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园林看北海

 小山425 2020-07-11

  我与北海相隔千年,现近在咫尺。

       “北海的花开了,春天就来了;北海的小船儿荡漾在湖面,夏天到了;北海的树叶黄了,秋天近了;北海的建筑一片洁白,冬日已深。 

      北海是见证北京城几百年变迁的睿智长者,北海又是英姿勃发、与时代同步的翩翩美少年。在世人的眼中,

      北海就是一个美丽的存在!'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城的中心区,主要由北海湖和琼华岛所组成。这里原是辽、金、元、明、清五个封建王朝的皇家'禁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北海始建于金大定六年,历经金、元、明、清,逐渐形成了多民族风格、多文化元素的多形式建筑群,为后世园林树立了典范。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价值,规模宏大的景观价值和意境深远的文化价值。

      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全园以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太液池、蓬莱、方丈、瀛洲)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富有浓厚的幻想意境色彩。1925年开放为公园。

      北海的建设源于一个古老的神话:据说,浩翰的东海上有三座仙山,叫做蓬莱、瀛洲、方丈;山上住着长生不死的神仙。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方士徐福前往东海寻找不死药,可一无所获。到了汉朝,汉武帝也做起了长生不死之梦,可寻找仍然没有结果,于是下令在长安北面挖了一个大水池,名“太液池”,池中堆起三座假山,分别以蓬莱、濒洲、方丈三仙山命名。自此以后,历代皇帝都喜欢仿效'一池三山'的形式来建造皇家宫苑。北海采取的正是这种形式~~北海象征'太液池','琼华岛'是蓬莱,原在水中的'团城'和'犀山台'则象征瀛洲和方丈。园中有'吕公洞'、'仙人庵'、'铜仙承露盘'等许多求仙的遗迹。

  北海公园的水占了整个面积的一大半,陆地分成了北岸、东岸、琼岛和团城四大区域。

      从南门进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汉白玉雕琢的永安桥、堆云牌楼、琼华岛和岛上耸立山巅的白塔。

      走进北海,就像走进了一幅天然画卷。漫步其中,时时都有美景映入眼帘。在北海众多的古迹当中,还藏着一个个神秘而珍贵的历史文物。

“琼华岛”是北海的中心景区

      以永安寺为中心,周围建有长廊、漪澜堂、悦心殿、阅古楼等美轮美奂的建筑。白塔立于琼岛中心,坐北面南,为永安寺的最高点,是北海公园的标志。塔以南依次有善因殿、普安殿、正觉殿、法轮殿、山门、牌坊,从山顶延伸至山下,岛与岸之间有永安桥相连。

      永安寺,公元1651年在前殿废殿的基址上建起一座藏式白色喇嘛塔,并在塔前建寺,从此,琼岛又名白塔山,亦名白塔寺,公元1743年重修后,更名永安寺。

      法轮殿,是永安寺中最重要的一座大殿,它面阔五间,造型精美。

      走进永安寺的山门,拾阶而上就可以登上白塔。

      涤霭亭的碑刻,是“塔山世面记”。两碑刻均为乾隆皇帝的御笔,内容总述了北海历史变迁和塔山的四周景物。

      北海白塔,建于清初顺治八年(1651年),是一座藏式喇嘛塔,也是北海的标志性景点。北海白塔据建塔石碑记载,当时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得到皇帝的恩准,于是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塔高35.9 米,上圆下方,富有变化,为须弥山座式,塔顶设有宝盖、宝顶,并装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以表示“佛法”像日、月那样光芒四射,永照大地。

      善因殿,位于白塔前,是座小巧精致的宗教建筑。殿内供有铜质镏金“大威德金冈厂”(俗称“千手千眼佛”)佛像。其殿顶为上圆下方的双重檐,以表示“天圆地方”之意。四壁外侧用佛像琉璃砖装饰,华美而庄重。

      善因殿是北海制高点,被誉为京城最佳观景点。站在这,南面的中南海胜似江南景色秀丽,东南方阳光下的故宫金碧辉煌,北岸的五龙亭宛如飞龙戏水……

      走下白塔沿岛步行,西侧,有著名的“阅古楼” ,内存有三希堂法帖,它是享誉世界上最著名的书法作品集成。

西北面被一组沿湖长廊所环抱

      北面山坡上,可见到相传为秦汉时期的文物“铜仙承露盘”。它铸于清代,是乾隆皇帝根据一个典故命人铸造的。铜仙双手托盘,面北立于蟠龙石柱上。据说,铜盘可承接甘露,为帝后拌药,旨在延年益寿。

