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子良将中一直划水的一员,打酱油打了一辈子,最后被同僚害死

 思明居士 2020-07-11

三国时期,各大势力之间战乱不断,彼此攻伐,有的势力今天崛起,明日就消散。可以说,三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残暴的时期。

但越是到了乱世,机遇也就越多。有的人在怨天尤人,悲悯世间为何如此残忍,人生为何如此艰难;有的人审时度势,抓住乱世之中不可多得的机遇,期望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

五子良将中一直划水的一员,打酱油打了一辈子,最后被同僚害死

为何说三国这一让人绝望的时期却也是一个机遇良多的时期呢?答案在于各路势力庞大的诸侯为了能够壮大自己的军事武装割据势力,纷纷在天下光罗有识之士,以期帮助自己达成霸业的理想。所以,只要一个人有足够的能力被他人赏识,那他就很可能从此平步青云。

三国时期蜀汉势力君主刘备就是这么一个典型人物。原本只是一个小老百姓的他,空有雄心壮志而不可得,却在机缘巧合之下遇见关羽和张飞这两位以后成大器的将领,三人知趣相投结拜为兄弟,刘备就成功拉拢了两个愿意为自己赴死的死士,而且还都是以一敌百的存在。

五子良将中一直划水的一员,打酱油打了一辈子,最后被同僚害死

其后,又前去拉拢了"卧龙"先生诸葛孔明,成功为自己的一生霸业打下基础,又顺利招揽凤雏,一时之间,拥有卧龙和凤雏的刘备已经成为各方势力不容小觑的存在。

还远不止如此,卧龙和凤雏都只是智囊团,在军事力量方面,刘备还拉拢了赵云、马超、黄忠这三位大将,与自己两个兄弟关羽和张飞组成了蜀汉集团的排面阵仗—五虎上将,为其攻城掠地立下汗马功劳。

而且这些人都受到了刘皇叔独特人格魅力的感染,纷纷愿意为其大愿而奉献自己包括生命,蜀汉集团虽然实力是最弱的,但也是最团结的,在一起拧成一股绳努力的。

五子良将中一直划水的一员,打酱油打了一辈子,最后被同僚害死

就不说关羽和张飞对自己的兄长是如何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像是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权倾一时,甚至刘备还说过自己儿子不行就让他来替代的话,但是诸葛亮仍然尽心尽力的辅佐,且为了完成主公遗愿而操劳过度累死在丞相之位。

赵云也是如此,虽然跟着刘备这么多年都没有得到重用,但却一直是刘备的金牌贴身保镖。当年为了救下主公的孩子,面对曹魏集团的千军万马毫不慌乱,七进七出终于救出,年老之际还拖着自己的老迈身躯为蜀汉打拼,成功斩断失利蜀军背后的追兵。

刘备算是一个用人界的旷世奇才,不过他的死对头—曹操,也毫不逊色。

五子良将中一直划水的一员,打酱油打了一辈子,最后被同僚害死

后世对于曹操的评价,很多都是褒贬不一的,有说他乱世之枭雄,有说他奸诈小贼一枚。但不管怎么说,曹操都是当年实力最强悍的武装割据势力的统领,旗下像是张辽、夏侯惇等以一敌百的大将也是不少,而且刘备有五虎上将,曹操也有自己的五子良将。

不过这五子良将之中,却有一个非同寻常的存在。他是真正的一个混子,做什么事都要混水摸鱼,面对强大的敌军,立马就会甩锅,让别人面对。他虽然贵为五子良将,还是里面活得最久的,但是他一生的战绩与其余四将相比,那根本就是没眼看,别说个人战绩几乎没有优秀的,合作的也基本都是蹭别人的光。这个人,就是张郃。

当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可能会有很多人有疑问,这个人是曹魏集团非常知名的一位历史人物,而且对他的评价都不错啊,为何他会是混水摸鱼的呢?

我们一起看一下张郃这一辈子的光荣人生吧。

五子良将中一直划水的一员,打酱油打了一辈子,最后被同僚害死

张郃最出名的是他两次不战而降,而且这两次投降的间隔时间,都不到十年。这第一次投降,直接是他在三国中的出场方式—张郃最开始供职于韩馥,结果被袁绍集团直接吞并,而张郃面对当年最强大的军事集团的时候,就立马投降,依附于袁绍。

之后,便是鼎鼎大名的官渡之战了。此战,直接把实力雄厚的袁绍集团打没了。而张郃这次更厉害,眼见败局已定,但袁绍集团还在苦苦支撑时,张郃就已经投降于曹操了。

曹操不是傻子,看到张郃这样投降,并没有重用他,一开始只是让他当个小官,跟在张辽大将屁股后面跑。

五子良将中一直划水的一员,打酱油打了一辈子,最后被同僚害死

此后,由于曹操势力扩大,缺少人手,张郃开始被任用。一开始他还打了个硬仗,想直接偷袭刘备集团,却被张飞直接打趴。面对这个黑面大汉,张郃无论是武力还是军事,都比不上。

张郃能拿得出手的战绩也就只有击败实习生马谡和东吴将领了。这两次,一个对方实力不行,一次还是偷司马懿的功劳。而且这一次,直接让日后司马懿找了个机会骗张郃打败仗,死于蜀军乱箭之下。

对张郃的任用,可能也真的是曹操实在缺人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