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不是补天,而是比大禹更古老的治水女神 每个民族的神话里都有一个伟大的母亲的形象,埃及的伊西斯、希腊的盖亚,在中国神话中,最有资格算得上母神的莫过于女娲。传说她是伏羲的妹妹和妻子,二人都是人身蛇尾的形象,多出现在汉代的砖雕或锦帛上。伏羲一手擎日,日中有乌,一手执尺,女娲一手捧月,月中有蟾蜍,一手执圆规,双尾交缠,手上的器物表明他们受工匠的崇拜,被视为匠艺的代表神。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絙于泥中,举以为人。”这说的是最早世界上本没有人,女娲捏黄土造人,然而造人的工程太过烦劳了,女娲就用了一种比较偷懒的方法,将一条绳子沾满泥浆,然后甩出去,成为一些比较粗糙的人。据说这些造得比较随意的人及其后代,资质禀赋皆比那些女娲用手精雕细磨的人要差许多。女娲造人虽有不公道的地方,但创造生命毕竟还是至高至伟的功绩。 伏羲女娲像,图中女娲执圆规,伏羲执角尺,二神双尾交缠 这一传说也从侧面证明了女娲和手工艺有分不开的关系。毕竟在原始时代生活,除了耕种和打猎,制作工具和生活用品也是必备的生存技能,想必当时的每个人都具有一双巧手吧。另据《淮南子·说林训》说,女娲造人时许多神灵也来帮忙,黄帝造了阴阳(男女)两种性别,上骈负责制造耳目,桑林制造手足等。完成了造人工程后,女娲又设立了男女婚配的制度,使人类得以繁衍,因此女娲也被作为媒神崇拜。 除了创造人类以外,女娲另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功绩。相传上古时候,水神共工和父亲火神祝融发生了一场大战。后来共工被祝融打败,愤愤不平,所以撞倒了天柱不周山(不周山应该是被共工撞坏了以后才转叫“不周山”的,原名不得而知),导致天空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滑向同一方向,大地向东南倾斜,泥水涌向东南,形成大规模的洪水。女娲炼五色石补苍天,斩杀大鳌来支撑天空,平息了灾难,拯救了黎民百姓。这段材料见于唐代司马贞所著《三皇本纪》,茅盾先生在却指出这是由两个故事生拼硬凑而成的产物。 汉代《淮南子·天文训》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同书的《览冥训》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滥焱而不灭,水浩漾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女娲补天 明明在同一本书中,共工怒触不周山和女娲补天却被分开在两篇中说,故可以猜想两件事情未必有关。再考察春秋战国时的《列子·汤问》:“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天)阙(通“缺”),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由此可知,女娲补天在前,共工怒触不周山在后,且共工对抗的对象原本为颛顼帝,而非祝融。没准共工撞倒的不周山还可能是女娲用来支撑天空的鳌足之一。 司马贞大概是看见女娲补天的故事中没有交代往古之时四极为何而废,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又未交代后续如何治理,一个没头,一个没尾,索性接在一起成为一个故事。把不同神话糅合在一起也是常有的事情,然而司马贞没有隐藏好接缝,露出了破绽,试问:如果只因为共工撞倒了一根天柱,女娲又何必多费力气,立了四根鳌足呢? 女娲的功劳名为“补天”,我以为实际上是治水。在埃及的楔形文中,“天”写作一个向下的盖子,底下由四根柱子托住;“雨”写作这个盖子塌下来,被四根柱子刺穿的样子。说明在古代埃及人的想象中,下雨就跟天塌了一样。 埃及文字中的“天”和“雨” 印度神话里面有一个故事说,恒河原本是流淌在天上的圣河。阿逾陀城国王跋吉罗托的祖先曾犯下罪恶,死后不得升入天国,除非用恒河水洗净骨灰。为此,跋吉罗托苦行了一千年,用这份功德交换一个心愿——让恒河水流到人间。恒河女神很想答应他的请求,但是又怕天河一泄而下会冲毁大地,所以令跋吉罗托去请求湿婆神的帮助。湿婆神早就知道跋吉罗托的苦行,深为感动,同时让恒河流入人间也是造福世界的举动,于是答应了帮助跋吉罗托。湿婆登上喜马拉雅山顶,当恒河女在天上打开一道缺口,使河水倾泻下来,湿婆用头顶住水流,水就分成好几股,顺着他的头、身体,以及喜马拉雅山缓缓的流向大地,最终注满大海。跋吉罗托的仙人们也因为沐浴到恒河水,灵魂得以升天。 湿婆神用头去挡住天上的缺口,颇像一个补缺口的动作。大河始发于高山,古人看见河水从直插云霄的雪峰上流下来时,必然会产生恰似李白一样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联想。当恒河泛滥时,古达印度人就想象天上裂开了一道大口子,导致天河飞流直下,幸好仁慈的湿婆神用头去顶住缺口,将水分流,减小了水流的威力。 湿婆神,虽然被称为“毁灭之神”,实则仁慈 在中国神话里,则表现为母神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其(天)阙”,完全的把缺口堵住,还“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龙乃水属,是水中的精怪,既能行云布雨,滋润土地,也有兴风作浪,戕害百姓的。所以很多治水神话皆和斩杀恶龙(或蛟,蛟属龙属)连系在一起,如:李冰的二儿子斩蛟的故事。此处的黑龙无疑也是为害一方的凶兽,所以被女娲杀掉。巨鳌可能和黑龙蛇鼠一窝,所以女娲砍了它的四条腿,顺便用来立四极。炼五色石和积芦灰两道工序说明女娲治水不是乱治,对石头、泥料非常的讲究,这极有可能是来自先民的劳动经验,但是经过神话的加工,已经辨认不出原来是什么样的工艺了,但至少能够说明女娲传说和匠艺脱不了关系。 另一个证明女娲和洪水有关系的材料我在《方舟和大洪水:一个广为流传的神话》已有谈及,在我国西南苗、瑶神话中讲道:女娲和她的哥哥伏羲是两个普通的人类孩子,他们事先接到雷神的警告,知道大洪水将要到来的消息,躲在一个大葫芦里逃过了此劫,成为唯二幸存下来的人类,后来女娲在哥哥的请求下,和他结为夫妇,孕育出新的人类。这个神话正好和《旧约》中的诺亚方舟与大洪水的神话不谋而合。 从这些神话看来,中国古代可谓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大洪水在女娲时代发生过一次,在共工时代发生过一次(不知后事如何),大禹治水的时候又是一次。治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但凡治水神话中的英雄总是男性。女神治水在世界各族神话中可谓独一无二的景象。再拿中国神话中最著名的治水英雄大禹和女娲比,按神话的谱系算来,女娲也比大禹早好几个世代。女娲身兼造人和治水之功,想来在古代神话中必然是个极伟大的女神,可惜现在遗留下来的材料太少,已经无法还原其全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