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IDP 的诊治进展

 吴海香 2020-07-11

说起CIDP,即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这确实不是个简单的病!无论是大医院还是小医院,无论是大专家还是小大夫,对其诊断或治疗,经常发生错误或延误。究其原因,一方面与该病复杂,变化多端,诊断所需技术较多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医生对该病的专业认识不足有关。本期公众号,将结合最新的CIDP诊治指南2019,并复习相关文献,与各位同道一起分享学习之心得!

比较2010版指南,2019版指南除了将标题“诊疗指南”改为“诊治指南”外,在临床分型以及诊断和治疗方面,基本与Lancet Neurol 2019的综述内容《Progress in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同步,也算与时俱进。

周围神经病从病因上讲,有感染性,免疫性,中毒性,代谢性,外伤/卡压性,血管性,肿瘤性,遗传性等;从神经病理角度讲,有轴索变性,有脱髓鞘;按临床病程,则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等。而CIDP则属于慢性获得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hronic acquired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CADP)的一种。

CIDP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经典型和变异型。经典型表现为对称性的肢体无力、感觉异常,一般近端无力较远端重,可伴脑神经受累、自主神经症状和震颤。而变异型则是诊断的难点,经常引起误诊。

诊断CIDP,最重要的技术是电生理!很多病例的误诊,首先是电生理不能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当然,神经核磁和神经超声结合起来,也能为CIDP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近些年发现,约6%的CIDP患者存在IgG4型结蛋白相关抗体如抗NF155、抗CNTN1等,有条件的单位可进行检测,有助于指导诊断和后续的治疗。

治疗CIDP,以激素和丙球、血浆置换为主。一种治疗方案无效可换用另一种方案或联合应用两种方案。但约20%的患者对一线治疗无效,称为难治性CIDP。对于所谓难治性CIDP,首先要排除是否存在遗传性或合并其它疾病的可能性,然后才可探索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治疗。

好了,关于CIDP的最新进展就这么多,小伙伴们多批评指正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