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囊壶,为什么不是皮制的?今天终于破案了!

 你我入画 2020-07-12

南通博物馆里有一件越窑秘色瓷皮囊壶引起了我的注意。皮囊壶这种器型本身比较少见,而这件越窑秘色瓷皮囊壶的釉光釉色非常极品,清澈透亮,如果你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能够发现它的釉光在流转,像水一样,令人震撼。只有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法门寺那批器物的釉光釉色能与之相比。

法门寺地宫出土越窑花口盘丨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件皮囊壶在1994年就被评为一级“国宝”,而整个江苏省只有24件一级国宝。

它通高20.4厘米,最大腹围50厘米,底径9厘米。横梁下端的连接处,做成了二龙相对的形状,提梁和壶身多处压印了精致的圆珠纹,相对一侧刻画了羽毛状的纹饰,尾巴下特别挖有一个小的排气孔,这是为了让器物出水更加流畅。

这样的品质,只有Lally收藏的一件曾经修过的皮囊壶和故宫收藏的一件白釉皮囊壶可以与之媲美。可皮囊壶的造型不像是中原地区的产物,反而像是少数民族的生活用品。

原来北方的契丹族,早期分为八部,在唐初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喜欢逐水草而居,把皮囊壶穿带系在马上随身携带,是当时的一种特殊生活习惯。因此皮囊壶又被称为“马蹄壶”、“胡瓶”。

皮囊壶又是怎么陶瓷化的呢?

晚唐至五代十国时期的时期,契丹族由于不断的汉化和民族融合,一部分契丹贵族已经定居下来,改变了原先的生活习惯。他们昔日以真皮材料做的壶,改变了制作材料,变得越来越贵重,出现了金银制品和陶瓷制品。

唐舞马衔杯纹银壶丨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这件精致的越窑壶为什么会出现在南方呢?

当时的南通又叫通州,因其临海的优越地理位置,成为了连接南北的交通枢纽。这件精致的皮囊壶很有可能是辽代贵族特别定烧,遗留在南方的。

而越窑青瓷皮囊壶出土的经历也比较传奇,1973年的时候,有一个南通电影院的工人,在施工的时候把它挖出来的,离地表只有2-3米,挖出来的器物非常完整。周围呢,只有少量的瓷片,没有其他的文物了。这点也验证我们的猜测,很可能是在当时运输的过程中残留下来的。

张謇

后来,民国时期,南通有一个爱国的企业家张謇,建立了今天的南通博物院,也是当时的第一家公共博物院。后来,这件器物有幸被收藏在南通博物院里。我们今天看到一件保存完好的古代精品器物,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现存的陶瓷制皮囊壶,高度大都在25-35CM之间,其体积完全可以用来盛贮液体。像水啊、酒啊,各种饮料都可以。此外,在赤峰大营子墓出土的壶内有茶色结晶,应是当时液体饮料的遗留物。

1

「白釉皮囊壶」

皮囊壶中很多都是白釉的,这跟契丹文化中的“尚白审美”是分不开的。契丹传说,其祖先是男子骑白马,女子骑青牛,因为这两种色是最被尊崇的高贵之色。

从图中可以看出,陶瓷皮囊壶的制作,也在外形上采用堆贴凸线、模印、浮雕、刻花、铆丁贴花的技法,极力模仿皮囊壶原本的褶皱和装饰。

白釉花草纹皮囊壶丨故宫博物院藏

朗斯多夫 旧藏皮囊壶

辽代白瓷皮囊壶 出光美术馆藏

辽 白釉鸡冠皮囊壶 成交价:4.75万美元

15年纽约苏富比拍品

白釉鸡冠皮囊壶丨邢窑博物馆藏

2

「褐黄釉皮囊壶」

瓷质的皮囊壶虽然有着质地坚硬、细密、不易渗水等诸多优点,但也不得不放弃皮囊壶原本的轻捷、便携的优点。为了适应皮囊壶的实际使用场景,演化出了方便提拿的壶柄,古代工匠在壶柄上采用多种装饰手法,增添了其精美性。但仍有一些皮囊壶,仍保有孔隙,方便穿绳使用。

褐色釉刻花皮囊壶丨国家历史博物馆藏

辽 酱釉鸡冠壶丨首都博物馆藏

辽 黄釉迦陵频伽纹皮囊壶丨内蒙古博物院藏

辽 褐釉提梁壶

3

「绿釉皮囊壶」

观察下面这件绿釉皮囊壶,会看到有两只猴子作为装饰。

以鸡冠、花草、绳结纹路作为装饰,我们好理解,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可为什么辽代贵族用的皮囊壶会用北方没有的猴子作为装饰呢?

有人说,装饰猴子是一种谐音梗,寓意“马上封侯”,是辽代贵族们对自己仕途恒通的一种美好愿景。其实猴子的装饰,与早期西游记故事的流传有关,孙悟空在被太白金星请上天庭,一开始被封的官职就是“弼马温”皮囊壶上设置两猴,有“避马瘟”的用意。是不是很符合辽代人的生活小希冀?

辽遂宁或内蒙古绿釉陶刻花纹敦猴罐连盖壶丨玫茵堂藏

辽 绿釉提梁壶

绿釉陶鸡冠壶丨上海博物馆藏

辽 绿釉双孔鸡冠壶丨内蒙古博物馆藏

辽遂宁或内蒙古绿釉陶贴龙纹鸡冠连盖壶丨玫茵堂藏

4

「三彩皮囊壶」

除了单色皮囊壶之外,约在晚唐五代之际,也出现过三彩皮囊壶。

三彩皮囊壶 辽宁省博物馆藏

褐黄釉点彩鸡首提梁壶丨辽宁省博物馆藏

陶瓷类的器物从出现开始就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完整内环,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文化审美不断演变,带有浓重的历史烙印。以至时隔千年,我们再看到这些器物,不仅可以欣赏它的器型工艺、釉光釉色,还可以感受到当时的文化风俗,联想到当时的生活场景。

如果你读懂了一件器物,它的价值就会被重新发现,其内涵也会因你独特的理解而被加深、丰富。器物的魅力与人的价值交相辉映,共同流淌在历史长河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