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谁知道渑池八景包含什么?有什么历史故事啊?

 卓君书馆 2020-07-12
渑池,中州古县历史名城。境内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人文遗存。主要景观为:盟台夕照、天池落雁、韶峰叠翠、周党隐居、利津古渡、桓陵秋草、涧源春涌、渑水晴波等古八大景。
一、盟台夕照
渑池,是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会盟的地方。据《史记》载:春秋战国时,秦昭襄王多次发兵攻打赵国,赵国虽处劣势,但武有老将廉颇,文有上大夫蔺相如,短时期内也是难以征服的。秦在对赵实行军事重压的同时又展开政治外交攻势,以期达到吞并赵国的目的。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秦赵两国议定在渑池西河之外进行会盟。秦赵会盟台历经沧桑,新建碑亭为钢筋水泥结构,地面至亭顶高22米,其中台高14米,碑亭系双层八角挑檐尖顶仿古建筑。台上竖一方柱体石碑,西面为渑池人秦安志书写、赵春芳刻石的《重修秦赵会盟台碑记》,其余三面分别为著名书法家舒同、楚图南、萧劳“古秦赵会盟台”题字。古秦赵会盟台以生动的历史故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古今中外无数游客,留下许多佳话和诗词。夕阳之下,盟台高耸,披万道霞光,挟九州来风,倒影修长,一抹千丈。此情此景使人怀古之情油然而生,于是“盟台夕照”成了渑池古八景之首。
二、天池落雁
天池,位于渑池县东南的大岭上。古时此处有泉,泉涌清流,聚成大池,烟波浩渺,风吹皱面,湖光山色,青萍红莲,杨柳依依,随风荡漾,鸿雁群集,追逐戏嬉,构 绘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天然画卷。旧时天池南建白龙殿,西邻延庆寺,北依养正观,东有娃娃桥。洛阳与西安之间的南崤大道从附近经过,每当春来秋到,清风徐徐, 天高云闲,碧水荡漾,雁舞鸟鸣,山光水色,如诗似画,不仅使过往之人流连忘返,还吸引一些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到这里赏景览胜、捕鱼守猎。若遇天旱少雨时 节,百姓往往结队到池旁焚香祈雨,颇为灵验,更为天池增加了神密色彩。古人认为天池有代天降雨之功的,故名之为“天池”。久而久之“天池落雁”这一自然景观应运而生,名扬中州。
三、韶峰叠翠
渑池的韶山,属崤山支脉,主峰在县城北15公里处,海拔1463米,因上古舜帝曾登临山巅令人演奏韶乐而得名。它高耸入云犹如天门,又有云门山之称。韶山前怀渑水与伏牛山相望,背依黄河和中条山呼应,东有方山为伴,西携鏊山为邻。韶山由大小30多座山峰组成,总面积约150平 方公里。韶山南侧坡度较缓,昔日茂密的林木已被历代战争硝烟抹去。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渑池人民在韶山大规模植树造林,如今巳是松柏苍翠、花 椒遍野、花草漫坡的地方,丛林木中有盘山公路通往山顶。韶山的险要与俊美集中表现在山后,那里有龙潭沟、坑城(圪增)沟、九槽沟、麦尽沟、瓦庙沟、天桥 沟,沟壑纵横,峰险谷幽,瀑潭流韵,石生妙景,洞桥天成,枯树绕藤,古塔生辉,融北方山川之雄浑与南国风光之灵秀于一身。登临山巅四望,奇峰峥嵘,气势磅 礴,远山如黛,紫岚缭绕,重峦叠嶂,层林尽染,此番景致被古人称为“韶峰叠翠”。作为渑池八景之一,“韶峰叠翠”是古人赏景揽胜的绝好去处,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华词丽章。韶山有上千种野生植物,其中700多种中草药。山中还有豹子、羚羊、野猪、草鹿等珍稀动物, 是天然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区。2001年,韶山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韶山风光旅游区开发正在实施之中。
四、周党隐居
