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建筑史》知识点总结——第五章:宗教建筑

 黄之中 2020-07-11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佛教

佛教大约在东汉初期即已正式传来中国。最早见于我国史籍的佛教建筑,是明帝

建于洛阳的白马寺。以佛塔为中心之方形庭院平面。

三国:阿育王塔及建初寺,是为江南佛教建筑之肇始。

佛教在两晋南北朝时曾得到很大发展,并建造了大址的寺院、石窟和佛塔。北魏洛阳的永宁寺,《洛阳伽蓝记》,“前塔后殿”的布置方式。

隋、唐时期较大佛寺的主体部分,仍采用对称式布置,即沿中轴线排列。其中殿堂已

渐成为全寺的中心,而佛塔则退居到后面或一侧,自成另区塔.;或建作双塔(最早之例见于南朝),盘立于大殿或寺门之前;较大的寺庙除中央一组主要建筑外,又依供奉内容或用途而划分为若干庭院。

唐代晚期密宗盛行,佛寺中因而出现了十一面观音和千手千眼观一音的形象,又产生了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文的石幢。钟楼的设置。至少在晚唐的庙宇中已成为定制,一般位于寺院南北轴线的东侧。

明代中叶,才在其西侧建立鼓楼。罗汉堂,最早见于五代;转轮藏创于南朝;

宋代又出现了戒坛。

元代统治者提倡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

明、清时佛寺更加规整化,大多依中轴线对称布置建筑。

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媚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

道教

实际最早的肇源,应是远古的巫术,后来发展到战国及秦、汉的方士,直至东汉时才正式成为宗教。提倡阴阳五行、冶炼丹药和东海三神山等思想。

道教建筑一般称宫、观、院,其布局和形式,大体仍遵循我国传统的宫殿、祠庙体制。目前保存较完整的早期道观,可以建于元代中期的山西丙城县永乐宫为代表。

道教的圣地,最著名的有江西龙虎山、江苏茅山、湖北武当山和山东崂山。其他如四川青城山,陕西华山也是道教的中心。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约在唐代就已自西亚传入中国。常建有邦克楼或光塔;殿内均不置偶像,仅设朝向圣地麦加供参拜的神龛。如:唐代的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

佛教寺庙

大体可将流行于我国中土的佛寺划分为以佛塔为主和以佛殿为主的两大类型。以佛塔为主的佛寺在我国出现最早,东汉洛阳的我国首座佛寺白马寺。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剖面特点

佛光寺大殿属于殿堂型构架,殿堂型构架面阔七开间,进深8架椽,屋顶为四阿顶。殿堂型构架的前提是内外槽的柱子一样高,分为三个水平层柱网层,铺作层,屋架层(唐称内外槽,明清称檐柱,金柱,且檐柱、金柱不等高);

分明袱、草袱两层;

