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章 夏朝晚期的中国和世界(前18世纪后期——前16世纪初)

 历史烟云阁 2020-07-11

蛮族大入侵

公元前18世纪后期——公元前16世纪前期,全球气候发生重大变化,寒冷与干旱让逐水草而居的游牧人难以在欧亚大草原上维持生计,为了获得新的生存乐土,雅利安人、吐火罗人、迈锡尼人、喜克索斯人、赫梯人等纷纷离开了自己曾经的家园,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族大迁徙。他们大致分为三路,东路进入印度和伊朗高原;中路进入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东路进入了巴尔干半岛,并最终侵入克里特岛。大迁徙引发了世界历史的大动荡,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三个被他们所侵占。

在印度,从中亚入侵而来的雅利安人摧毁了印度的哈拉巴文明,创造哈拉巴文明的印度土著达罗毗荼人或被雅利安人屠杀,或沦为他们的奴隶。也许是不幸中的万幸,雅利安人在摧毁旧文明的同时,又创造了新的文明——吠陀文明。

在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在其第六任国王汉谟拉比的统治下一跃成为中东头号强国,汉谟拉比采取合纵连横、各个击破的策略,消灭了包括古亚述王国、拉萨尔王国等在内的所有美索不达米亚国家,并击退了埃兰人的入侵,两河流域再次被统一起来。汉谟拉比的伟业还不止于此,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他颁布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这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

然而好景不长,汉谟拉比去世后,崛起与小亚细亚的赫梯人成为巴比伦的梦魇。前1680年,哈图西里一世统一了赫梯各部,建立了赫梯帝国,定都哈图沙。前1595年,哈图西里一世之孙穆尔西里一世率军攻陷并洗劫了巴比伦城,古巴比伦王国宣告灭亡。不久,穆尔西里一世在宫廷政变中被杀,赫梯帝国陷入内乱,被迫退出两河流域。巴比伦的残余势力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建立了偏安小朝廷——海地王朝,勉强延续了巴比伦的统治,因而这个王朝又被称作巴比伦第二王朝。海地王朝虽号称是巴比伦的继承者,但它却无力收回古巴比伦王国的失地,甚至连巴比伦城都没有拿过来,两河平原有一次陷入战乱分裂之中。

在埃及,由于统治集团的贪婪与残暴,从前1750年开始,埃及再度爆发了奴隶大起义,起义持续了80余年之久,中王国从此衰落下去。到了前17世纪上叶,来自西亚地区的喜克索斯人开始入侵埃及,他们凭借着强大的战车部队,在埃及横冲直撞,所向披靡,埃及人屡战屡败,大部国土都被喜克索斯人攻陷,许多埃及人从此沦为入侵者的奴隶。喜克索斯人在埃及建立了自己的统治王朝,但是他们的人口数量远少于埃及人的数量,这对于拱卫他们的统治是相当不利的。为此,他们邀请了血缘与之接近的犹太人进入埃及,协助他们进行统治。

迈锡尼文明的兴起与西半球的文明萌芽

在欧洲,强大的米诺斯海军被突如其来的火山海啸所摧毁,失去海军庇护的克里特人不但彻底失去了霸主地位,甚至连其生存都成了未知数。与此同时,迈锡尼人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建立了一系列城邦国家,其中以迈锡尼最为强大,为希腊诸邦之首。迈锡尼人凭借着更为发达的文明和强悍的尚武精神,远远盖过了此时的克里特,一个属于迈锡尼文明的时代开始了。

与其他文明相继衰退中断不同,位于西半球的奥尔梅克文明和玛雅文明相继产生。奥尔梅克文明是西半球最古老的文明,被称为“印第安文明之母”,主要分布于今墨西哥境内。他们掌握了象形文字,并且还建造了城镇和神庙,更让人费解的是他们的许多文明特征竟然和同时期的中国夏商文明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位于中美洲的玛雅文明虽然比奥尔梅克文明稍晚一些,但其文明程度却并不比奥尔梅克文明逊色,令后人费解的玛雅文字、历法、建筑等都被玛雅人创造了出来。

夏王朝的衰落

气候的大变动和民族的大迁徙影响的不只是外国,古老的中国也在被影响之列。帝槐死后,芒、泄、不降、扃、廑先后继位,夏朝获得了长久的太平。太平固然是人们都喜欢追求的,但太平也有太平的缺陷,长期的太平生活最易让一个国家从此安于享受,丧失早期的的昂扬斗志和尚武精神,从而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当中走向衰亡,这便是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夏朝虽不至于被一击致命,但长期安逸的生活确实让这个国家渐渐衰退。史书记载,廑死后,堂兄孔甲继位,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自此夏朝衰落,诸侯叛之。“好方鬼神,事淫乱”意思是孔甲迷信方术,妄图长生,故而荒废朝政,使国家衰落。史书中虽未记载孔甲继位时的年龄,但据《竹书纪年》记载,孔甲之父不降在位长达五十九年,死后先后由弟弟扃和侄子廑继位,直到廑死后,孔甲方得继位,由此可见孔甲继位之时年龄应该很大了,由此可以判断史书中关于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的记载还是有可信价值的。