“周党隐居”是渑池八景中惟一因人成景的文化遗址,位于县城之北7.5公里处,在今坡头乡不召寨村。周党,字伯况,西汉末年至东汉初期人。祖籍山西太原广武,家族兴隆,资产万金,骡马成群,良田千顷。后来他将这些财产分给穷人,只身游学于京都长安。他埋头苦读,博览群书,撰文赋诗,终成博学多才、满腹经纶的名士。西汉末年王莽称帝后, 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周党极为不满, 称病不出。光武帝建武年间,刘秀广罗人才,得知周党德才兼备,遂召周党为议郎,然而周党不愿为官,不久就称病辞职,选择渑池韶山南麓山沟的窑洞中隐居下来,此窑后被称为“周党窑”。后来光武帝令人带着诏书和礼乐请周党入朝,周党竭力拒召长期隐居。他和闵仲叔为“忘形交”,两人号为“渑池逸民”。周党拒诏不仕的行为被人们广为称颂,于是渑池就把“周党隐居”列为八景之一。周党隐居的地方在南北走向的土沟东侧,沟里流水潺潺,林木茂盛,风景优美。四周茂密的草木和历经沧桑的土崖或许能向人们叙说当年周党的仙骨遗风。不召寨还是一处重要的古代龙山文化遗址,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及中国考古专家曾对此处文化遗址试掘。1951年考古专家夏鼐等也到此调查,1963年6月被河南省公布为首批文物保护单位。
五、利津古渡
利津古渡原名济民渡,即今南村黄河渡口,距渑池县城50公里。元初至清末曾在南村置利津县,设司分治,派兵布防,管理渡口。渡口取有利渡津之义改为利津渡口,是黄河中游三大渡口(孟津、利津、茅津)之一。1996年渑池县和垣曲县在两岸建成了黄河码头,几分钟就可以把五六辆载重汽车远到对岸,结束了人工摆渡的历史。2000年,黄河小浪底水库蓄水,风雨沧桑数千年的“利津古渡”成了水底世界,一座长1568米、宽7.8米、高72.85米的黄河公路大桥在这里崛起,这里成了渑池黄河风景旅游区。
六、桓陵秋草
周桓王陵,位于渑池县城北50公里处的凤凰山巅。公元前697年,东周第二代国君桓王姬林葬于此地,人们便将凤凰山改称桓王山。桓王山海拔731米,北傍黄河,东依岱媚,西有青山,南望韶峰。小狮山、柏树山左右延伸,两道涧水环流,远望恰似展翅欲飞的凤凰。桓陵依山势凌顶而建,高10余米,周长200余米,墓陵为圆形土包,其土质与周边迥然不同,呈粒状如出自蚁穴,大雨如注而不见其流。深秋时节,他处树瘦草枯,独此地碧绿苍翠郁郁葱葱,更显风水宝地之奇特。
七、涧源春涌
渑池北部黄河南岸的凤凰山与青山翘首相望,发源于韶山的涧水在高山峡谷涌流数十里由两山之间流入黄河。宽阔的河床上乱石自然堆就,为奔向黄河的山涧清流让出 一条蜿蜒的河道,河水清澈,一路跳跃,忽而雪聚银散腾起白浪,忽而碧水成潭鱼蟹嬉戏。黄河在涧河两岸造就了千顷平坦的土地,人们用清凌的涧水灌溉着这片沃 土,使它旱涝保收,五谷丰登。每当春天在布谷鸟的催叫声中姗姗走来,涧口一带平展的田野上成行的杨柳竟相吐翠;茁壮的稼禾随风起舞;摇出飘香的谷粟,摇出 金色的麦浪,摇得勤劳人家一脸春光。于是“涧源春涌”这一景观应运而生了。2000年前后,这里的南村、班村、涧口、任村等沿黄村庄的村民,都因小浪底水库蓄水先后迁移他乡。随着库区水位的升降,昔日“涧源春涌”的地方有时水势浩淼波光潋艳,游船载着欢言笑语,在高峡平湖里畅游;有时沙滩无垠,使人犹如身处塞外的茫茫大漠,顿生沧凉的怀古之情。过去被人称之为“涧源春涌”的地方,修建了黄河码头,架起了号称“亚洲第一高”的黄河大桥。
八、渑水晴波
渑池属于黄河流域,境内河溪132条,分3个水系:韶山以北的39条河流注入黄河;南大岭以南的29条河流入洛河;中间地带的64条河流汇入渑水。渑水又名涧河,流域面积583.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2.6%。渑水发源于渑池境内陈村的扣门山,在县城西接纳谷水、羊河水汇成渑水。渑水全程总长约36公 里,它由西向东接纳一里河、峪沟、五里河、高店河、苏湾、石河之水,入新安县境。这些来自高山幽谷的清明之水一路欢歌,一路跳跃,饱览了七里古槐、盟台夕 照、仰韶遗址、冯异古城等景观之后在涧河相会。多少年来,勤劳智慧的人们利用渑水灌溉庄田、安磨磨面、洗衣浆线、饮牛养鸭,在这山清水秀杨柳婆娑的地方世 代生息,创造着人类文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