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零食防不胜防,孩子一开始吃,还能收住吗?

 俊熹麻麻小宇宙 2020-07-11

春节零食防不胜防

孩子一开始吃,还能收住吗?

前几天,温柔小宇宙就讨论了一次春节期间孩子吃零食的问题。有的妈妈很焦虑,过年亲戚聚会,这个买,那个给,开了个头,就怕孩子对零食没完没了。这几天,后台也有很多妈妈问起这个,非常的焦虑,春节零食防不胜防,到底能不能给孩子开这个头?

我的观点是:Why not?Why not?Why not?

就算不是春节,平常零食也是可以吃的呀!!

我一直认为,被充分满足的孩子,对食物是没有执念的。

对食物有执念的孩子,通常都是不被满足,或者不被充分满足,才会心存念想,总是惦记,有的更甚,一旦离开大人视线,逮到机会,就会偷着吃,使劲吃,有的还会吃到吐。会吃到吐是因为,他并不知道自己身体被满足的感受是什么样的,他不知道边界在哪里,只能通过一直吃到自己吐,来让自己知道被满足时身体的感受。写到这里,我都有点手软,特别心疼这样的孩子。

我之前真的会担心小马吃零食的问题。很多小零食,饼干,小溶豆,酸奶之类的,我都是自己做给他吃,我之前很紧绷的状态,随着孩子长大,也慢慢的放松下来,我开始对小马吃零食持完全开放的政策和态度。

完全放开的政策就是:我坚定的相信,被充分满足的孩子,对食物是完全没有执念的。我充分的信任他对自己身体的感觉,只要他想吃,我可以提供,他想吃多少,我都不会干涉,我相信他。

我分享几个例子:

夏天,有次小马去超市要吃棒棒糖,我问他,你想要吃几个?小马说“想要吃1个!”我“很壕”的说,买2个吧。小马自己挑了1个之后说,“我有1个了,我不要了。”我说,你可以2个都拿着。小马一手拿着一个口味的棒棒糖,美滋滋的,都没有要求我帮他打开,我们走了一路去书店看书,小马就拿在手里,似乎拿着,“拥有了”就很满足。

看完书,回去的路上,他让我帮他把棒棒糖剥开,一口没吃,连舔都没舔一下。回家之后,倒是小口小口舔了几下,然后就放在小碗里去玩,完全忘记了这码事。小碗一直在餐桌上放着,好几天,他看到了也没吃,我们也没有人吃,就扔掉了。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好几次,他想吃,我给他买,而实际上,他并没有真的吃下多少。因为看过《牙齿大街的新鲜事》,小马还常常在不想吃的时候,告诉我说“我不吃了,吃太多糖对牙齿不好,哈克和迪克会把我的牙齿蛀出大洞的。爸爸晚上得好好给我刷刷牙。”

小宇宙出售手工牛轧糖那阵子,我每天都做很多,我包糖纸,小马就跟着吃,有时一天吃八九块,糖都是放在他随手可取的收纳盒里,他想吃就自己去剥开一个来吃,还真是猛吃了一阵子。那阵子,我也是忍住了自己想要干涉的欲望,告诉自己挺住,并且坚定的相信他。后来,牛轧糖整天都放在那儿,他都像没看见一样,也没有什么欲望,有时,我和小马爸剥来吃,问他要不要,他都说,不要,他不想吃。小满妈妈从台湾回来带给我们的牛轧糖,小马回家吃了几口就给我了,他说“妈妈,这个糖太甜了!我不吃了。给你吃吧。”

大概一个月前,我们去家乐福,他看到有不二家的棒棒糖。(这个棒棒糖还是幼儿园小朋友分享给他,他才第一次吃到,觉得很美味。)他说“妈妈,我想吃这个!”我说,好的,没问题。我们拿了一大袋,里面大概有20支,他又挑了很多其他的零食,奥利奥啊,海苔啊,奶酪棒啊,好丽友派啊什么的放在我们的购物车里。(这些零食都是那次小马幼儿园联欢会,我给他买过的。)这些零食,除了需要冷藏的,其他的就都放在我家电视柜上的一个盒子里。我家没有电视,电视柜就当储物柜在用的,高度大概到小马小腿的位置。放在那儿,就是想要让他知道,只要他想吃,他自己完全可以“控制”这件事。这种确定的“控制感”,让他觉得“很安全”。之前的几天,他还偶尔去翻翻零食,后来每天每天,那些零食都放在那儿,小马都视若无睹。倒是被我今天一个,明天一个的给吃掉了,问他要不要吃,就摆着小手说“我不想吃,我想喝牛奶。”

