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兄弟相残——母亲偏心引发的战争

 昵称32901809 2020-07-11

用现在的话说,郑庄公是非常出色的编剧和演员。他写好剧本,让母亲和弟弟上台表演。又掘地三尺,在地底下搭建戏台,和母亲一起演给郑国的百姓们看。只可惜,如此扭曲的亲情巨幕,表演的再好,也无人喝彩。

兄弟相残——母亲偏心引发的战争 | 课堂内外

兄弟相残在帝王将相家中可不少见。我们熟知的《七步诗》,就是记录三国时期,曹丕、曹植兄弟俩争斗的诗篇。所以,民间描述帝王家的兄弟是:“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平常人家兄弟之间尽管贫困,但是一块布、一斗米也会拿来分享,但是一旦到了帝王之家,纵然是富有四海,也不愿意和兄弟分享了。导致帝王家兄弟相残最主要的原因大都是对权利的争夺,可是发生在春秋时期最著名的兄弟相残事件却是因为母亲的偏心眼。

公元前八世纪的一个夜晚,郑国的王宫中第一个男孩诞生了。这本是件大喜事,可是他的母亲,当时的国君夫人姜氏却并没有感到太大的喜悦。因为孩子难产,母亲受了不少罪,所以这个孩子从一生下来就不被母亲喜爱,姜氏甚至还给他起了一个很怪异的名字:“寤(wù)生”,意思是“倒着生”。

过了几年,姜氏又生了一个男孩,名叫段,也称叔段或共叔段。兄弟两个虽是一母所生,但是因为姜氏生叔段的时候挺顺利,加上叔段相貌堂堂、武艺高强,很讨姜氏的喜欢。姜氏原本就看不上大儿子,现在更加偏心小儿子段了。等到郑国立太子的时候,姜氏干脆提出立段为太子。好在姜氏的丈夫郑武公不糊涂,坚持遵照礼法立大儿子为太子。

郑武公去世之后,寤生即位,史称郑庄公。老大做了国君,可是母亲的心仍然偏向小儿子段。今天纵容段去跟哥哥讨财宝,明天怂恿他去要封地。郑庄公逼于无奈,便把一个叫做京的地方封给了段。

段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加上有母亲撑腰,便开始打造自己的城池。他的一举一动郑庄公看在眼里,大臣们也看在眼里。可是郑庄公的反应和大臣们截然相反。

一天,大夫祭足禀报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yì)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现在,京地的城墙早已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了,这样做不符合法制,要及早处置,不能让祸根滋长蔓延。蔓延开来的野草都很难铲除干净,更何况那是您受到宠爱的弟弟呢?”郑庄公听完摇摇头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隐公元年》)意思是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我们等着瞧吧。

段仗着母亲的支持,不断扩大城池规模。违反礼制规定,段还是觉得心虚,可是他没想到自己的哥哥根本不来过问,胆子更大了,干脆把京地附近的城邑都收拢过来。没几年的工夫,段把自己的辖地整治得兵强马壮。

看着羽翼渐渐长成的叔段,大臣们心急火燎。一天,大臣公子吕对郑庄公直接挑明利害:“一个国家怎么能让两个国君来统治呢?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叔段,那么我请求去侍奉他;如果不给,就请您赶紧除掉他,不要让百姓们产生疑虑。”大臣的激将没有产生作用,郑庄公还是那句老话:“不用管他,他自己会遭到报应的。”

郑庄公不着急,可段扩张的步伐却很迅速。很快,又有两个地方成为他的辖地,段的领地已经离京城不远了。大臣们寝食难安,他们一上朝,就开始劝郑庄公立刻采取行动。一个叫子封的大臣说:“叔段的土地在扩大,拥护他的老百姓也越来越多,再不行动就来不及了。”可是郑庄公还是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也终将会崩溃。”——他就是不着急啊!

郑庄公这边不慌不忙,心态好,段那边已经开始和母亲姜氏商量,什么时候开始造反!可是,他们商量造反的信件却被郑庄公截获了。郑庄公看完信,恶狠狠地说了一句:“终于可以了!”从郑庄公即位,看着弟弟在他眼皮底下扩张势力,直到今天他才说“可以”,是因为他早就等着这一天,等着弟弟造反。这样他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收拾这位被母亲偏爱的讨厌的弟弟了。

兄弟相残——母亲偏心引发的战争 | 课堂内外

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命令大臣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讨伐京地。段不敌,逃到鄢城,郑庄公又追到了鄢城。最后,段逃离郑国,前往卫国避难。

郑庄公赶走了弟弟,回过头就来找母亲算账。他忍了这么多年,积了几十年的怨气,哪能这么快消散呢!弟弟可以赶出郑国,母亲可不行,怎么办呢?郑庄公把母亲赶到了一个叫颖(yǐnɡ)城的地方,并且狠狠地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左传·隐公元年》)意思是和母亲老死不再见面了!

