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琼崖纵队中的铿锵玫瑰----女子特务连

 梦想童年594 2020-07-12

当年的“红色娘子军”旧照

当年的“红色娘子军”旧照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电影《红色娘子军》剧照

电影《红色娘子军》剧照

    今年的9月23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诞生89周年的纪念日。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这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队伍坚持孤岛奋战、艰苦卓绝,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谱写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壮丽史诗。而在这支浴血奋战的队伍中,曾经走出过这样一支特殊的女子特务连,她们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个个英勇善战,堪称琼崖纵队里的铿锵玫瑰,被人们亲切地誉为“红色娘子军”。

    琼崖妇女的觉醒在压迫中奋勇反抗

    “红色娘子军”的全称又叫作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它诞生于琼崖东部乐会、琼东两县(今琼海市),并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原因。

    在旧社会时代的琼崖,百业凋零、民不聊生,妇女们社会地位极低,处于专制社会的最底层,没有财产继承权,没有上学读书的权利,甚至连起个名字的权利都没有。在这种旧社会制度的长期压迫下,使得乐会、琼东妇女具有着极其强烈的反抗精神。

    五四运动以后,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热潮中,乐会、琼东进步青年妇女开始觉醒,她们为妇女解放大声疾呼,要求打破封建礼教和社会习俗对妇女的各种束缚,主张妇女人格独立、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涌现出一批为女权斗争的先进典型。

    后来,在琼崖第一次土地革命高潮期间,中共琼崖特委和琼崖工农红军总司令部就驻扎在乐会四区,并对妇女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还特意成立了琼崖妇女委员会。于是在乐会四区,妇女们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各级党政领导班子都有妇女代表参加,还在土地分配中实行了“不论男女均得田耕”的政策。

    妇女政治和经济地位的提高,充分调动了她们的革命积极性。她们热烈响应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号召,踊跃参加妇女解放协会、赤卫队、少年先锋队、劳动童子团等进步群众团体,有些还参加了共产党和共青团。据1928年时的统计,全琼女党员有三千多人,女团员有一万多人,妇女协会会员有七万多人;在中共领导的群众团体中,妇女人数占了30%。

    随着土地革命的深入,乐会县广大妇女的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扩大红军时,许多女青年也强烈要求参加红军。获悉此事的冯白驹在《关于我参加革命过程的历史情况》文中曾这样写道:“在琼崖第二次土地革命高潮时期,琼崖妇女强烈要求参加红军,拿枪上前线杀敌,为了表彰和发扬琼崖妇女的革命斗争精神,琼崖特委决定成立女子军特务连。”

    于是,特委批准先在乐会县创建“乐

    会县赤色女子军连”作为试点。乐会县赤色女子军连成立后,配合红三团打了几场胜仗,军威大振,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要求参加赤色女子军的女青年越来越多,就连琼东、万宁等邻县的女青年也踊跃提出参加女子军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发挥琼崖妇女在革命斗争中的积极作用,琼崖特委决定成立女子军特务连,并正式划归第二独立师红三团建制。

    根据特委的指示,县苏政府发布了征召女子军的布告。布告说:“英雄的、经过考验的乐会县妇女们,拿起枪来,当红军去,和男子并肩作战。”这份配有插图、图文并茂的布告,张贴在苏区各地的市集、商店和祠堂等地方,在妇女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一百多名女青年申请参加红军,成为女子军特务连战士。4月下旬,被批准入伍的女青年手持入伍通知书,都到了乐会四区赤赤乡集中训练。

    赤赤乡是处于丘陵地带的偏僻小乡村,在琼崖第二次土地革命高潮时,这里热闹非凡,是乐会四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女子军集中起来后,在红三团派来的教官黎汝衡的指导下,开始了紧张的练兵活动。

    1931年5月1日,正值凤凰花盛开的时节,枝叶婆娑的凤凰树梢,绽开一朵朵热烈的花。在赤赤乡内园村的练操场召开群众大会上,四周挂满了五颜六色的三角旗子,会场正中一面鲜艳的红旗在五丈高的旗杆上迎风飘扬。会场内群情沸腾,到处荡漾着欢声笑语。飒爽英姿的女子军战士头戴红五星八角帽,脚打绑带,排着整齐的队伍,站在会场中央。

    上午9时整,女子军特务连成立大会开始,霎时锣鼓喧天,炮竹齐鸣。原红三团一营战士庞琼花被任命为女子军特务连连长,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她登上司令台,郑重接过师部授予的连旗。鲜红的连旗的右上方绣着黄色图案。图案的外形是五角星,里面斜衬着锤子和镰刀,象征女子军特务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武装。旗上从右到左写着:“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

    在雄壮而嘹亮的军号声中,女战士们迈着矫健的步伐经过主席台,接受首长和人民的检阅。从此,女子军特务连的战旗,高高地飘扬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的行列中!

