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剧名家同一场演多出史料(二)

 戏剧传媒 2020-07-12
7.言慧珠

1950年3月8日起,言慧珠剧团应邀在天津演出,旦角言慧珠、老生贯盛习、武生王金璐为三大头牌。言慧珠也演双出甚至是三出。3月15日晚场言演“一赶三”,她前饰《虹霓关》的东方夫人,中饰《二进宫》的丫环,后饰李艳妃。21日晚她再演两出戏,二本《虹霓关》和《廉锦枫》;26日晚她演《四郎探母》和《姑嫂英雄》两出戏。1951年5月,言慧珠剧团再次到天津,演于中国大戏院,5月11日晚场她演《二进宫》和《廉锦枫》两出戏。17日晚是她这次在天津的最后一场演出,她再次演双出戏,前边演的是梅派青衣名剧《宇宙锋》,大轴她则反串演出她父亲的言派老生戏《让徐州》,饰陶谦,让人大喜过望。

8.赵燕侠

赵燕侠在自组班社以后,做为挑班演员,演双出戏非常频繁,在天津尤其如此。她不但常演双出戏,有时还要演两出戏的三个角色,实际是“一赶三”。她每到天津演出,多演于老城厢外围东马路上的新华戏院。1950年1月15日晚她演了《辛安驿》和全部《临江驿》两出戏;16日晚她一饰三角,《刺八杰·巴骆和》的巴九奶奶和《红楼二尤》的前尤三姐后尤二姐;17日晚她在前以刀马旦应工《战金山》,后边演花旦戏《花田八错》;18日演双出《东方夫人》和《孔雀东南飞》;20日她又是演两出戏《大英杰烈》和《大溪皇庄》,她在戏中串戏,学唱“四大名旦”的唱段;22日白天他演《春秋配》和《战宛城》之张婶母;当天晚她接演双出《辛安驿》与《临江驿》;24日晚场她临别纪念演出《大英杰烈》和《大溪皇庄》。8月她再次到天津演出,13日晚演《大英杰烈》和《大溪皇庄》;14日晚上演《辛安驿》和全部《临江驿》;16日晚的双出戏是《刺八杰·巴骆和》与全部《红娘》;17日晚与18日晚都演《孔雀东南飞》和《新大劈棺》双出戏;22日晚她演双出戏《英杰烈》和《大溪皇庄》;23日晚她仍然演《刺八杰·巴骆和》与《红楼二尤》;24日晚的双出戏是《春秋配》和全部《潘金莲》。

9.李万春

李万春不但经常演双出,而且经常是演“一赶三”。1936年3月14日他在上海黄金大戏院与金素雯、刘文魁演出了他的自派戏《田七郎》,大轴由他与高雪樵、曹宝义、刘文魁、盖三省、韩金魁、陈月梅等上演反串戏《八蜡庙》。1951年12月11日起,李万春领导的首都实验京剧团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主要演员还有毛庆来、白玉茹、李金鸿、李庆春、吴韵芳、吴鸣申、景荣庆、赵文奎、赵毓民、卢邦彦、苏维明。17日晚李万春双出,18日晚在全部《三国志》中,他“一赶四”,先后饰演四个角色鲁肃、孔明、关羽、张飞。19日晚他“一赶三”,《李家店》中饰黄三太,《白马坡》中饰关羽,《三岔口》中饰任棠惠。21日晚他在《走麦城》中饰关羽、刘备、赵云三个角色;25日晚最后一场,他再次“一赶三”,《长坂坡·汉津口》中他前饰赵云,后饰关羽,在大轴他演《猴王闹天宫》,饰孙悟空。

10.叶盛兰

自立一派的小生大师叶盛兰同样也演双出甚至三出。1950年6月他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期间,11日晚他先演《林冲夜奔》,然后演出他的自家戏全部《周瑜》;6月12日晚他又演双出戏《得意缘》和《奇双会》。同年8-9月他率团在天津南市群英戏院演出,8月30日晚他共主演三出戏:《黄鹤楼》中饰小生应工的周瑜,《翠屏山》中饰武生应工的石秀,《大八蜡庙》中饰武生黄天霸。这晚的演出而且是“每角三出”,真是一席盛宴。9月3日晚叶盛兰先生演《得意缘》和《飞虎山》两出戏。