分享这些例子是想说,孩子的欲望被充分的认同和满足了之后,他会知道他身体里产生强烈的欲望时,那些欲望的出口在哪里。他可以很好的和自己的欲望相处,他可以很好的体会自己身体的感受,他知道,他想吃某种东西的时候,他可以自由的吃到。在这样的前提下,他是非常非常自制的,对食物不贪恋的。

欲望的沟壑那么深,暗不见底,我们大人有时都会深陷其中,更何况孩子。一些家长密不透风的控制孩子吃零食,我想无非基于以下两个焦虑:

一是,零食多是不健康的,有很多添加剂和防腐剂。

二是,孩子是没有自控能力的,吃起来就会没完没了。一旦开了这个头,以后吃零食就会无法控制。

但我想,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如同水的流动一样,自然而然的,在很多事上“疏”肯定比“堵”更有效。在这件事上,我们划清界限,我们应该做的,我们做好,孩子的欲望,孩子的身体,让他自己做主。

我们应该做什么?

第一,我们要给孩子建立“正确”的饮食观,教会孩子识别什么样的零食是相对健康的零食。

这里面“正确”我加了双引号。这个“正确”,应当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而是应该随着人类对于食物营养认识的深入,不断更新的。比如,老一辈人觉得鸡蛋是非常有营养的,但随着认识的深入,人们也发现鸡蛋里面的胆固醇对于健康的影响。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完全正确不变的饮食观,只有不断发展认识的相对正确的饮食观。

我家的百科全书上,有一个类似这个图的饮食金字塔。我和小马一起分析和讲过这个图的意思。我跟他说,这个金字塔,下面大,上面小,三角形,每一个层级代表我们对这类食物的需求量。我们需要大量的谷物、蔬菜和水果,适量的油,适量的鱼和海鲜,少量的肉、蛋、坚果、奶制品,以及非常非常少量的糖果和甜点,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日常在吃某一种蔬菜的时候,我们也会顺便把这种蔬菜的功效告诉他。比如胡萝卜,小马说在幼儿园时,MM老师告诉他“吃胡萝卜,可以让你的眼睛看得很远很远,那么远!”吃苦苣沙拉时,我会告诉小马说“虽然苦苣有一点点苦,但是它可以让你的肠道运转非常的顺畅舒服。”比如吃糖果,小马会想起糖果在金字塔的最顶层,只需要“吃一点点”就够了,而且还要好好刷刷牙,因为“哈克和迪克最喜欢吃糖果了,他们会把牙齿大街变成龋齿大街的!”

除此之外,我们也给孩子念念“不健康”零食的配料表,告诉孩子,这里面哪些是添加剂,哪些是防腐剂,哪些是给身体坏部队加油的,哪些是给身体好部队加油的。提醒孩子自己翻过商品,让爸爸妈妈给念念配料表,请他来判断,什么是好的食物,什么是不好的食物。

在这样日常健康饮食概念的灌输下,我家常备的零食,都是奶酪、海苔、坚果、红枣干之类的,这些是小马和我们都觉得健康又安全的零食。

第二,不动声色的自制美味的食物,甩外面市售18条大街的食物,让孩子知道“好吃”和“不好吃”的区别,自动的站到你这一队来。

我在小宇宙写文章,写了3年多,很多时候,我都是在外面吃到了什么好吃的,我就自己琢磨,自己做给小马吃,包括酸奶小溶豆,果丹皮,糖葫芦,各种小饼干,曲奇,冰激凌,雪糕,面包。(你在后台回复关键词“小食”“饼干”“面包”就能收到。)

为什么要自己做这些?一是,自己做的更加的卫生可控,完全无添加,甜度可控,可以放心给孩子吃。二是,自己做的,更天然,更原味,更美味,甩外面18条大街,孩子吃到了这个基准的食物,自然对外面市售的那些不感兴趣。

比如,这个柔软拉丝一层一层棉絮一样湿润的吐司和外面包装好的硬硬的干干的某利园小面包相比,你觉得孩子会更喜欢吃哪个呢?有次,我们做火车,小马爸买了某利园的小面包,我们大人吃,小马也要,我就给了他一个,他咬了一口,就还给我了,我说,怎么不吃了呢?小马说“这个太难吃了!我吃妈妈面包。”

比如,我自己做的红豆反折派和星巴克的红豆司康相比,真是甩了他们18条大街啊!

(星巴克的)

(我做的)

前一阵儿小马幼儿园家长会,结束的时间有点尴尬,又不能接走孩子,回家再出来接园又来不及,我和小马爸就去星巴克坐了一会儿,看到有红豆司康,我就想尝尝他们做的是什么味道,“切磋”一下。吃了一口,我就“Ew!”又甜又过干,口感真是一言难尽,我自己要是做成这样,我就直接烤箱拿出来扔垃圾桶里。然后我告诉小马爸,我做的红豆反折派甩他们18条大街!自从自己烘焙以来,再也没去买过市售的甜点,吃过好的动物奶油之后,有点恶心和油腻的植物奶油,是再也接受无能了。

我们自己做的黑芝麻阿拉棒,自己做的小饼干,自己做的面包,各种小零食,都那么好吃,孩子的味蕾被培养起来,“吃点”被拉高,还用担心他们对外面的食物吃起来没完吗?

