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教义理 | 行善作恶的人,为什么自身总是得不到果报?

 道2和 2019-01-15

道教之音网站现诚聘编辑,欢迎垂询,一同传播道教正能量。

简历请发送至 hr@daoisms.org 。

道教教化的目的在于净化人心,使人心神宁静,好善乐施,济世利人,从而为社会和人们的和谐共处起到积极作用。所以,道教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在善恶报应观上构成了符合自己特色的教义。这一教义,就是天道承负说。

现如今,人们多数只知晓因果,却对“承负”的概念没有什么了解。其实,承负正与中国人所具有的宗族价值体系相关联,是儒道两家都非常强调的报应学说。承负,即相信天道有循环,善恶有承负,其核心主体是围绕生死问题,并承扬于《老子想尔注》中“道设生以赏善,设死以威恶”的教义思想,以道教义理的方式劝诫人们在世之时要多行善事、少为恶行,从而可以为自己、为子孙后代积累福报。

道教的“承负”之说,最早可溯源于《太平经》。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文化和道教教义也和中华本土文明有极高的相似度,甚至二者之间还存在彼此相互构成的特殊关系。承负,可简单地理解为祖先积德行善则可荫及子孙;若先人屡屡犯过作恶,后人将无辜蒙受灾祸。即人们常说的“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人惹祸,后人遭殃”。所以,其鲜明特点是在强调前辈与后辈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比单纯强调个人为恶行善之因果更具有系统性。

中国传统文化最形象化的一个展示方面即是姓氏文化,我们每个人都秉承着祖先留下的姓氏,并会把其传给后代子孙。百家姓的历史来源各不相同,有的是因受皇封,有的是因避罪障,祖先当初的决定对后世的人们产生了几千年的影响。承负之道理与此类似,我们今日所受到的福报和所遭遇的坎坷,均与当初祖先的某一个决定有关系。同理,今日我们做出的任何决定,都有可能影响到后世人们的生活。强调承负,便是以中国人特别看重的血源关系为枢纽,借此强调了一损俱损、一荣俱损的整体报应观。

对于“承负”的论述,《太平经》中有两种解释:

其一,“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过失,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在此强调先人或许并无贻害后人的主观意识,但因为某一小小过失而日积月累成大的罪障,从而致使后人受到无辜牵连。明白这一点后,人们便当更加谨慎自身的行为。人人皆有爱子之心,谁都不愿意看到自己无意中的行为而伤害到子孙后代,所以更要强调日积小善、日悔小过的重要性。

其二,“三统共生,长养凡物名为财。财共生欲,欲共生邪。邪共生奸,奸共生猾。猾共生害,而不止则乱败。败而不止,不可复理。因究还反其本,故名承负”。意即天地人三统共生,长养财物,欲多则生奸邪,以至不可复理,直到财物穷尽才知返回虚无之源本。这里点出,之所以会造成业障流传后世的现象,是因为欲求不满。今日你因满足私欲而伤害了他人,最终的果报还是会轮转到自己子孙的身上。

这两点,其一说的是善恶承负,其二则是说天道循环。天道的循环承负报应,是因人作恶和嗜欲造成的,并给后人和自然界(包括社会)带来极大危害。为免人们遭受危害和灾祸,人们应当学道、信道、修道,以解除“承负”之厄。《太平经》中说:“善者自兴,恶者自病。吉凶之事,皆出于身。”《老子想尔注》中则说:“行善,道随之;行恶,害随之也。”认为吉凶祸福和生死都是随人行善恶等行为来报应的。所以,信道修道之人,应行善积德,使精神与天通,乃可至长生成仙。

信道修道,并不只是要信奉道教的神仙、到各地道观去拜神求福,更在于要求人们遵循“道”的行为准则,按“道”意来处世行事,积功累德,好善利人,是在鼓励人们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因为不论信奉任何一位神仙或者任何一种理论,最终还要通过你自身起作用。一旦放弃了心中的善,便再体会不到人生的美好。

道教之音编辑整理

投稿地址 : server@daoisms.or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