      东侧山脚下是“琼岛春阴碑”,它是老北京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

下山后过“陟山桥”折而向北就到了东岸景区

东岸景区

      主要由先蚕坛、画舫斋、濠濮间组成。沿湖还建有北京目前历史最悠久的船坞。

先蚕坛

      是清朝皇帝的后妃们祭祀蚕神的地方,为北京的九坛八庙之一。1949年后,先蚕坛一直由北海幼儿园使用。

濠濮间

   东岸北端一处马蹄形小山圍成的水潭,是北海的园中之园之一,幽静别致,很有特色。明代嘉靖十三年(1534年)于此初建凝和殿,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增建成北海的园中之园。四面古松葱郁、遮天蔽日,来自北面先蚕坛的浴蚕河水经画舫斋缓缓流入,曲桥、水池、山石、回廊,回旋于咫尺之间,景色清幽深邃。

“濠”与“濮”均为我国的古水名。

      濠濮间坐南朝北共五间,房内有一副对联,上联“半山晨气林炯冱”,下联“一枕松声涧水鸣”,横批“壶中云石”。

      濠濮间南面有曲廊向上,伸延山顶,廊东有“崇椒室”,山顶上有“云岫”。走过水榭、曲桥,进入迂回峡谷,奇峰、怪石、波光云影的画境随处可见。

   濠濮间的水池上,有一座九曲雕栏石桥。桥的北端有一座石牌楼,牌楼两面各有联额。南面的联额是“日永亭台爽且静,雨余花木秀而鲜”;横额是:“山色波光相罨画”。北面的联额是“蘅皋蔚雨生机满,松嶂横云画意迎”,横额是“汀兰岸芷吐芳馨”。

画舫斋

      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得名于欧阳修的《画舫斋记》。四面环山,院墙随山就势,连绵起伏,宛如波浪,整个画舫斋掩映在松柏绿荫之中。这里原是皇帝行宫,门前一带曾是练习弓箭的地方。

      园中主殿为乾隆皇帝御笔亲题“画舫斋”。院中一池碧水,清澈见底,四面辉煌的景致高低错落有致,远近相间不同,雕梁画栋倒映在水中,影影绰绰随波而动。著名的古树“唐槐”就在其中。画舫斋以其宁静、幽雅的园林意境名扬中外。

春雨林塘的前后匾额都是乾隆皇帝亲题

      乾隆经常来此听书、看戏,“画舫斋“三字就是他的御笔亲题,慈禧太后也常至此游幸与传膳。

      画舫斋柱上楹联:于淡泊中寻理趣,不空色际忘言诠。

      由于画舫斋是行宫,所以它的主体建筑群保持了严整的中轴对称的布局和金碧辉煌的色彩。乾隆皇帝将江南园林意境融入进画舫斋中,既不失北方皇家宫苑的特色,又再现了江南园林的情调。

      位于画舫斋古柯庭院西南角的假山石上,有一棵“唐槐”,犹如一个巨大的盆景,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因为这棵唐槐,乾隆皇帝下旨盖了古柯庭院。《御制古槐诗》中有诗云:“庭宇老槐下,因之名古柯。若寻嘉树传,当赋角弓歌。”

 (👇网络图片。去年没拍下来,今年没开门)

      2019年8月23日画舫斋对游客开放,自此北海公园著名的静心斋、濠濮间、画舫斋三大园中园均对外开放。

船坞

北岸景区

      主要由静心斋、快雪堂、铁影壁、阐福寺、五龙亭和小西天以及西天梵境等一系列宗教建筑构成,其中,大家耳熟能详、举世无双的“九龙壁”也位于此区域内。

北海最为精美的园中之园——静心斋

      静心斋最初名镜清斋。始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俗称乾隆小花园,是举世闻名的园林精品。园内壮丽的殿宇、幽静的书斋、嶙峋的怪石、开敞的亭子、深邃的古洞和茂盛的古树,在这有限的空间内组成了一座美丽的园林。据说当年还修建了一条从中南海到静心斋长达1公里的铁路,慈禧太后来静心斋游玩时就由太监拉着火车到这里。

      静心斋门口这棵楸树,枝干粗犷、沧桑,但花却开得极细腻、温柔,满树璀璨似锦。乾隆皇帝视楸树为“佳朋”,有诗曰:“明月清风无尽藏,长楸古柏是佳朋”。也只有这棵万木之王才配得起这样一座名园,一道见证整部中国近代史。