第三,认同并且充分满足孩子对食物的欲望,教会他和自己的欲望相处。

和自己的欲望相处,是我们穷尽一生都要去学习的。欲望的沟壑深不见底,沉溺其中还是友好相处,是需要有机会学习的。

那些网瘾少年的“瘾”从何而来?生发于失控的欲望。为何会失控?他们是否曾经有过“把控”的感受?是否有机会去“控制”自己欲望的走向?他们的欲望是否得到了认同,是否充分的表达和讨论?这些每个在成长中的偶然,汇集在一起,导致了一个注定的必然。

我不止一次在商店看到一些孩子满地打滚要零食,看到一些家长在大庭广众之下质疑羞辱孩子的欲望,这模糊了孩子对欲望的认识,限制了他们对欲望的表达,他们想要,而不敢说。我想要这个食物,我的“想要”是错的,为什么是错的呢?我不知道,是因为我不配、不能拥有这个“想要”吗?我能跟爸爸妈妈说我的“想要”吗?不能,他们会生气的。可那只是零食而已啊,想吃都不敢跟家长说,还能指望他们在青春期,在长大成人摊上事的时候,跟你亲密无间,和盘托出,如实告白吗?

在孩子对食物产生了欲望的时候,你告诉他,他的欲望合情合理,你认同了他。他会知道,哦,这是正常的。爸爸妈妈小时候也是这样,我和他们是一样的。

如果爸爸妈妈能力所及,他们会满足我。我不需要用其他激烈的方式(哭闹)来达到我想要的,我也不需要掩饰自己的欲望,想要而说不要的说谎欺骗别人和自己,我只需要告诉爸爸妈妈就可以了。而我因为爸爸妈妈会满足我,我不会因为食物受到别人的诱惑。

如果不能给我买,爸爸妈妈也会如实告诉我原因,我们会一起谈论它,我可以为了我“求不得”而有情绪,我可以哭泣伤心,可以舍不得,但我的爸爸妈妈会陪着我,等待我的情绪宣泄出去,一直到我觉得好过一点。

第四,一旦开始吃零食,孩子会吃起来没完吗?

我觉得不会。因为我信任孩子,相信每个孩子天然的向善向好。但每个家庭的养育方式,之前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模式,建立的亲密关系不同,孩子的表现可能也不同。

我很早就在温柔小宇宙倡导妈妈们放开零食政策。妈妈们讨论了好多次,回忆了自己还是小孩子时候的情况。有的妈妈说,自己小时候,被严格的限制零食,去偷偷的拿爸妈的钱,自己买来偷偷的吃,也有的妈妈说,会用零用钱买来,背着爸爸妈妈吃,现在对零食完全没有抵抗力。这样直接的因果联系确实不好验证,但“堵”住的水,一定会流向其他的地方。

我在小宇宙分享了好几次放开零食政策的例子,很多妈妈也想尝试看看,开始反馈说,之前限制很严格,刚刚放开时,孩子真是猛吃猛吃,刹不住车,这个时候,我都劝她们和家人原则一致,一定要挺住,这是非常正常的反应,这就像一个人重获了自由,他一定会旋转、跳跃、闭着眼~只要这个对家长来说很艰难的时刻挺住了,就会发现孩子对零食态度和欲望的变化。妈妈们也都陆陆续续的反馈说,当自己的精神放松了,不焦虑,不紧张,不对零食如临大敌,孩子们对零食,真的就是很自制的,不贪恋,让人又意外,又惊喜。

如果你要放开,那就真放开,不要试图用放开政策去试探孩子,“钓鱼执法”,不要孩子猛吃刹不住车,你就给脸色,冷嘲热风。能开放到什么程度,就开放到自己舒适的程度,不要勉强。也有妈妈挺不住。如果真的挺不住,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家庭的养育方式来,不一定非要和我一样放开零食政策,这种情况,也不用纠结,严格限制孩子吃零食会不会以后对食物有贪恋,成长是一生那么漫长的事情,且走着,且看着。

第五,日常这样的基础,偶尔吃一下“不太健康”的零食,能怎么样呢?

界限在家长这边的工作,我们都做好,健康饮食的观念建立了起来,我们自己在家庭提供了很丰富多样,非常美味,健康营养的食物,我们充分肯定和认同孩子对食物的欲望,我们开放零食政策,在这样的基础上,偶尔吃一下“不太健康”的食物,能怎么样呢?就是让孩子敞开了吃,“不太健康”的食物,他们的小肚子能吃下多少呢?