明袱:露在外面,由下面可以看见的梁袱,做工较细致,与草袱相对。

草袱:是在平基以上,未经艺术加工的,实际负荷屋盖重量的梁。

运用了叉手和托脚,脊槫下不施侏儒柱,而仅施叉手,为现存木建孤例。

立面特点

A. 角柱生起,八根柱子越到边上越高,每个高起2寸;

B. 正脊有典型的凹曲面(明清为直线),垂脊平直,平缓有力,不像太和殿那么陡;

C. 其中五个开间相等,趋于正方形,尽间减小;

D. 设有仙人走兽;

E. 屋顶较扁,檐口微翘,单檐四阿顶;

F. 檐柱有侧脚及生起;

G. 斗拱肥硕,斗拱约为株高的1/2

H. 出檐深远。

内部空间处理

A. 空间层次丰富,从室内看,明袱在下,平闇在上,衬托着明袱层次多,丰富;

B. 尺度把握较好,平闇的格子很小,对比之下感觉室内的尺度很大;

C. 空间比例严谨,内槽柱子和平闇围合成了一个趋近正方形的空间;

D. 斗拱制作灵活,柱头铺作、补间铺作有下昂(双抄双下昂),内转为偷心造,即插栱内槽柱子内侧为七铺作偷心造,由于佛像的圆光罩很占地方,设横栱则放不下,故全部采用偷心造,还能灵活。

平面特点:金厢斗底槽

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

南禅寺大殿

建于唐建中三年(782),位于山西省五台县李家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

平面:面阔、进深各三间,殿内无柱。

外观:屋顶为单檐歇山顶,屋顶坡度是已知木构古建中最平缓的。舒展的屋顶、洁净的屋身、雄劲的气度表现出唐代建筑豪爽的美。

伽蓝七堂:唐宋时期,禅宗已不再风行建塔,佛寺发展以殿堂为主的布局,完整的寺院一般皆为伽蓝七堂。伽蓝为梵语,即僧园或僧院。七堂,专指寺院七种不同用途的建筑物,是佛寺建筑平面布局的一种制度。

到了明代以后,伽蓝七堂已有定式,伽蓝七堂随宗派的不同而各相异。以禅宗为例,七堂指山门、佛殿、法堂、僧堂、厨库、浴室、西净(厕所)(一说为山门、佛殿、法堂、僧堂、方丈、浴室、东司)。到明清时期演变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法堂、罗汉堂、观音殿七堂。

河北正定隆兴寺

总体布局

总平面:寺院总平面呈南北纵长形,以摩尼殿后的牌楼门及其左右的围墙为界,分成前后两个大院落。在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为山门、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牌楼门、戒坛佛香阁(宋代的大悲阁)和弥陀殿。

贯通全寺的纵深轴线,自外而内,殿宇重叠,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这种以高阁为全寺中心的布局方法,反映了唐末至北宋期间高型佛寺建筑的特点。

摩尼殿

建于北宋皇佑四年(1052)

平面:面阔7间,进深也是7间,平面近方形,次间比稍间窄,为少有的作法。四面正中都出抱厦。

构架:大殿属殿堂型构架,为“金厢斗底槽”加“副阶周匝”。檐柱有侧脚及生起,阑额上已用普拍枋,额杭头伸出柱外,作卷云头。

斗拱:下檐柱头铺作为五铺作,双抄偷心造;上檐柱头铺作为单抄单昂,耍头作昂形,内转四抄,(衬头杭后尾作华拱样)托明袱。补间铺作已做45“斜拱,明间二朵,次间一朵。

外观:重檐歇山顶,除四面抱厦有门窗外,仅从拱眼通风、采光,因此殿内采光、通风均不好。

转轮藏殿

建于北宋的2层楼阁式建筑,内设一可转动的八角亭式藏经橱,因以为名。平面方形,每面3间,人口处有雨搭,九脊殿顶(歇山顶)。内柱移动,呈六角形(移柱造,宋、金建筑常用)。殿内彻上露明造,下层为了壁开转轮藏的屋顶,正面与山面当心间的檐柱上使用了曲梁。

上、下层柱交接处大都采用叉柱造(上层柱之下端施十字开口。插人下层柱上之斗拱内),但平座檐柱与下屋檐柱之交接则采用缠柱造(上柱向内收进约半个柱径,其下端不开口,直接置于梁上)

佛香阁

又称大悲阁,是寺中最高大的建筑,屋面歇山式。阁内有高24米的千手千眼铜观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相传始建于唐,后经辽统和二年重建。

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四椽,单檐四阿顶。“分心槽”式样

分心槽是分心斗底槽的简称,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将殿身划分为前后相同的两个空间。一般用作殿门,如独乐寺观音阁山门。

观音阁:位于山门以北,亦重建于江统和二年,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八椽。外观2层,有腰檐、平坐;内部3层〔中间有一夹层)。屋顶用九脊殿式样。平面仍为“金厢斗底槽”式样。上、下层柱的交接采用叉柱造的构造方式。位于底层斗拱以上和平坐楼板以下的夹层,在柱间施以斜撑,加强了结构的刚度。

观音阁立面

西藏布达拉宫

布达拉(普陀)山上,是达赖喇嘛行政和居住的宫殿,也是一组最大的藏传佛教

寺院建筑群,始建于公元8世纪松赞干布王时期。清顺治二年(1645),由五世

赖重建。

红宫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也是达赖喇嘛接受参拜及其行政机构所在。白宫是达赖喇嘛的住所。

