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不周山

 zqbxi 2020-07-11
     “共工怒触不周之山”,绝对算得上是中国神话故事中,最为惊心动魄的壮举,前人解释多从自然灾变角度入手,或求之于地震、或归于陨星,而对于其中蕴涵的与原始天文学的含义只字不提,因此南辕北辙。

       康回,一个解释为即水神共工;凭怒,盛怒也,整句话在问:共工一怒之下,为何大地向东南方倾斜?只是,当时的屈原也没法解释这个问题,只能报以一声悠悠长叹!

       在这个故事讲述之前,先构建了宇宙景观,天地由阴阳二气构成: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凝滞为地。然后,便将“日月星辰移焉”与“水潦尘埃归焉”归结于共工怒触不周山,从而导致的天、地倾斜!这般用故事演绎解释自然现象,虽是民间口头传统中司空见惯的套路,但自然与天文也并非凭空捏造。


不周之山在何处

       周,本义:周密, 周到而没有疏漏;不周,即不圆满而残缺 。因此,不周之山,直译过来就是:不周密的山或者说不完整的山。

第一处,在《山海经·西山经》中:

      “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毗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其源浑浑泡泡。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

      不周之山 ,在[郭璞注]中写道:

     “此山形有缺不周帀处,因名云。西北不周风自此山出”,也就是说,不周山的名称,出于其山形不是封闭而是有一个缺口在西北方,西北风从此吹过!

另外一个记载,出自《山海经·大荒西经》: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

      这里的“不周负子”其实就是“不周”,负子二字有可能是衍变之文,在郭璞的注释中亦只释“不周”。就是说,在西北海以外,大荒的一个角落,有座山断裂而合不拢,名叫不周山。

两个经文有共同之处:

      1.不周之山,均地处西北方位。2.不周之山,因其山形有缺、不合而得名。而一个矛盾在于:争斗的起因有两种,其一为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其二为禹治洪水、逐共工,杀其臣相柳于不周之山!虽然对象不同,但说到底无非是炎黄斗争神话的余绪而已!

西北曰不周

       在《淮南子·地形训》中,历数了八方之山,称“西北方为不周之山”,也就是说西北方之山就是不周之山;巧的是在《淮南子·天文训》中,叙述八节来风时,又称“阊阖风至四十五日不周风至”,西北风为不周风。

这一运动是从西北方开始,历经东升、南中、西流之后,纷纷坠落于西北,所以才有了“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这一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与公转引起的,古人不知,所以才将共工拿来做了替罪羊!

不周山所在地

1、不周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据王逸注《离骚》,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训》均考不周山在昆仑山西北。相传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但不周山终年寒冷,长年飘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达。不周山具体在哪里有多种说法,最常见的说法是帕米尔高原。

2、不周山因何命名,是否与“周山”对立存在,不得而知。但是不周山象征着不完整、灾难。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不完整、灾难的集合体。这个神秘的不周山在什么地方,今天的人不知道。因此,所有的山都成了不周山,人对土地产生了泛敬畏。

3、“不周”出自山海经的《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署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

4、就是说在西北海之外,大荒的一个角落,有座山断裂而合不拢,名叫不周负子,有两头黄色的野兽守护着它。有一条水流名叫寒暑水。寒暑水的西面有座湿山,寒暑水的东面有座幕山。还有一座禹攻共工国山。

共工怒撞不周山

        颛顼世系属黄帝,因此共工与帝颛顼为争权夺利而引发的帝位之争,也可算作炎黄之战的继续。帝颛顼认为,他是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共工不能自作主张。于是,颛顼与共工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

       共工在力气上比颛顼要强,但他却不如颛顼有智谋。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鼓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残暴的共工败给了颛顼,恼羞成怒,不肯善罢甘休。他一怒之下撞向不周山。

        一声巨响后,不周山被共工猛然一撞,立即拦腰折断,整个山体崩塌下来,结果是“天柱折,地维绝”,西北方的天空倾斜,因此日月星辰都落向西方;东南的陆地下沉,所以大江大河都从西向东,流入大海。在此之后,女娲不得不取石补天以重新稳定宇宙万物的秩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