11.叶盛章

以丑行挂头牌并且自组班社挑班演出的只有叶盛章先生,前无古人,至今仍是后无来者。他在1950年率团到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2月1日晚场天津中国大戏院叶盛章演双出戏《九龙杯》和《巧连环》(《时迁偷鸡》);7日晚场叶盛章、叶盛兰、马富禄、陈永玲、黄元庆、叶盛长反串演《大溪皇庄》,这天每位主要演员不但在最后的戏中反串,而且均演双出;2月9日晚,他主演了四出戏:《连环阵》《盗银壶》、全部《双合印》和《打面缸》,一赶四角。那时演出一场不是现在的两个小时,而是三、四个小时,整晚上看他一个人的。演员挑班太辛苦了,实在不容易,人们都羡慕挑班的演员挣钱多,可是这钱挣得难,尤其武戏演员,体力消耗太大,难免发生安全事故,需付出极大的血汗。此外,在上文第5小节谈到李少春时,也有涉及到叶盛章的演双出。李少春成立自己的“启社”,特邀叶盛章加盟。1950年5月22日晚他与李少春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双出,前边演《水帘洞·闹地府》,叶盛章饰前孙悟空,后边演《连环套》,他饰朱光祖。

12.姜铁麟

武生名家姜铁麟在挑班时期,是又一位经常演双出或多出的艺术家。他的基本功扎实,武功过硬,武戏路子较宽,长靠、短打、勾脸武戏均擅,上台“狠劲”,如“拼命三郎”一般。1951年5月2日起,他领导北京青年剧团到天津天宝戏院(后改名民主剧场)演出,该团以武戏为主,主要演员有谷春章、马长礼、沙振祥、郝鸣超、张德华、万啸甫、刘韵成、刘鸣才。5日晚和17日晚他演双出戏《大铁笼山》和《康小巴》;8日晚他演的双出戏是《走麦城》和《大破铜网阵》;12日晚每角双出,武戏有《白马坡·斩颜良》和《酸枣岭·刺八杰·巴骆合》;27日白天的剧目是《长坂坡·汉津口·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姜铁麟前饰赵云,中、后饰关羽;当天晚场他又一人连演四出戏《大三岔口》《大金钱豹》《大铁笼山》《新铁公鸡》;6月10日晚姜铁麟上演1-10本的《走麦城》,姜分饰三个角色;17日晚是最后一场,姜铁麟一个人主演了四出戏《三岔口》《金钱豹》《铁笼山》《铁公鸡》。仅看这四个剧目,哪一出不是武生的硬功戏?从以上记录不难看出姜铁麟确是一位演戏“不要命”的硬派实力演员,“拼命三郎”的绰号名不虚传。有鉴于此,我给他的美号是“铁打的姜铁麟”!

13.李铁英

1930年代已经响名的文武老生名家李铁英是能演多种行当的多才艺术家,饰演不同行当的不同角色,对他来讲是家常便饭。1950年他在天津大舞台戏院领导新艺剧社,挑班演出。3月14日白天演出《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李铁英前饰鲁肃,后饰关羽;4月3日晚场和9日晚场两次演全部《吞吴恨》,他前饰黄忠(老生),中饰关羽(红生),后饰赵云(武生),“一赶三”。

