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那些事儿

 全球影视频道 2020-07-11

1.电影显得很样板,缺少某种生命性的东西,几乎我们看见过的样板性的镜头和例子都被运用到了孔子的身上,当你看到孔子在回到阔别多年的鲁国的时候,还特别在城下感慨,自己的弟子只是站下下,而他就得专业煽情一下,然后再把后面关怀他篡改历史写出的鲁本《春秋》自己那番议论我看了就吓了一跳,莫非圣人如今安在,脊背发凉,不过还好马上他就死了,我想不通为什么还有一定写他得死,难道是为了和那个季孙斯来个对比,我觉得没必要,后来我才明白,是为了厚礼的那几行字。一路看下来,走出电影院还有人喊,看不懂,太深奥了,我听了差点没晕死。以导演的实力,她想搞点深刻的东西很难,但是我们可以说,的确有普及教材的作用,虽然还不好。真个电影几乎全都是样板情节和镜头,这样电影就拍不好了。样板情节都是脸谱化的,更不没有什么地方能发挥,也就限制了电影的生命,让人很难更深入的去感受电影,去理解些什么,也同样让电影思想的拔高被死死得压了下来。全部电影中也子见南子尚有几分亮色,不过这样的亮点很少,反而有承托功效,失败太多。

2.看得出来编剧貌似也在坐着自己的努力,但是剧本在很多要求下没限制得很死,同时个人认为剧本准备的时间就不够多,孔子要拍得好些,合格的剧本至少要准备3年。电影中编辑也在努力去体现人物的精神性的东西,但是对于孔子却很难,如过走老路,排人物所谓的事迹,那么基本上没什么好看得,也确实不好表达出什么来,但是还是通过子见南子,子见老子这种桥段通过人物语言给人传递了些思考孔子一生的角度。可以让我们去思想历史中存在的孔子   。可是中间冒出来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我的孔子形象小了一大截,说子产名言的是孔子吗?在看着害怕灾难从卫国离开的样子,孔子这样子和后来的儒家许多名士誓死如归的人比起来,后人到真比前人强好多。

3.而且我突然生出一个概念,孔子的国家观念太强了吧,难怪对于鲁国失意是那么的耿耿于怀啊。其实儒家就是这样,一个人给一群理想主义者们指出了一条路,然后有无数的理想主义者走上了这条路,他们最终因为有利用价值而被社会认可,于是儒家就从此生生不息。也序,孔子真得不是那么神,人们神话太多太多了。

4.电影中多数时间都在讲孔子的早年从政,但是没有细细勾画当时社会背景,没有更深得阐释孔子思想的形成,甚至是其更精髓的东西,而是讲述他的失败的从政生活,作者说要体现什么什么,我觉得这些很奇怪,如果说要体现孔子任何一样才能的,其实都显得有些表现太过平庸了,根本谈不上有多少表现力,唯一算是成功得,那也就是孔子语言小机制,前面所有的一切不过是为给后面的地方作铺垫用,说明孔子为什么要周游,充其量也稍稍体现孔子天行健精神罢了,可是孔子一身最要紧的最值得称颂的,是讲学教育和周游列国,可电影中这却没有成为重点,未来故事好看,商行化处理很让人蛋痛,可能为了怕人们会觉得你老讲好看得,不说人们知道的重点,哟些有知识的群众铁定不乐意了,于是就敷衍下,孔子周游列国,处理的很垃圾,简单,枯燥,而且很样板很样板,几乎没有生命力,我其实很想说,你让孔子两弟子死到底要说什么,说证明孔子爱弟子,活着孔子教育有成功,出了好弟子? 可犯得着吗,后来的孙季斯想印孔子回鲁国,不过是因为国家衰败,需要人才,而他认为孔子是个大人才,而这浓墨重写,可其实最多对看不透的观众朋友来点所谓的安慰,也给所谓的圣人挽回点面子。孔子你到底样讲什么,电影就是电影,你要做公家的样板,又要作好看得通俗讲故事,取悦观众,又要表达思想,作电影兼顾多但是一样也没作好,失败得要死。最要紧的失败是在拍孔子,这么重的题材,我觉得这事关中国电影人得声誉问题了。手机电影

5.我其实想问问,我们的导演对孔子了解有多少,做电影的人,对孔子的敬重又有多少。

6.孔子的低分是很多人都会给的,骂的确实也够火,电影的确不好,虽然是想要表现些好的东西,伟大的东西。可是做得太失败了,如果我们不去联系到真实的历史中得孔子,故事也不是那么成功,顶多是平庸。而孔子如此厚重的东西,作到这种水平,的确无话可说。毕竟,群众和历史会说明问题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