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值得所有家长看的纪录片:反省吧,家长们! 10年跟拍5个孩子,巨大反差,暴露了中国家庭最大的心酸 网...

 墨子语 2020-07-11

10年跟拍5个孩子,巨大反差,暴露了中国家庭最大的心酸

网页链接  

还有这个,是幼儿园园长十年后的“反思”,您看懂啥了?学会了怎样处理孩子的问题吗?都萌萌家庭,据说家长学会的,是要给大女儿更多的关注和爱。别光去照顾小女儿了,真是“智慧父母”,“智慧教育家”[为什么]

网页链接

这个记录片不错,对当家长的人,挺有参考价值的。可惜只拍到了13岁,最考验人性和前期教育问题的青春期刚刚开始呢,大问题还在后面。到了18岁,23岁,这些孩子与幼儿园你看到的样子相比,差距会更大。

      中国的家长,最好都认真看看这部纪录片。因为——这很可能就是你的未来,你做好了准备没有?我出来解析一下,价值万金,可能会拯救你们家庭未来的解析。因为外面的教育专家,根本不懂造成这种情况后果的原因是什么。没人真理解为何孩子长大后会有这种变化。

     这里面介绍的前面的两个孩子,都是被娇宠的,情感行为无能型的孩子。两者都是被娇惯的,只是两个人的娇宠方法不一样,因为他们表现的不一样,男生会让家长焦虑,女生会让家长得意。

   他们上的这个幼儿园,也是以“娇宠”而不是以“次序”为教育的糊涂幼儿园(什么次序教育?帮助孩子将来正常融入社会的教育?好好学习日本的幼儿园就知道了)。这是一个崇尚自由和爱的,院长老师们对孩子富有爱心,耐心,教养方式极其宽松的幼儿园。第一个调皮的孩子,长大后变成了迷茫的孩子。为啥?他的调皮,故意干坏事,是因为他内心缺乏次序感,他缺乏男性榜样。他需要权威来崇拜,跟随,学习。所以他故意干坏事,需要看到他的无法无天,有没有真正的权威出来,让他崇拜和服从,跟随,也想通过这种方式,了解有没有必须服从的社会规则。但我们这个非常的娘娘腔的社会和家庭,只让他觉得不对劲(的确不对劲,因为社会现实不是这样的),他从小没有学过规则和尊重的,任性的孩子,不会跟周围人进行正常的交往,对于他的行为,周围人要么忍耐(亲人和老师),要么排斥他,不理他。他其实无法正常融入社会。他更可能会在以后的任何日子里遇到外界敌意者的强烈打击,然后---—他就完了。他知道失去了爱他的人的保护,他就啥都不是。他长大后自然压抑,内向,害怕,更加不敢走向世界。如果从小教了他人级互动规则,他就知道按照规则做事就好,就会受欢迎。反而会积极参与世界,融入世界。

     我儿子小时候,大概是18年前,大约就是三四岁的样子,也是胡乱做事的。有一次发脾气乱砸我的东西。我也没抽他,骂他,只是友好地,理性地把他最喜欢的遥控汽车,当他的面砸了个粉碎。然后让他把碎片收拾好。当时价格大约是500元左右,是他最贵的玩具。我告诉他:你咋样对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你。就这个规则。从此之后,他再也没有这种砸东西的坏脾气,我也没有再给他买过新的遥控汽车。我认为:500元教他一个规矩,太便宜了。现在这孩子很容易与周围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大家都很喜欢他。因为他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人际互动方式。

纪录片中,这个捣蛋的孩子,教育方式就是把他最喜欢的东西也丢进垃圾箱,你看他会怎样?但纪录片中看到的,都是他负责捣乱,别人来负责收拾残局,爱心无限,培养出来的就是不负责任的坏蛋,或者是负不起责任的软蛋。两种极端,就是不可能是正常人。这孩子的妈妈,就是我说的全职妈妈,没有自我的女人。她用牺牲自己的方式,让孩子变成了废物,这代价可够高的,这孩子看来,未来啥事都干不成的,情感无能,做事情无能,读书也不会有啥好结果,他不可能开创自己的世界,尽管他小时候表现出了开创世界的愿望。