14.杨宝森

杨宝森演双出戏的机会也很多。1924年4月他在上海丹桂演出时,15日就上演了双出戏,倒四演《桑园寄子》,倒二演《击鼓骂曹》。1950年代前期,杨宝森经常到天津演出,一年至少有两三次在天津演出,那几年他在天津演双出戏更多了。1949年5月22日晚、28日晚分别演出双出戏《击鼓骂曹》和《打鱼杀家》;1950年1月15白天演双出《击鼓骂曹》、《朱痕记》,16日晚演《搜孤救孤》和《定军山》,21日晚演《击鼓骂曹》和《洪洋洞》,22日晚演双出;6月1日至16日,杨宝森在新华戏院演过4次双出戏,2日晚演《盗宗卷》与《搜孤救孤》等;1951年7月28日晚在新华戏院演出《击鼓骂曹》和《法门寺》,31日晚演《三娘教子》和《洪洋洞》,8月3日晚演《定军山》和《搜孤救孤》,5日晚演《击鼓骂曹》和《洪洋洞》;1952年9月13日晚在中国大戏院演《定军山》和《搜孤救孤》,17日演《大保国》和《打鱼杀家》,18日演《洪洋洞》和《打鱼杀家》;9月21日晚在新华戏院演《定军山》、《搜孤救孤》,23日晚演《击鼓骂曹》和《洪洋洞》,26日晚演《桑园会》、《朱痕记》,28日晚演《宝莲灯》与《捉放曹》,10月2日晚演《击鼓骂曹》和《洪洋洞》,3日日场演《桑园会》与《法门寺》;12月20日晚演《击鼓骂曹》与《洪洋洞》,21日白天演《桑园会》与《法门寺》,22日晚演《盗宗卷》和《捉放宿店》,25日晚演《庆顶珠》与《搜救孤》,26日晚演《击鼓骂曹》和《洪洋洞》,30日晚演《打侄上坟》与《坐楼杀惜》;1953年1月1日晚演《击鼓骂曹》、《洪洋洞》;1953年7月21日晚在新华戏院演《击鼓骂曹》、《洪洋洞》,23日晚演《打鱼杀家》和《搜孤救孤》,24日晚演《法场换子》和《法门寺》,27日晚演《击鼓骂曹》与《洪洋洞》;1954年4月28日晚在新华戏院演《击鼓骂曹》、《洪洋洞》,29日晚演《大保国》与《搜救孤》,5月4日晚演《击鼓骂曹》和《洪洋洞》,5日晚演《法门寺》、《捉放曹》,9日白天演《桑园会》、《连营寨》。从以上记述看,杨宝森先生从1949年5月至1954年5月的五年时间里,由于他挑班带领一个剧团,承受的负担过重,为了营业好些,他经常是一人演双出戏。这也是他后期嗓音“塌中”(术语,指演员中年时败嗓)和英年早逝的一个原因,劳累过厉,但却闯出“杨派”。

15.李盛藻

1930年代中期,北京富连成社的“盛”字科学员还在科班的时候,有一次在华北戏院演《群英会·借东风》,从《群英会》起至《火烧战船》止。李盛藻前饰鲁肃,后饰孔明;贯盛习前饰孔明,后饰鲁肃,两人都是双出,角色轮换出演。李盛藻在1936年应邀赴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3月31日的上海《申报》刊载李盛藻演的双出戏是在倒三与赵啸澜的《游龙戏凤》,大轴是他与李宝櫆、孙盛武、孙盛文、王荣森合演的《定军山》。

16.张云溪 张春华

1948年1月初,尚小云等结束在天津中国大戏院的演出后,10日起张云溪、张春华、迟世恭、艾世菊、郭元汾等接续在此演出。18日白天张云溪、张春华等演双出戏《金石盟》(《翠屏山》带杀山)和《铁公鸡》;23日晚场,“二张”又演双出《铁公鸡》与《三岔口》;24日晚场再次每角双出。

17.尚长春

1948年2月10日起,尚长春、尚长麟、周啸天并挂头牌,在天津上平安戏院演出。11日日场尚长春、尚长麟演双出戏,长春以《林冲夜奔》开场,然后是长麟演《拾玉镯》,大轴是周啸天、尚长麟、尚长春合演《龙凤呈祥》。17日晚场,尚长春演双出《三岔口》和《战宛城》。

