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工怒撞不周山的历史记载,史不绝书

 见青黄 2022-09-18 发布于河南

最早记载“共工怒撞不周山”这一上古传说的古籍是《列子·汤问》:“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颓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列子》又名《冲虚至德真经》,是战国前期列子与其弟子门人所做。

文章图片1

“共工怒撞不周山”真实历史背景又是怎样的呢?请看早于《列子》成书的春秋时期左丘明撰《国语·周语》∶“昔共工弃此道也,虞于湛乐,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坠高堙庳,以害天下。皇天弗福,庶民弗助,祸乱并兴,共工用灭。”(韦昭注∶“贾侍中[按:指后汉贾逵]云∶共工,诸侯,炎帝之后,姜姓也。颛顼氏衰,共工氏侵陵诸侯,与高辛氏争而王也。”)

其实,共工是我国上古带领人民兴修水利的治水英雄。《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因治水有一定成绩在部落联盟中享有威望。

文章图片2

西汉刘安撰《淮南子》不仅引用了《列子》“共工怒撞不周山”的历史传说,还记载了“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历史事实。《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淮南子·兵略训》:“颛顼常与共工争矣。......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淮南子·原道训》:“昔共工之力,触不周之山,使地东南倾;与高辛争为帝,遂潜于渊,宗族残灭,继嗣绝把。”

东汉王充撰《论衡》也有两处引用,《论衡·顺鼓篇》:“传又言,共工与颛顼争为天子,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女娲销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之足以立四极。”《论衡·谈天篇》:“共工与颛顼争为天子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天不足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足东南故百川注焉。

唐代类书《琱玉集·壮力篇》:

共工,神农时诸侯也,而与神农争定天下。共工大怒,以头触不周山,山崩,天柱折,地维绝,故天倾西北隅,地缺东南角。

《史记》唐代司马贞补《三皇本纪》∶“当其(按指女娲)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

南宋罗泌著《路史·发挥》:所谓共工触不周,地维为绝,天柱为折,是言大乱之甚。所谓女娲补天,乃指平共工之乱,功犹“补天立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