但是,把夏朝的衰落的原因仅仅归结于出了一个荒废朝政的昏君孔甲,还是有些牵强的。毕竟孔甲在位时间并不长,何况继孔甲之后的皋和发都是比较勤勉的君主,但夏朝依然未得中兴。我们把视线放到当时的世界,由于气候的变化,引发了游牧民族的大迁徙,而生活于华北平原的夷狄部落,生活于西北的羌戎部落想必也在迁徙之列。另据《史记·周本纪》记载“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不窋是周部族的首领,曾效命于夏朝,担任农官后稷一职,夏朝末年,戎狄肆虐,依附于夏的周部落被消灭,其首领不窋率残众流亡于戎狄之间,由此足见夏后期外患之强。

一面是昏庸的君主,一面是日益肆虐的戎狄,再加上尚武精神的丧失,诸侯的背叛,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夏王朝终于在多重危机并存中走向衰亡。夏朝最后一任君主是夏桀,这是个能征善战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夏朝先后战胜了背叛的有施氏、有缗氏、岷山氏等诸侯,夏朝的权威得到一定的恢复。但是,连年的征战使夏朝的国力受到了损耗,而夏桀以为自此天下太平,便继续享受起来。夏桀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暴君,为满足自己的享受与虚荣,他大兴土木,奴役天下黎民,致使阶级矛盾激化,夏的统治更加岌岌可危。

与夏的日益衰微相反,位于夏朝东部的商部族逐渐强大起来。商的第一任首领叫契,传说为帝喾的第三子,唐尧的异母弟弟,曾辅佐尧舜禹三代,因功被大禹封在商地。契之后传了数代,到王亥继任时开始强大起来。后来,王亥在部落战争中被有易氏首领绵臣杀死,其子上甲微联合河伯氏部落等共同攻打有易氏,最终有易氏被灭,绵臣被杀。

此后,商族在与其他部落的较量中实力进一步壮大,至商汤继位之时已具备了灭夏的实力。史载商汤能修其德,笼络诸侯,选用人才。他任用薛国国君仲虺为左相,伊尹为右相,任用费国国君费昌为前锋,他还采取伊尹的建议,向夏朝派出大量间谍,收买夏桀的宠臣与后妃,将夏桀的重要决策情报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伊尹还建议商汤要耐心等待时机,不可轻举妄动。

数年之后,夏朝国力更加衰败,商族实力进一步强大,于是商汤开始对夏的附属国动兵,以试探夏桀。商汤先后消灭了有洛氏和荆国,引起了夏桀的不满,夏桀遂率军准备攻打商族,商汤见夏桀还有一定的实力,便向夏桀认罪称臣,献上美女和珍宝,而夏桀果真不再追究,撤军而去。

又过了几年,夏桀杀害了忠勇直谏的关龙逄,内部矛盾更加尖锐。商汤见时机成熟,便准备再次发兵。商汤的第一目标是靠近商族腹地的葛国,最初,商汤想用利益将其收买拉拢,但葛伯一心效忠于夏朝,拒绝了商汤的要求。于是,一桩千古悬案发生了,一批为葛国送饭的儿童突然死去,我们不确信幕后凶手是谁,只知商汤以此为借口,率军攻灭了葛国。此后,商汤继续用兵征伐不服从的诸侯,经过多次用兵后,中原诸侯或被商汤剪灭,或归附于商汤,如史书中所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

不过,在夏的周边还有三个亲夏的诸侯,它们分别是豕韦国、顾国、昆吾国。商汤采取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策略,先率军灭掉较弱的豕韦国和顾国,接着又率军攻灭了较强的昆吾国。昆吾国是夏朝最重要的附属国,它的灭亡使夏朝国都彻底失去屏障。此时,夏桀也开始紧张起来,前1600年,夏桀亲率夏军主力在鸣条与商军决战,结果全军覆没。夏桀逃到了最后一个亲夏诸侯三㚇国,商汤率军继续追击,顺势消灭了三㚇国,杀死了三㚇伯,夏桀也被俘虏。为了争取人心,商汤没有选择杀掉夏桀,而是将他流放到南巢。不久,商汤在都城亳大会天下诸侯,参加大会的大小诸侯、方国、部落、氏族等多达三千之众,会中,商汤被各路诸侯方伯一致尊为新的天下共主,商汤没有沿用夏朝“后”的称号,而是易称号为“王”。自此,夏朝灭亡,商朝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改朝换代完成了。此时的商朝,正如《诗经·商颂·殷武》中所云“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是曰商是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