18.童芷苓

童芷苓、李鸣盛、贺玉钦联合,1948年2月9日起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童芷苓经常演双出戏。18日早场演双出戏,她在《翠屏山》中饰潘巧姣,最后大轴反串演《大八蜡庙》;23日晚场演双出戏《大翠屏山》和《八十八扯》;26日晚场她的双出戏是《八十八扯》和全部《荒山泪》;28日日场童芷苓演三出:全部《双娇奇缘》,前饰孙玉姣,中饰宋巧姣,后饰媒婆。

19.吴素秋

青衣、花旦“两门抱”而以花旦戏尤其见长的吴素秋,一生以自己挑班演出为主,她也要演双出戏。1950年6月她在天津中国大戏院献艺,5日至7日晚连续三天演她的拿手戏《新纺棉花》,每天都演双出戏,除了演出《纺棉花》之外,5日晚加演《拾玉镯》,6日晚加演《花田错》,7日晚加演《庄周与田氏》,全是花旦戏。

20.王富英

在上海享名的武生演员,也是麒派老生演员王富英在1950年受邀到天津演出,在上平安戏院登台,在天津以多种行当亮相。如7月14日晚他在前演武生戏《恶虎村》,后演麒(麟童)派的老生戏《萧何月下追韩信》;15日晚他先演出赵(松樵)派的《斩颜良》,后演麒(麟童)派的《平贵别窑》(有记这天演出的是《徐策跑城》和《新铁公鸡》)。28日晚,王富英上演5-8本的《走麦城》,他一人分饰4个角色,“一赶四”。

21.其他名家

京剧老生谭派著名演员王又宸,与谭鑫培既是师生关系,又是翁婿的关系,他学演谭派戏很有成就。他演《盗魂铃》时经常演双出,不是加演《连营寨》就是加演《秦琼卖马》,戏份很重。
言菊朋演《孝义精忠》是从《镇潭州》演起,至《火烧王佐》,他前饰岳飞,后饰王佐。他演全部《吞吴恨》从《伐东吴》演起,至《白帝城》止,他前饰黄忠,后饰刘备。
旦角名家绿牡丹于1921年1月1日晚在上海亦舞台演双出戏,前边第四出戏他演《遗翠花》,最后大轴戏他演《宝蟾送酒》。
京剧圣手杨宝忠,因为嗓音失润而改工胡琴,此前他是很好的老生演员,是余叔岩正传的大弟子。1924年时他的嗓音还好,活跃于舞台之上,4月15日他在上海丹桂戏院也曾连演两出老生戏,在倒四演《桑园会》,倒二演《击鼓骂曹》。
唐韵笙在演《连营寨》时,曾一人分饰4个角色,是“一赶四”。
1948年3月25日起,尚小云率团再次到天津,在上平安戏院演出,他与周啸天挂并排。尚小云先生在此期间经常演双出戏或反串戏。
1948年1月末李宗义等开始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30日晚场戏是全部《杨家将》,从“金沙滩”演起至“审潘虹”,李宗义演双出,前饰杨令公,后饰寇准。
文武老生名家刘汉臣1950年9月22日在天津共和戏院上演全部《三国志》,他前饰赵云,中饰鲁肃,后饰关羽,“一赶三”,三个角色三种行当。

(全文完)
(2020.6.24整理完稿)

作者:赵绪昕,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天津分会、戏剧文学学会、天津社科联会员。《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纪念文集》《周信芳艺术评论集·续集》(笔名徐新)、《天津十大戏曲家》《春华秋实》《戏曲研究》等九种书籍选载其文,应邀为《李铁英传》统稿。从1980年至今在海内外40余种媒体发表文章300余篇,1988年获得天津市电影评论大赛一等奖,1989年获华北五省市微型戏剧剧本创作优秀奖,1997年被天津电视台聘为节目特约评播员,2008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专著《赵松樵评传》,2010年获全国第五届王国维戏曲论文奖三等奖,2013年和2017年两次受邀做为天津图书馆“津海讲座”主讲人,2018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增补版《赵松樵评传》,由他撰写的《王紫苓评传》即将付梓出版。

照片摄影:韩敏

京剧名家同一场演多出史料(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