狠话没说多久,郑庄公开始后悔。那个年代,百行孝为先,不孝敬父母是要被治罪的。他作为一国君主,说出如此薄情不孝的话,老百姓会怎么看他?郑庄公的心里不是滋味,可是话已出口,哪能反悔呢?

这时候,一个叫颖(yǐnɡ)考叔的人给郑庄公想了个办法。颍考叔是位管理疆界的官吏,一天,他带着贡品进献给郑庄公,郑庄公留他在宫中吃饭。宫女端上了一盘肉,庄公命人割下一块赏赐给颖考叔。颖考叔谢过之后并不吃,而是放在一边留着。庄公很奇怪,问颖考叔为什么不吃。颖考叔回答说:“我家里有老母亲,只吃过小人我做的肉,还没尝过君主您赏赐的肉,所以想带回去给母亲尝一尝。”庄公听了这话,长叹一声:“你们都有母亲可以孝顺,唯独我不行!”

颖考叔故意装作很吃惊的样子问:“主公的母亲尚在,怎么不能孝敬呢?”

于是,庄公便把和母亲结怨立誓的事情告诉了颖考叔。

颖考叔是有备而来,出主意说:“既然主公提到和母亲黄泉相见,那我们就掘地见泉,建一间地室,您和母亲不就可以在里面相见了吗?”

郑庄公一听,这主意不错。于是,在国都挖建地道,最终和母亲在地下见面。

兄弟相残——母亲偏心引发的战争 | 课堂内外

这就是历史上“掘地见母”的典故。两个亲兄弟因为母亲的偏心,引发了一场战争和弟弟的离去。

这件事,史书上对弟弟共叔段的责备比较多一些。但是事情的罪魁祸首应该是他们的亲生母亲姜氏。生孩子难产,让母亲受罪,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可是,因为孩子难产,当妈的就恨这个孩子,这样的事就不多了!这位贵族母亲平时养尊处优,娇生惯养,一点亏都不能吃,一点罪都不能受,谁给她一点罪受,就恨谁。儿子难产,并不是儿子的过失,她也要恨,而且恨得那么持久。富贵的生活,让姜氏连母亲的天性都凉薄了。富足、娇贵,造就出无情、偏执的母亲,从这一点上折射出了那个时代,贵族的狭隘和自私了!

兄弟相残——母亲偏心引发的战争 | 课堂内外

李山老师评点

兄弟相残——母亲偏心引发的战争 | 课堂内外

历史上兄弟相残,郑庄公也算开先河的人物。史书上记载这段故事叫“郑伯克段于鄢”。这样记载很有意思,“伯”,就是大哥,说庄公是郑国的大哥。接下来是个“克”字,今天在我们的语言当中,“克”这个字有时候仍然不是个好词,比如“克夫”“克妻”,“克”就是俗话说的“妨人”。所以这个“克”字用得很传神。说“克段”,共叔段,怎么不称他为弟弟呢?因为他不像个弟弟。这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大哥“克”自己的弟弟,但是不说他是弟弟,而是段,他自己的一切做法都不像个弟弟。在哪克?在鄢。“春秋笔法”就在这种叙述中表达了自己的评价。兄不兄,弟不弟,这就是人伦乱了套。

小知识:郑国的来历

郑国的始封祖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名叫友,宣王时受封于郑(在今陕西省华县),就是郑桓公。郑桓公很贤能,幽王时到王朝当了司徒。他看到周室衰弱,戎狄强盛,害怕自己跟王室同归于尽,因此向周王室的太史史伯请教哪里可以避难。史伯告诉他,济、洛、河、颍(yǐnɡ)四水之间虢(ɡuó)、桧(ɡuì)两国所在的地方最为稳固,教他先把家人财物寄存到那里,有事的时候就可以带王室的军队把这片地方占领。桓公按照他的话做了,后来郑国果然得到了虢、郑一带的领土,迁到了东方。西周灭亡,桓公殉难,他的儿子武公掘突嗣位,拥护平王有功,仍做王朝的卿士。郑武公去世后,太子寤生即位,就是郑庄公。

由于郑国本是西周王畿(jī)之内的国家,到东方来纯属是抢地盘的,所以郑国与东方的老诸侯国如宋、陈、蔡、卫等存在矛盾,经常互相征伐。同时,由于周平王需要倚重正当崤函要塞的虢国抗击西戎,所以也想让虢公来王朝当卿士,这也引起了郑庄公的不满。因此,郑国和周王室之间也有矛盾。但是由于郑庄公很有能力,郑国在春秋初期一度成为东方诸侯中的小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