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马铃薯白绢病、卷叶病识别与防治

 太阳下的海浪 2020-07-12

马铃薯白绢病、卷叶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容易导致马铃薯品质及产量的下降,给农户们造成严重的损失。那么,农户们该如何防治呢?本文将为大家做详细的总结。

(一) 辨别症状。

1. 白绢病的病征。

此病主要为害块茎,有时亦为害茎基部。薯块受侵染后,病部密生白色绢丝状白霉,扩展后呈放射状,边缘明显,有光泽,菌丝体扭集在一起形成油菜籽状菌核。菌核初为白色,逐渐变成淡黄色,最后变成红褐至茶褐色,表面光滑,球形至近球形,直径0.8~2.3毫米。剖开病薯,皮下组织变褐腐烂。茎基染病,初期略呈水渍状,病部亦产生绢丝状白霉,后期形成紫黑色近圆形粒状小菌核。

2. 卷叶病的病征。

1、初期症状是流行季节由蚜虫传播感染造成的,上部叶片卷曲,尤其是小叶的基部。这些叶片 趋于直立并且一般是淡黄色。对许多品种而言,它们的颜色可能是紫色、粉红色或红色。后期感染可能不会有症状,而且有些品种感染后并没有症状。高感品种的块 茎薯肉中有明显的坏死组织。

2、次生症状(从被感染的块茎长成的植株(普通栽培亚种)是基部叶片卷曲、矮化、垂直生长及上部叶片发白。卷曲的叶片变硬并革质化,有时它们的背面呈紫色。

3、安第斯亚种反应不一样:它从边缘开始发生并相间失绿,尤其是上部叶片明显的直立生长,通常严重矮化。一般下部叶片不卷曲。通过蚜虫自然传播是不可避免的,也通过感染的块茎传播。

(二) 防治方法。

1. 白绢病的防治方法。

1、发病重的地块应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有条件的可进行水旱轮作,使病菌彻底腐烂坏死。深翻土地,把菌核翻到土壤下层,不能萌发,或萌发后不能出土。可减少该病发生。

2、选用抗病、无伤、无病的种薯,并用浸种剂焖种。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薯,或用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薯2小时后切成块。

3、地膜覆盖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生长期加强调查,在未形成菌核前及时清除病株,病穴用生石灰消毒。

4、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当追施硫酸铵、硝酸钙发病少。

5、调整土壤酸碱度,结合整地,每667m2施消石灰100—150kg,使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

6、发病初期可用20%利克菌(甲基立枯磷)乳油800-1000倍液灌穴或喷浇1~2次,隔15~20天1次。或用30%倍生乳油10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1000倍液喷浇。也可用40%五氯硝基苯lkg,加细干土40kg,混匀后撒施于茎基部土壤上。或喷洒5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混杀硫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隔7~10天1次。

2. 卷叶病的防治方法。

选育抗病品种、综合措施防治。

1、选用脱毒种薯。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种薯应尽可能提早收获。可由黄皿诱蚜数量来确定收获时间,避免后期蚜虫传毒。

2、早期要及时拔除感病植株,加强检测。叶面肥翠杰制剂用药量:800—1000 倍

使用方法:均匀喷施于叶片正反面,每5——7天喷施一次。

3、喷洒内吸性杀虫剂防治蚜虫:用乐果、灭蚜威等农药稀释500-1000倍喷施。种薯生产在蚜虫发生高峰期之前,每隔10天喷药一次,直至收获。

4、对种薯进行升温处理:将块茎放置在37℃条件下25天,可钝化卷叶病毒,种植后不出现病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