其特点(艺术成就):

①不对称平面,体量硕大;

②建筑与山岩合一,“之”字形踏步;

③碉楼形式,墙厚,平顶,墙体收分很大,竖向构图;

④以白衬红。

河北承德外八庙

清代皇帝的避暑地方,称为“避暑山庄”。

溥仁寺是建造时间最早的,普陀宗乘庙是规模最大的,须弥福寿庙是模仿扎什伦布寺修建的。

普陀宗乘庙位于避暑山庄北面,修建于乾隆年间,是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模仿布达拉宫。

总平面大致分为前、中、后三部分,自大红台起属后部,是全庙主体所在。

道教宫观

湖北均县武当山道教宫观

其全部建筑之布局大体可分为东神道与西神道二路。在诸宫观中,以西路之玉虚宫规模最大。

山西芮城永乐宫

原在山西永济永乐镇,是大纯阳万寿宫的主要部分。是一组保存得较完整的元代道教建筑。    

三清殿是宫中主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四阿顶。平面中减柱甚多。二重月台,踏步两侧仍保持象眼做法。斗拱六铺作。

伊斯兰教礼拜寺

1)福建泉州清净寺

2)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寺

3)新疆喀什阿巴伙加玛札

佛塔

源起

塔是佛教专门的建筑,实际上是埋葬佛骨舍利的纪念物,它作为佛的象征,供信徒们顶礼膜拜。。

在印度梵文中称为“率堵坡”( Stupa),或称“浮图”,译成中文称“塔婆”,以后就简称为塔。

佛塔的种类

佛塔原是佛徒膜拜的对象,后来根据用途的不同而又有经塔、墓塔等的区别。

在类型上,大致分为大乘佛教的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和金刚宝座塔,以及小乘佛教的佛塔。

楼阁式塔

是仿我国传统的多层木构架建筑的,它使用了木建筑的柱、杭和斗拱,并且逐层向内收进。从结构和外观上都已经中国化了。塔的平面,唐以前都是方形,五代起八角渐多,六角形较少。早期的只用一层塔壁结构,刚度欠强,后来改用双层塔壁,并增加了一些加固措施,使塔身强度大大增加。使用的材料由全木逐渐过渡到砖木混合和全部砖石。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伽塔

又称为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是国内现存唯一最古老也最完整的木塔。

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为早期以塔为主的布局形式。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2层砖台基上,塔平面呈八角形,高9(外观5层,暗层4)67.31m

底层的内、外两圈柱都包在厚达1米的土坏墙内,檐柱外有回廊,即“副阶周匝”,而内、外柱又呈“金厢斗底槽”式排列,位于各楼层间的平坐暗层,因增加了柱梁间的斜撑,刚性增强,经受了近千年的

地震考验。

各层檐柱与其下之暗层檐柱接合使用叉柱造,但上层暗层檐柱较下层檐柱内收半柱经,其交接方式为缠柱造。在外观上形成逐层向内递收的轮廓。全塔斗拱60余种。

汉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

塔平面八角形,在我国仿木的楼阁式砖石塔中用双层塔壁的以此塔为最早。

江苏苏州报恩寺塔

建于宋代,又称北寺塔,是“双套筒”式砖砌结构。

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

建于宋代,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最高的石塔。

南京报恩寺琉璃塔

始建于明代,此塔在当时曾被誉为世界建筑七大奇迹之一。惜毁于太平天国之役。

檐塔

底层较高,上施密檐5-15(一般7-13层,用单数),大多不供登临眺览,建塔材料多用砖石。

平面除篙岳寺塔为12边形外,隋、唐多为正方形,辽、金多为八角形。辽、金是它的盛期,在塔基和底层的装饰十分华丽,除了隐出倚柱、阑额、斗拱、勾阑、门、窗外,还饰以天王、力神、塔幢和各种装饰纹样。

河南登封岳寺塔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密檐式砖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塔顶重修于唐代。