     第二个乖乖女儿,跟父母感情很好的哭宝宝女儿,长大了变得很冷漠,不关心家人。父母觉得很怀念她小时候哭着喊着离不开父母的样子。其实这个孩子,跟第一个孩子一样,也是“情感无能,行为无能”的孩子。也是一样的,自控力很差的孩子。只是男生用破坏来吸引人注意,希望找到“权威行为规则”。而女生用“哭泣”来表达情感和行为的无能。小时候这很正常,老师和家长,慢慢教育她,就行了。哭泣的时候别理她,让她觉得哭泣无法达到要求。然后友好地带她,熟悉这个世界的规范意识,原则,这孩子长大了就会正常了。她现在长大了,显得特别的不懂事,对家人冷漠,这不就是情感无能吗?我们学堂现在居然都有家长,送孩子来上学的时候,都在跟孩子在机场玩“抱头相哭”的游戏----你在把孩子送上一条未知的危险世界吗?你在制造孩子恐惧外面世界的心结吗?家长这样培养孩子,必然未来对“外面的世界”是恐惧的,无能的,退缩的。她更喜欢缩在自己的个人世界里寻求安全,长大了可能踢都踢不出去。难道这就是家长想要的结果吗?就是想培养一个宠物吗?

    我们家的小女儿,小时候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也是3岁,我送她去今日学堂明珠班上学了。我们就住在校园里面。她无法适应离开家的生活,每天哭泣,但我们不许她回家,我们也不理她。她当时看上去很可怜,很无助的样子。最后,看看哭泣无效,只是慢慢尝试“走出家庭”,哭了一周后,就会跟小朋友玩了。她当年,对我们总结了一个她悟到的一个人生道理:“爸爸。妈妈,我已经发现了:哭是没有用的!”。对身边哭泣的孩子表示鄙视---这不就是强者哲学吗?遇到问题,我们应该去想办法,而不是哭泣。因为哭泣解决不了问题。这是我们从小教孩子的。她很小就学会了这个道理,成为了一个快乐的孩子(她妈妈总听见她一个人快乐地唱歌,跑进跑出的,常常人影都见不到,只听到她唱歌。因为我们家太大了,院子也太太大了,说这孩子咋每天都这么高兴)。可有些家长,到老都学不会这个最基本的道理。还把“哭泣哲学”教给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更加手脚无措,不知道如何面对“外面的世界”。

     小女儿现在的独立意识很强,很有想法,跟父母关系也很亲热,甚至太亲热了,让她的小朋友就觉得有点啥。她今年12岁,没有出现情感冷漠无能的情况,反而是情商超高,很有伙伴感。她的理想是学会爸爸妈妈的本事,长大后要超过爸爸妈妈(主要好好努力)。明年她13岁,我为她办了一个新学堂,就是正在筹备中的女塾,将培养未来的公主—-不是娇滴滴的公主,而是勇敢,承担责任,优雅大气,有爱心的公主。她的同学,会是一批同龄的,各方面表现都是班上最优秀的女生加入。她们都是三语生,13岁在两门外语上都完胜外语专业大学生。明年开始,一起学习文学,艺术,科学,思维,逻辑,人际关系,中国策论等,做真正的素质教育,精英教育。我认为:女生可以不学物理化学,但一定要学人际关系,心理学等课程。不懂人际关系互动的女人,就不是正常的女人,没有理性的女人,无法成为家庭的支撑。

    我们在这个记录片里,看到的一个发展相对正常的一点的孩子,居然是小时候不跟人玩的小怪人。为啥?其实这个孩子不是怪人,她很有安全感,很善于建立自己的世界,很有自己的次序感,也很有思考力。没有无能和不安全的感觉。相比其他两个本质上是“无能”的孩子,她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安心去做自己的探索,发展自己的能力,不去干扰他人,也不让他人干扰自己,挺懂得“维权”的。父母也对她的探索方式给以了鼓励和支持。这种孩子,就会正常一点了,也只有这种孩子,才能适应巴学园这种'爱与自由教育”的教育。大多数孩子,都是“无能”的孩子,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榜样。有主意有想法的孩子很少,其实也很难带。也很容易被中国教育毁掉。这种孩子,如果小时候就遇到中国不讲道理的强迫性的应试教育,就很容易变成问题孩子,逆反的孩子,压抑的孩子。所以——在中国,不懂教育心理学,分分钟制造未来的灾难。家长才是最需要学习新教育的。

