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圣索菲亚从博物馆改回清真寺 历史学者:那不是土耳其的私产

 有客祁祁 2020-07-12

土耳其最高行政法院10日宣布,该国千年建筑“圣索菲亚博物馆”将改回清真寺用途,总统艾尔多安迫不及待下令将开放信众参拜。圣索菲亚博物馆为全球最负盛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见证一千多年来的基督教与伊斯兰文明交汇,土耳其此举也让邻近欧洲国家、全球宗教界与历史学界大表担忧,唯恐博物馆墙上的大批马赛克艺术人像遭破坏。

一、从博物馆改回清真寺

圣索菲亚博物馆(Hagia Sophia/Ayasofya)曾是东正教(Orthodox)最高殿堂,西元6世纪由拜占庭帝国(Byzantine)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下令建造于首都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苏丹穆罕默德二世(Fatih Sultan Mehmet II)将地名改为伊斯坦堡(Istanbul),又把圣索菲亚大教堂改建为清真寺。直到1930年代土耳其成立,追求政教分离的凯末尔(Mustafa Kemal Ataturk)才将它改为博物馆,此后圣索菲亚一直肩负两大宗教和平共处的象征,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UNESCO)世界文化遗产。

早在2005年,土耳其宗教团体就向最高行政法院“国务委员会”(Council of State)提出请愿,主张圣索菲亚属于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所兴建,原本就是当作清真寺用途,而凯末尔的命令无效,国务委员会也在10日正式裁决将博物馆改回清真寺。

法院判决出炉没过几分钟,总统艾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立刻下令,将圣索菲亚的管辖权从文化部移给总统府宗教事务总署(Presidency of Religious Affairs),并宣布将在7月24日开放信众进入参拜。但艾尔多安的发言人卡林(Ibrahim Kalin )表示,圣索菲亚不会禁止游客,更不会影响到参观者的权益。

他告诉土国官方媒体安纳杜鲁新闻社(Anadolu Agency):“开放圣索菲亚让人礼拜,不代表拒国内外游客于门外。”

矗立于伊斯坦堡逾1500年的圣索菲亚博物馆是土国不可错过的景点,不仅因为其结合拜占庭与伊斯兰式工法、影响世界艺术演进的宏伟风貌,也因为它象征东西文明碰撞的历史。每年至少有数百万游客造访圣索菲亚,也为国家带来可观收入,但改为清真寺后,游客就不需支付门票费用。艾尔多安下令后不久,已有大批民众聚集在馆外礼拜。

二、宗教与文化界谴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表示,对土国的决定感到“非常遗憾”,并呼吁安卡拉当局暂停动作“开放对话”。UNESCO文化事务副秘书长欧同─拉米雷斯(Ernesto Ottone-Ramirez)曾表示,改动博物馆需要更广泛的认同,联合国已经去信土耳其询问,但未收到任何回复。

希腊正教会也谴责此举,希腊的正教徒人口超过9百万,并视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Ecumenical Patriarch)为精神领导。希腊文化体育部长曼多尼(Lina Mendoni)批评土耳其“公然挑衅世界文明”,也批评土国司法判决完全没有独立性可言。

她直言:“艾尔多安总统的表现,已让他的国家倒退至西元6世纪。”

三、“现代征服者”重掌圣索菲亚?

艾尔多安近年不断强化伊斯兰与民族论述,将自己塑造成“现代征服者”,能带领土耳其民族回到光荣时代。他也将圣索菲亚的地位转换视为纯粹“内政”,批评所有评论此事的外国政府或学者是在“侵害土耳其主权”。

许多土耳其人都认为,改变地位与否完全是国内事务,就连反对改建的老牌世俗派系“共和人民”(CHP)都认为国际势力不该涉入。今年5月,艾尔多安还公开在电视上批评希腊:“胆敢叫我们不要改建圣索菲亚,是你们在统治土耳其,还是我们?”

亦有观点认为,由于土耳其的防疫表现不佳,经济又遭到严重损冲击,独揽大权的艾尔多安为了转移舆论压力,才会选择大众心中的神圣象征圣索菲亚来大做文章。

圣索菲亚未来的使用方式目前还未确定,艾尔多安可能只想在里面主持重大节日的礼拜,例如每年5月29日的“伊斯坦堡征服日”(İstanbul'un Fethi)。但他的伊斯兰支持者可能希望常态性开放该馆。

四、千年人像壁画处境堪忧

许多历史学家与艺术专家都表明,担心圣索菲亚建物上的大批马赛克圣像遭遇不测。

伦敦格林威治大学(University of Greenwich)历史系讲师塔博特(Michael Talbot)表示:“他们要不要拿来当成清真寺,老实说我都不在乎,令人担忧的是里面的艺术史迹,那不是土耳其的私产,而是全世界的遗产。”

在拜占庭帝国时期,圣索菲亚教堂是君王加冕仪式所在地,层层挑高的穹顶、回廊、墙壁与窗户拱口上,绘满了与基督宗教故事或拜占庭帝国有关的人像壁画,其中不少以马赛克砖拼贴构成,在宗教与艺术史上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纪录。圣索菲亚落成后命运颇为多舛,除了多次历经地震、火灾等意外,13世纪初十字军(crusaders)东征君士坦丁堡时也被大肆劫掠、破坏。

1453年,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立刻将圣索菲亚改为清真寺,他动用大量工人与资金,把残破不堪的教堂一一修补,并陆续增添唤拜楼等伊斯兰式装饰,但他并未大幅破坏教堂原有壁画,而是以石膏涂抹掩盖起来,因为伊斯兰教不允许崇拜人像。直到凯末尔下令改为博物馆,工匠与文史学家才陆续让这些壁画重见天日。

君士坦丁堡与圣索菲亚落入异教徒手中,标志拜占庭帝国的覆灭与东正教衰微开端,堪称东正教徒心中永远的历史伤痛之一,称之为“帝国最后的陷落”(The Last Great Siege)。塔博特指出,这种伤动至今从未真正抚平,因此希腊、俄国等正教徒国家才会对土耳其大加批评。

“这就像梵蒂冈的圣伯多禄大殿(St. Peter's Basilica)被改成清真寺一样,重点是教堂已经不是教堂,而且掌握在另一个竞争宗教的手上,”塔博特说:“这关乎的是东欧人离散史论述的一部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