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在平时,任何病情都可以去医院解决。但关键时刻,比如今年疫情期间,就诊困难重重,很多人在封闭期间却有急症,但不好去医院。这个时候采取有效措施,则可以化险为夷。今年疫情期间,表弟一家四口同一天发烧、两个肺炎,都是我用中药紧急救治才转危为安。而大妈上吐下泻急性胃肠炎差点休克,也是迅速赶去处理才化险为夷。这一点,很多有过病情危急经历的人,就会更深有体会。说白了,有时候,有医生就有命。正确的方案就有命。这也是很多家族有意识的培养家族中人有医生的原因之一。 本硕博连续攻读,由于学习时间较长,长时间不能工作,收入很少。哪怕是参加工作,刚开始的前10年也只能温饱。尤其是中医,大家习惯相信老中医,年轻中医的经验资历都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和历练,大家认可需要很长时间。一般最少十年以上坐冷板凳。要耐得住寂寞,要忍受得了清贫。 随口说一句,很多家境贫寒子弟,不要学习什么酒店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医疗保险等看着高大上的专业,哪些基本都是一毕业,就失业。填报专业,尽量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不要调剂。一旦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想更换,难,难于上青天!一生被毁! 哪些人适合学医?哪些人不适合学医? 1. 学医首先要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要有研究探索精神 要有一颗探索发现的心,对自然规律充满好奇心。总想研究清楚其规律。 2. 喜欢学习,爱看书 从小喜欢看书,不用别人强迫,就喜欢看,而且为了弄清楚一些问题,喜欢不断的自动自发的去找相关资料深入研究,尤其是哪些在常人觉得枯燥无味,特别费脑筋的研究资料。自己却研究的津津有味,特别享受。哪就很适合学医。 3. 逻辑思维能力强 思路清晰,条理清楚,逻辑推理能力很强。无论中医西医,都需要很多逻辑分析能力。这些在数学、物理、化学方面比较强的人,就比较适合学医。很多人以为中医只需要记忆背诵,就可以的想法,是有点简单了。实际上,在我看来,中医辩证论治更是需要非常严密的逻辑推理分析的能力。 4. 学中医更需要知识广泛,有格局,要喜欢中医传统文化 学西医需要人聪明就行,只要脑瓜聪明,好学就能学好。 中医则不同,需要智慧。基础知识部分只要古文擅长,就可以迅速掌握,但其中的知识积累与沉淀,需要阅读大量的古代经典。需要结合临床,反复验证体会。 和西医的标准化规范化学习不一样,中医需要领悟。需要爱思考。爱总结归纳。也需要高人指点。现在的情况下,遇到知识通达,疗效如神的老师,是非常困难的。 5. 无论中医西医,都需要有一颗治病救人的心。 这既包含热爱生命、普世救人的心,也包括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决心。 也要有一颗临危受命,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担当之心。大灾大难面前,医生就是战士。白衣执甲,义不容辞。守护国家,守护亲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