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灰犀牛:应对大概率事件

 寻学找问 2020-07-11

《灰犀牛》这本书,作者是Michele Wucker。初看,似乎就是一本哗众取宠的书,或者说是一本蹭热点的书,因为前些年,一次金融危机促使塔勒布的黑天鹅理论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而这本书所阐述的灰犀牛理论,无疑是受到黑天鹅理论的影响,并且借一下光。但仔细审视作者的观点,就可以发现,其讨论的是另外一类大概率事件(并非没有迹象,而是人们选择漠视迹象的事情;并非不可改变,而是人们选择不做有意义应对的事情;从而导致明知这样下去很大概率会发生某种结果,却还偏偏在行为学和心理学的桎梏中没有能够避免对自己的伤害),而且重点是从行为学和心理学的层面,就人类个体或群体,在大概率的事件发生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探讨。或者说,为什么人们在明知道一件危机会很大概率发生的情况下,依然无动于衷,没有能够提前或及时的采取应对措施,来避免危机的发生。更简单的说:为什么明知道是火坑,还会有那么多人跳进去?

其实,当我意识到这本书要讨论的对象,我就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个规律,叫做:存活者谬误。其实并不能说,所有的火坑,我们都跳进去了,而是只有当危机真的发生了,我们才知道那些对危机无所作为的案例。如果历史上有因提前预防和应对,而消灭了潜在大危机的例子,也难以被我们知道,因为正确的提前应对,导致危机没有发生,你又怎么能说,如果没有那些应对,就一定会发生很大的危机呢?所以,作者所列举的案例,也显然会在这种危机案例的存活者谬误之下,呈现出不能全面反应社会和历史真实的一面,所幸,作者也明白这种谬误的存在,因此并不能认为其观点过于偏激,而从已经被我们所认知的案例中,作者确实进行了有意义的分析。

对于大概率的危机,也就是灰犀牛,人们的行为模式往往会有五个阶段的反应,这也正是人们跳进火坑的典型过程:(1)否认,明知道大概率会发生危机,而且有一些迹象或前兆信号存在,但是往往漠视或否认这种可能性的存在,这一方面受到短视的行为习惯影响,因为往往在危机发生之前,会发生短期的回光返照现象,似乎一切都很好,甚至更好;另一方面则由于一些利益原因,某些人刻意营造一切都没有问题的现象和言论,让人们不相信这危机存在的可能性;(2)得过且过,当迹象足够明显,人们会不再否认,但是仍然会得过且过,不做根本性的反应,这是由于虽然明知道大概率会发生,但是不知道具体哪天发生,尤其是当人们听信有些著名预言家说明天就会发生,然而明天到来的时候并没有发生的情况下,人们基于一种失落的逆反心理,反而产生了复杂的难以描述的乐观;(3)判断性折磨,当发现犀牛已经开始准备启动,并把牛角对准你的方向,作为个人会发生思想斗争,作为群体会发生争吵,在具体的应对方案上拿捏不定,甚至对灰犀牛是否会真的撞过来心怀侥幸,导致错过了真正的应对时机;这当然有很现实的因素,因为确实并不是所有犀牛真的都会顶过来,甚至个别时候做完样子,却甩甩尾巴走掉了;(4)惊恐,明确无误的看到犀牛在朝着你的方向飞奔而来,由于看到灰犀牛奔过来,其速度就已经很快,你除了内心的惊恐和慌乱,却很难做出正确的行为,反而愣在了当地,双腿难以移动,而到了这个阶段,灾难的发生已经几乎不可能避免。(5)行动或崩溃,就像在投资市场上,即使到了犀牛脚马上顶到自己的时候,仍然能够侥幸的躲闪掉,而大部分时候,没有那么幸运,就产生了灾难性的结果。

这种行为模式过程,不管是在投资世界还是实际生活中,都有很多生动的案例,你只要回想曾经发生在自己经历中的某些事情,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而发生在群体决策上,书中也列举了很多鲜活的例子,大至整个人类群体的金融危机,气候问题,资源短缺等等,小至一个企业在面对挑战,尤其是颠覆性创新的挑战时,所呈现的决策过程(诺基亚对iphone问世的决策过程,应该没有人陌生了)。

因此,作者最后提及了把眼光放长远的建议,不管在人类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还是企业管理体系的建构和决策方向的把握,或是个人的人生理想和目标,都需要着眼于长远进行规划,任何中短期目标的制定和中途调整,都不要损害长远利益。

最后,书中引用的一段源自波斯的格言,我很喜欢,甚至以此可以对市场中的投资者进行一下分类(当然,也可以对投入任何一个行业的人们,乃至人生境界进行分类),对照一下自己属于哪一类投资者吧。

【作者简介】扫地僧卡尔,哈工大本硕,主修计算机,2010年毕业,华为6年技术和管理经历,后技术创业并自由职业,业余进行个人投资,具有证券/期货/基金从业资格,创建“阳克阴”交易工作室,兼营同名公众号“阳克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