平面呈单壁12边形,有密檐15层,高40 m。塔的下部为低平台座。上建划分为两段的塔身,下层塔身平素,无门窗及任何装饰。上层塔身辟饰以火焰式尖瓣的拱门和小完,完下置有壶门之须弥座。密檐出挑都用叠涩,未用斗拱。塔心室为八角形直井式,以木楼板隔为10层。

塔身外轮廓有缓和收分,呈一略凸的曲线。塔刹则用石构成,其形式为在简单台座上置俯莲覆钵,束腰及仰莲,再叠相轮七重与宝珠一枚。

密檐间距离逐层往上缩短,与外轮廓的收分配合良好,使庞大塔身显得稳重而秀丽。檐下的小窗,既打破了塔身的单调,又产生了对比作用,也是较好的处理手法。

陕西西安荐福寺小雁塔

俗称“小雁塔”唐中宗景龙元年(707)修塔。塔平面正方形,下未见基座,直接建在砖砌高台上。原有密檐15层,后因地震,顶部2层震塌,现余13层。

塔身一层较高,五层以下收分较小,六层以上急剧收杀,塔体形成圆和流畅的抛物线轮廓,造型优美。上部密檐逐层降低,各层出砖叠涩挑檐,檐下仅作菱角牙子,墙面光洁无其他装饰。

山西灵丘觉山寺塔

单层塔

大多用作墓塔,或在其中供奉佛像。至唐代时,其外形已大力模仿木构,隐出柱、杭、斗拱等各种构件。塔的平面有方、圆、六角、八角多种。

河南安阳宝山寺双石塔

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

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墓塔

唐塔大多为方形平面,八角的很少。此塔是国内已知最早的八角形塔,所以很珍贵。

喇嘛塔

北京妙应寺白塔

是尼伯尔工匠阿尼哥的作品,全高53m。塔建筑凸字形台基上,台上再设亚字形须弥座两层(角部向内递收二折),座上置覆莲与水平线脚数条,承以肥短的塔身(又称宝瓶塔身或塔肚子)、塔脖子、十三天(相轮)与金属的宝盖。宝盖周边悬挂三十六个铜质透雕流苏和风铃,宝盖顶上紫铜小塔形的塔刹,高近五米。塔体为白色,与金色宝盖相辉映,甚为壮观。

白塔平面图

白塔立面图

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明

被称为“十万佛塔”。

金刚宝座塔

1.北京正觉寺塔,明

塔建于明成化9(1473),仿印度菩提伽耶大塔建造,但在塔的造型和细部上全用中国式样。

它是在由须弥座和5层佛完组成的矩形平面高台上,再建五座密檐方塔,1座大塔居中,13层;4座小塔占据四角,11层。台座南面开一高大圆拱门,由此人内,可循梯登台。

台座和塔上使用的雕刻题材有:四大天王、金刚柞、罗汉、狮子、孔雀、佛八宝(轮、螺、伞、盖、花、罐、鱼、长)、梵文、象、马、卷草等,华丽而不零乱。

2.北京西黄寺清净化城塔,清

傣族佛塔

云南景洪曼飞龙塔

小乘佛教的极具代表性佛塔。

 经幢

经幢是在八角形石柱上镌刻经文,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始见于唐,至宋、辽时颇为发展,元以后又少见。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

河北赵县陀罗尼经幢是我国最大的经幢(高15米)。

石窟

石窟约在南北朝时期传人我国。

著名石窟:

1.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2.河南洛阳龙门石

3.甘肃敦煌鸣沙山石窟(莫高窟)

4.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

5.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6.南京栖霞山石窟

中国佛教石窟的特点

1,以石洞窟为主

2,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为依据

3,总体平面依崖壁作带形展开,与纵向布置的寺院不同

4,工程量大,耗时

5,雕刻绘画等艺术保存了许多我国早期建筑形象

摩崖造像

①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

考证其始刻时期当在东汉,是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佛教史迹及佛教造像,但其中也有若干道教内容。

②四川乐山凌云寺弥勒大佛

为我国现存最大之石刻造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