总结一下:大约97%的孩子,是无能性,跟随型的。他们需要榜样,需要学习,需要权威,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关心,也需要规则。这些孩子,如果用“巴学园”,用“爱与自由”。用放任和宽容,教育出来的基本上是废物,无能者。现在大城市中产以上人家,大量培养这种消极无能性的孩子。非常危险。你就准备好养一辈子吧。

大约3%的孩子,是领导型孩子。她们从小就有思想,有主意,会自己寻找成功的路径。她们需要更优秀的教师,能够激发她们创造力和思想的教师和团队,这种人就会成为大人才,比如乔布斯,扎克伯克等人。如果身边没有她们喜欢和崇拜的老师,就给她们“爱与自由”的教育,就是老师和家长承认自己不行,允许她们自由发展。就像是深圳特区,邓领导承认不会管经济,放手。有能力的人自动会搞起来。但不是所有地区,所有企业都适合自由管理。微软,谷歌这样的高科技公司,员工都是精英,可以放开,自由管理,弹性工作制度。但中国的大多数企业,都是必须“加强管理”的。一旦玩“自由放开,弹性工作制”,特别是管吃管住,管发工资,不管业绩,不管考勤,没有规矩,没有制度。或者假装有规矩有制度,就执行不到位(家长天天讲大道理,只奖励,从来不惩罚)。就是灾难了。这些公司,很快就会倒闭的。

家庭也一样:你们家有乔布斯,当然应该实行“爱与自由”的管理模式。您只管当保姆就行了。

但97%的家庭,没有福气拥有这样的优秀孩子。您胡乱去模仿乔布斯的父母?就等着家庭破产吧!您要学的不是乔布斯的父母,就是要当一个最严厉的工头!奖勤罚懒,严格规则,不玩情感游戏。家长自己,不是当爱心满满的无原则保姆,必须成为家庭里面孩子最崇拜,最佩服,也是最精明的领导。你必须带领孩子的团队取得社会的成功,否则家庭就是被社会淘汰的命!

家长圣经:

如果你家中生了乔布斯,请好好呵护,别多干涉。

如果你家里生的是乖乖小白,无能小子,请给规则,示范,指导,好好教育成才。

如果你家里生的是混世魔王,是不守规矩,惹人讨嫌的熊孩子,请拿起你的鞭子。你现在不抽他,将来社会一定会抽他,很可能直接往死里抽。你就想想后果好了。

(孩子状态可能变化,家长可能要同时准备好这三种方案,根本不同情况,区别使用)

附录:补充说明   十几年前,李跃儿巴学园受到中国家长的热门追捧。爱与自由,成为中国中产证明自己档次的标配。与此同时,我在新浪博客发文:反对不懂装懂的娘娘腔教育。认为这不是爱与自由,这是宠物式教育。对未来一代不负责。
我强调家长需要的是精英教育——从小要教自强,自立,再立家,立国,强家,强国。不能当温室里面的花朵。当年,今日学堂开启了第一个幼儿小班,四五岁入读。现在,这个班留下来的孩子,十几岁就可以带班了。小明善,现在是三语高中部西语班的带班老师。小玉尧,去年做天使班的助教,当跟她年龄差不多的学生的小老师。今年,她要去承担新突破班的带班教师任务。家长和学生看到这些学生,跟纪录片里面,十几年前的巴学园学生比比,几乎就是两个世界的人,做着完全不同的事情。这就是精英教育的结果——责任,荣誉,承担,自信,自强,外加快乐。这两个孩子,都是充实的,快乐的,而且是家长们心中”别人家的孩子',我们看不见她们身上的压抑。因为就没有人来压抑她们,精英教育不是奴隶教育,强调自主,自强,而不是服从。跟随。当然不会压抑。应试教育才压抑人性呢。
就在9年前,与纪录片差不多相同起点的班级,小女三岁多,启动了学堂的明珠班,今年她12岁了。阳光,开朗,快乐。掌握流利的三语,每天忙着跟小伙伴演电影,读书,锻炼,自己安排剪辑,还回去带跑步学堂的小朋友学习指导等。与影片中双眼无神和满脸纠结的13岁学生相比,她们也是两个世界的人。相信来学堂看过我们学生的家长,很容易看到这些爱与自由派的教育出来的,被可以的精心呵护出来的学生,与今日系学生的差别。家长要什么孩子,你要去看结果是否你满意的。不要去理论。听理论。理论很漂亮,真懂的人不多。看结果就简单了,傻子也知道差别何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