对孩子吃零食的焦虑来源,究竟是孩子的,还是家长的呢?如果是家长的,焦虑的到底是吃零食这件事,还是你失去控制,自己的家长权威受到威胁,代表着自己失职?如果你扪心自问,这焦灼的感觉是你自己的,那就请先处理好自己的焦虑,再去看待孩子吃零食这件事。我们大人想吃什么,有经济能力,有行动能力,可以为自己实现,而孩子,只能依靠我们。

第六,即使放开政策,吃零食这件事,也不是没有规矩和原则的。

比如,限定时间,只能在两餐之间吃零食。饭前就是不能吃的,零食不能当饭吃,不能影响正常的三餐。

比如,吃过饼干和糖果,要立刻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比如,吃多少,倒多少,没吃完的零食,要用封口夹夹好。

这些规矩和原则,应该和每个家庭对孩子行为接受程度的阈值相符合。没有具体的标准。你家的规矩多,完全可以按照你家的来,我们家的规矩少,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美好和乐趣,零食是孩子童年美好和乐趣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和小马常常一起探索食物,享受探索和发现的乐趣。我们会把跳跳糖溶到水里,然后再尝尝味道有没有什么变化,我们会把奥利奥饼干压碎,和无糖酸奶混合在一起,喝一口奥利奥口味的酸奶,我也会把我的“发现”分享给小马,一口小饼干,含一口牛奶,过一会儿小饼干就在嘴巴里面融化了,我们会在做完彩虹糖实验之后,再把糖放在嘴巴里,验证一下,彩虹糖的果味,是不是来自颜色。

放开零食政策,我就真的放开,并且好好的和小马享受放开政策给两个人带来的喜悦。如果你不能接受,那也在不能接受的范围内,尽量调和好你和孩子的需求,不要让自己太纠结。

养娃这件事,又漫长,又有趣,又复杂,又独特,哪有什么我对你错,你是我非呢?

回复关键词“育儿观点”收到如下推送,可直接点击文章链接查看。

1、《昨天的图片和一次讨论》

2、《豫珑城,俊熹麻麻喊你加入母爱10平方》

3、《理解倾听感受我们的孩子》

4、《好“玄”的“育儿大咖”》

5、《也说说早教吧》

6、《这件疯狂的小事叫——给!娃!刷!牙!》
7、《先做精彩的自己,再做精彩的妈妈——记一次来势汹汹的乳腺炎》

8、《育儿中“不比较”、“不焦虑”你做到了吗?》

9、《小宇宙成立读者群啦~顺便安利小宇宙关键词和各项功能使用方法》

10、《“别人家的爸爸”是如何炼成的?——如何调动娃爸爸参与到育儿中来》

11、《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作妖的熊家长》

12、《不怕娃这个神对手,就怕老公这个猪队友》

13、《这两次的交手,我这是在和小马死磕吗?在教养中设定明确的“界限”》

14、《改造猪队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谈心对话调戏耍狠,第一仗,小胜~》

15、《作妖的熊家长,从来不觉得自己熊,只觉得孩子怂!》

16、《孩子,这个世界上有人喜欢你,也有人不那么喜欢你》

17、《改造家|用几组宜家比利书柜,给娃打造一个学习型的活动空间~》

18、《请回答2017|我们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小宇宙心愿单》

19、《经验谈|拒绝套路满满干货:如何给孩子择园?入园准备什么?你想知道的都在这儿!》

20、《经验谈|如果我的孩子被熊孩子打了,我能做些什么?》

21、《当妈妈说起来,都是眼泪呀~》

22、《经验谈|玩具不一定非得买,租也是独辟蹊径~》

23、《经验谈|当孩子出现“社交恐惧”,害怕小朋友,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24、《没有完美的教育|采访:一个理工逻辑IT男眼中的华德福教育》

25、《小马选园大吐槽|这些奇葩幼儿园,是谁给你们的勇气?梁静茹吗?》

26、《小马选园记|爱和自由,尊重和不打扰:选幼儿园,我们看重的那些点!》

27、不吐不快|面对幼儿园虐童性侵,愤怒有什么用?把孩子和自己都武装起来!

28、《让你性虐儿童!看英国人是怎么收拾这家幼儿园的……》

29、《请回答2018|心愿单: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妈妈》

30、《孩子一言不合就丧哭?他最不可爱的时候,最需要爱!》

育儿生活目录下设如下关键词:美剧电影、小马成长、带娃旅行、碎碎念、育儿观点、买买买、读书、母乳喂养、猪队友、节日、纪念日、生日


回复目录”、“烘焙”、“问答”、“辅食”、“育儿生活”、“小厨房”、“读绘本”、“爱歌词”、“唱童谣”、“玩游戏”、“分享会”、“讲故事等关键字,查看相应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