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灵运《山居赋》浅读之九

 碎玉h43ve28g9l 2020-07-11
原文:

近南则会以双流,萦以三洲。表里回游,离合山川。崿崩飞于东峭,盘傍薄于西阡。拂青林而激波,挥白沙而生涟。双流,谓剡江小江,此二水同会于山南,便合流注下。三洲在二水之口,排沙积岸,成此洲涨。表里离合,是其貌状也。崿者,谓回江岑,在其山居之南界,有石跳出,将崩江中,行者莫不骇慄。盘者,是县故治之所,在江之[][]用盘石竟渚,并带青林而连白沙也。】

碎玉浅注:

会,同汇。萦,回旋缠绕。崿,山崖险峻。崩,崩塌。峭,又高又陡之山。盘,盘旋。傍薄,盛大貌;巨大而充满貌。阡,山丘中多为南北向小路。拂,轻轻飘过,甩动。青林,指青郁的森林,云烟,云雾;苍翠的树林。激波,激起波澜。挥,挥动。涟,风吹水面所形成的波纹。涨,原意水面高起来,借为使之高、大。回江,迂回的江流。岑,小而高的山;崖岸;寂静,寂寞。骇惊惧。,发抖,因害怕或寒冷肢体颤动。盘, 垒、砌竟,终了,完毕;到底,终于;整,从头到尾;居然。


碎玉意译:

靠近南边的双流有剡江(溪)、小江(十八都江)在此汇流,因三江回旋缠绕相连在此形成三片渚洲。水流在表面和深层各自回旋,(远这望去)若即若离的山川隐约可见崖险峻欲崩塌似的飞耸在东边又高又陡之山岩上,巨石犹堆砌起般盘旋在西边山丘小路中。风轻轻飘过青郁森林,如同激荡的千层绿色波澜,就连洁白河沙也被挥舞、翻滚出一道道沙流与层层涟漪。(谢灵运自注):双流,是指剡江和小江,汇合于此山的南边,合流后再流向下游。三片沙洲在二条河流汇合的三江口,河中泥沙堆积成渚岸,使这几处的陆洲慢慢变高变大。(三片沙洲)或表或里,若离若合,就是现在河流的真实面貌与状态。“崿”者,就是悬挂于回旋河流岸边那险峻的山岩。在其“山居”的南界,有巨石似蹦跳而出,行将要崩塌到江中。从这里经过的人无不感到惊惧而发抖。所谓“盘”,是始宁县以前的治所,在江流之岸用盘形巨石所垒起的而成的水中小陆洲,并连带着茂盛的青翠树林和堆积的白色河沙。


碎玉引玉

这里描述的是三江口的壮丽风光。三条江水把这里分割成三片绿洲,地形复杂,飞崖石礤,乱石崩天,急流漱滩。贺循(260319)《续会稽记》载:自顺帝永建四年((公元129年)置始宁县后,因屡遭水患,于东晋初移县城于江(剡溪)之东岸。谢灵运这段文字中“盘者,是县故治之所”,说明此时县治又近迁到另一地。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所修的《一统志》称:始宁县时治在今丰惠镇西南五十里”,按今地图,丰惠至嵊州三界镇直线距离恰好为五十里。万历《绍兴府志》亦称“三界市……即汉始宁县地”。三界主街称始宁街,镇北仍保留有代表县城的城隍庙、钟鼓楼遗迹。始宁自置至废,县治一直在今天的三界镇,恐不完全符合史实。如“于东晋初移县城于江(剡溪)之东岸”、盘者,是县故治之所”。但是三界曾为始宁县治可确信无疑。唐贞元廿年(804年),三界洪水复淹,冲毁官巷民宅,原官巷冲为今之剡溪,原流三界弧形之古剡溪,也因水流改道泥沙淤积,至今成了三界的小粮仓——白沙畈。

谢灵运于南朝宋元嘉二年(425)的《山居赋》,可称作“始宁县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