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丧葬文化中为何将七日祭看得如此重?你看看佛道两家怎么说

 乐山136 2020-07-12

中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礼法制度日臻完善,又由于国土广大,所以各地风俗又不尽相同。比如丧葬文化,全国各地各有各的办法,但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在我们国人的丧葬习俗中,尽管有一些环节会因地理隔绝而有所不同,但在亲人落葬后的祭祀中,几乎都是遵循“七七忌”的。

所谓“七七忌”,就是人死后,每七天算一个忌日,在这一天后人要为其举行祭奠活动,一直举办到第七个为止。

这些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现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速,“七七忌”这种活动逐渐简化至“头七”、“五七”,在这两个日子后人要为逝去的亲人举行规格颇高的祭奠活动。

那么,这种祭祀方式是怎样来的呢?为何古人独对“七”这个数字如此钟情呢?

其实,说到丧葬这方面,就不得不提一些宗教文化,比如在我国长期存在的道教、佛教,在宗教中“七”这个数字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而一直以来被我们引为准则的“七七忌”,其实就是宗教文化对世俗长久影响的结果。

先说道教,在道教文化中,认为人具有三魂七魄,《道枢》载:“复卦曰:七日来复,其见天地之心,是以人生四十九日而七魄全,其死则四十九日而七魄绝。此来复之数,阴阳之极也。”

意思就是说:人出生后需要四十九天才能长成七魄,死后需要四十九天才能让七魄消散。这平均一下,正好是七日一魄。

因此,依上述所言,人死后七魄尚在,也就是先人对于尘世尚有依恋,需要七七四十九天才能将七魄散尽,每隔七天后人就要设斋祭祀,请还在尘世流连的先人之魄早日归去。

那按佛教说法呢?盖人命终后至受报间称为‘中有’,中有之寿命但极于七日而死,死而复生,未得生缘,辗转而至七七日,自此以后定得生缘,方受报,此间亲属为亡者修法追福,可转劣为胜。

佛家言:人死后先要去一个叫“受报间”的地方,进了那里就称为“中有”,中有的寿命只有七日,七日之后中有死去。注意啦,如果中有在此间死而复生,那就说明该人还没有重新转世为人的福报,就要等下一个七日。如此周而复始,连续七个七日之后,所有人都会获得重新转世的福报。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死者家属需要在这期间为死者修法祈福。

所以呢,按道家说法,七七忌是因为亡者之魂魄尚未离去;而按佛家说法,七七忌是为先人祈福追福的法事。究竟哪一个说法更加贴近世俗的我们呢?

笔者认为,后世的这种丧葬习俗是佛、道两家以及影响中国两千年的儒家相互糅合之后的结果,也就是说七七忌在佛、道两家中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其中又掺杂了儒家的一些更加贴近世俗的东西,到如今便成了这种样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