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小姐是一位OL,来就诊时的主诉: 左边臀部不明原因的弥漫性疼痛、深层的酸胀感,而这样的不适在天气转变时特别明显,透过臀部肌群的拉筋会稍微舒缓一些,但效果不佳,而且感觉压不到痠痛的点。 C小姐工作时,需要长时间坐着,有时一忙便数个小时无法起身。奇妙的是,坐着时反而比较好,一旦站起来后反而臀部的症状会变得更加明显,长时间行走也会使症状加剧;除此之外,躯干前弯、右侧弯与右旋时会使臀部的紧绷感上升。 为此,C小姐尝试过吃药、仪器治疗、推拿整脊,也有做重量训练、上教练课强化身体机能,但症状都没有实质改善。在做蹲、硬举等动作时的发力不顺而且活动度做不完全。 步态与姿态 如图一、二,C小姐属于腰椎过度前突(lumbar over-lordosis)伴随骨盆前倾、X 型腿,小腿过度紧绷等问题。行走过程可观察到两侧都有骨盆下坠(pelvic drop)的现象,也就是Trendelenburg’s sign,就像走台步一般。 过头深蹲可看到双手无法维持位置、骨盆右移、躯干旋转等现象。 图一、不良姿势 图二、步态过程的骨盆落下 (Trendelenburg's sign) 我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在一系列的理学检查过后,判断C小姐属于梨状肌症候群(如图三),但非典型症状! 图三、梨状肌与受压迫的坐骨神经 而此时此刻的梨状肌处于
梨状肌的紧绷又可能造成坐骨神经的压迫而产生神经性症状。 所以其实也不该继续做臀部的拉筋喔,反复造成损伤,却又无法充分休息,底下的神经也在哀嚎啊!于是,天气变化时循环变差,酸痛便更加明显了。 过度前倾的骨盆,也导致髋关节的轴心偏移,活动严重受限且周边的肌肉也无法正常发力,此时锻炼的效果不佳,而这也是症状一直无法消除的主因。 图四、梨状肌此时为骨盆后倾肌群的状态 治疗如何进行呢? 经过前面的问诊与姿态、步态观察后,进一步做了动作测试与理学检查:
于是选择将前倾的幅度减轻,让梨状肌与坐骨神经减压,再给予神经松动促进神经循环与降低敏感度。最后给予呼吸调整、核心启动与臀部肌群的诱发。 ★在三次治疗后,困扰C小姐许久的症状便几乎消失了,教练也告诉她深蹲、硬举的动作品质上升了! 后续该如何预防?
迷思: 骨盆前倾就是有问题吗? 其实一个人不管是骨盆前倾、骨盆后倾、摇晃背等各种千奇百怪的体态,都可以有问题也可以没问题。
姿势可能反应出来的只是这个人的生活或工作习惯、型态,可能是当下最符合他需求的,可能是身体为了保护某些东西而出现的反应。 所以,除非检查出身上的损伤会受到姿势的影响,我们再权衡是否需要调整,才能找出正确的原因!可别错怪你的姿势了 原文来源于:動晰物理治療所 推荐 美国BackJoy贝乐宜美姿垫 护腰颈椎美臀坐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