百姓称之为"包青天"。

         包公墓

         包公1062年病逝,1063年葬于合肥。从此包公墓一直是合肥城最著名的人文景观,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受到历代王朝和人民群众的精心保护。

        包公墓在包河南面。包公祠包公墓由西向东两点一线,都处于包河南岸。

        墓园的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均以宋 代二品官葬制设计,保持宋代建筑的风格。穿过墓园大门,首先看到的是大型照壁,上刻有“包孝肃公墓园”六个苍劲有力的楷书大字,系著名书法家方绍武书写。一座长满青草的包公墓冢展现在游者面前。

        墓前立一座两米多高的墓碑,正面写着“宋枢密副使包孝肃公拯之墓”,背面写着包拯的生平事迹。与其相邻是包公夫人董氏之墓,这里已经成为包氏家族的墓群。

        拾级而上,迎面是包拯的享堂。享堂是包公墓园的重要建筑,专供祭祀活动之用。享堂飞檐翘角,灰瓦彤柱,气宇轩昂,宏伟壮观。享堂中央高支神龛,放置着包拯神位,神位前的供桌上设有香台,供人祭祀叩拜。游人神情严肃,纷纷烧香祭拜,祈盼包公保佑,赐福平安。

穿过神门,沿一条笔直的“神道”,也就是一条拱形长廊,进入阴森潮湿的墓室。一座用条石砌成的一个宽5米,进深4.8米,面积25平方米拱形地宫呈现在眼前,在昏暗的灯光下看到一尊黑紫色的楠木棺材放置在地宫最里边,走近,一块透明玻璃门挂着门锁,将游人隔开。游人与包公棺椁近在咫尺,若无玻璃门阻隔,伸手可及。入墓室,人寥寥,阴暗发渗,我却没有恐惧感,也许包公的正义,驱散了邪恶和魑魅魍魉,让俗人心胸坦荡!

      墓园四周高墙围护,园内各处皆有神道贯通,建筑群落随形就势,满园苍松翠柏,芳草如茵,古朴幽静。这里风景秀丽,坡缓岗平,林木葱茏,是闹市中一块难得的雅静去处,人文景观与园林艺术集于一隅,引人入胜。

      包公清正廉洁,是正义的化身,永垂史册,万古流芳!



远方诗歌文化传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