      正门与琼华岛隔水相望,四周以短墙围绕着,南面为透空花墙,使内外景色交融。斋内遍布太湖石的山景,玲挑剔透,与隐现在翠竹花木中的亭、轩、桥相互辉映,景色幽雅。

      主要建筑有静心斋、韵琴斋、抱素书屋、枕峦亭、叠翠楼及沁泉廊等。

      古香古色的条案、几架上,陈列着各式各样与皇家园林有着同样沧桑美感的瓷器

      静心斋浓缩了中国古典园林之精华,在不足一顷之地,建造了辉煌的殿堂、静雅的小室、精巧的叠石、开阔的亭子、小桥、泉瀑、山洞、树木,所有这些都和谐统一,呈现出四季景色。

精巧的汉白玉麒麟

      顺斜廊上去就是叠翠楼,为园内的最高建筑,登楼远眺,北海景色尽收眼底。细看,台阶上都有精美的图案。

      静心斋以山、池、桥、廊、亭、殿、阁的优美建筑布局取胜,是一座风光如画,妙趣无穷的小巧园林,为我国园林艺术中的杰作之一。

出门见对面的白塔,犹如耸入云天

快雪堂

      主要建筑有澄观堂、浴兰轩、快雪堂。澄观堂和浴兰轩,建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四十四年,乾隆皇帝得到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临摹晋代王羲之《快雪时晴贴》石刻,为了更好地收藏,他特命人增建了金丝楠木殿,取名为“快雪堂”。

      “快雪堂”东西两侧彩绘游廊墙壁上,嵌有晋代至元代20位书法家的80篇墨迹石刻48方,其中以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乾隆帝的《快雪堂记》最为著名。

      “快雪堂”的对面有一块高约5米的太湖石,状如浮云,石的一面刻有乾隆御笔“云起”两字,另一面刻有乾隆诗作一首《云起峰歌》。

铁影壁

      原德胜门外一古庙前的照壁,元代遗物。壁呈棕褐色,由中性火山块砾岩雕成,因颜色和质地似铁,故称铁影壁。壁高1.89米,长3.56米,两面浅雕云纹异兽,刻工古朴浑厚。


阐福寺

      原为明朝太素殿的一个行宫,是皇室避暑的地方。乾隆初年做为“先蚕坛”,乾隆十年,孝圣皇太后懿旨,改为“阐福寺”,做为皇室降香祈福的场所。

西天梵境

      又名大西天。南与琼华岛隔海贯成一线,明代时为经厂,又为西天禅林喇嘛庙。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扩建后,改名西天梵境。

      大慈真如殿建于明万历年间,该殿全部为楠木建成。整座大殿未施彩绘,金棕色的楠木原色配上黑琉璃黄剪边的殿顶,显得更加庄严肃穆。


五龙亭

      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原是明代太素殿的旧址,清顺治八年(1651年)拆除改建为五座亭子。五个亭子伸入水中,前后错落布置,五亭之间由桥与白玉石栏杆相连呈S形,如同巨龙,故称龙亭。


小西天

      建于乾隆年间,主体建筑为极乐世界,是中国最大的方亭式宫殿建筑。殿四面环水,有桥可通,东西南北各有琉璃牌坊一座,四角各有一座小方亭,正南面有一道月牙河,上架一座雕栏石桥,整体建筑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九龙壁

      是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北海的九龙壁是最有特色的一座,两面有龙,升降各异,互不雷同。该壁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高5.96米,厚1.6米,长25.52米。

      两面有由琉璃砖烧制的红黄蓝白青绿紫七色蟠龙18条。九龙壁为五脊四坡顶,正脊上两面各有九条龙,垂脊两侧各一条,正脊两吻身上前后各一条,吞脊兽下,东西各有一块盖筒瓦,上面各有龙一条,五条脊共有龙32条。简瓦、陇陲、斗拱下面的龙砖上都各有一条龙(四周筒瓦252块,陇陲251块、龙砖82块)。如此算来,九龙壁上共计有龙635条。

      九龙璧上位于九龙中间的为正龙,两侧分别为升龙和降龙。九龙腾飞,神态各异。正龙威严、尊贵,升龙刚猛而充满力量,降龙则温文尔雅。正龙黄色,黄色是最高贵的颜色,所以帝王的龙袍都是黄色的。这条黄色的正龙象征的就是天子。因为在阳数中,五居正中,所以有“九五至尊”的说法。

团城景区

      位于北海公园南大门西侧,主要建筑为承光殿。殿内供奉有一尊1.5米高的大玉佛,通体镶嵌宝石,光彩夺目。团城四周筑墙,自成一体,堪称城中之城。(抽空单独再游)

      北海园林博采众长,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更新于 06-13
来自北京风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