    纱帽岭之战打出军威  

    娘子军战绩显赫

    女子军特务连成立时的政治形势十分严峻,革命与反革命正处于斗争的决战时刻。在这样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女子军作为红军的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能是打仗。特委和红军师部赋予女子军的具体任务,“主要是在特委和师部住地外围红白交界地区活动,保卫苏区,打击国民党区乡公所常来抢掠和扰乱苏区的武装力量。”

    而女子军也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在一年半多的时间中,同红军第二独立师主力部队一团、三团一道,转战乐会、琼东、万宁、定安、文昌五县,鏖战五十多场。在战斗中,她们冒着枪林弹雨,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英勇杀敌,打出了军威,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成为一支英勇的红军战斗队。

    其中,令女子军崭露头角的就是纱帽岭之战。伏击沙帽岭在乐会县四区革命根据地以东20里地,是琼崖东路重镇中原市。乐会县国民党“剿共”的总指挥陈贵苑带领几百名民团武装盘踞在这里,抽丁征粮、鱼肉百姓、窥探情报,并经常骚扰苏区,对苏区构成严重威胁。于是,我红三团决定消灭这股敌人,女子

    军特务连也参加。

    1931年6月21日,红三团主力部队为诱敌深入、设伏歼敌,向万宁县方向开去;当天夜里,又悄悄撤回来,埋伏在从中原通往乐会县苏维埃政府机关驻地的纱帽岭山林里。敌人果然中计,误认为我军只剩下女子军保卫县苏区机关。于是27日一早,陈贵苑带着国民党县兵和文甲、北山等民团二百多人,兵分两路向我县苏区机关扑来。

    女子军按作战计划,假装退却,诱敌深入。陈贵苑更为得意,狂叫:“都是女的,谁抓到就给谁做老婆”。随后,当敌军进入红三团主力埋伏圈时,突然遭到我军的猛烈打击,顿时乱作一团。陈贵苑方知中计,慌忙组织突围,但已迟了。另一路敌军听到枪声紧密,慑于我红军威力,不敢前进,自顾逃命去了。

    经过一个小时的战斗,我军毙、伤敌军20余人,俘敌“剿共”总指挥陈贵苑和中队长陈传美以下70多人,缴获长、短枪90多支。女子军机智勇敢地配合红军主力英勇作战的事迹受到根据地军民的赞扬。从此,“红色娘子军”的英名威震琼岛。

    除了纱帽岭之战外,这支女子军特务连还在文魁岭保卫战、琼东四区突围、马鞍岭狙击战等多次战斗中显示出了她们英勇善战的魄力,得到人们的连连赞誉。

    神勇事迹被搬上舞台

    娘子军精神长存人心

    虽然这支“红色娘子军”战绩赫赫,但也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中受到重创。1932年7月,在蒋介石发动第四次反革命“围剿”的同时,广东反动当局命令警卫旅急速渡琼,向琼崖苏区和红军进行第二次“围剿”。由于红军在第二次反“围剿”战斗中失败,女子军一部分英勇牺牲,一部分失散,连长、指导员等被捕入狱,女子军第一、二连先后解体。不久后,海南红军主力作战失利,娘子军被迫解散,散落于民间。

    女子军特务连作为一个战斗整体,仅存在一年多时间,但她们的事迹和精神在海南、在中国乃至世界妇女解放斗争史上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和意义。毛泽东、周恩来对红色娘子军作过很高的评价,称之为“世界革命的典范”。

    不仅如此,以“红色娘子军”为题材的各种艺术作品也随之涌现。1962年,电影《红色娘子军》在全国公映,吴琼花、洪常青的形象一时间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196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按“革命化、民族

    化、群众化”要求创作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诞生。1964年9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首演大获成功。至今,《红色娘子军》仍是中央芭蕾舞团保留剧目;1971年,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又被拍成彩色艺术片,在全国隆重上映。薛菁华“倒踢紫金冠”、“常青指路”、“手捧红旗”的经典造型,让她成为红透国内外的“芭蕾舞明星”;1972年5月,中国京剧团又根据同名舞剧集体移植创作,制作出了京剧样板戏《红色娘子军》;在2010年1月1日,中国邮政还发行《中国芭蕾-红色娘子军》特种邮票,一套两枚,图像分别是“信念”和“快乐”,面值均为1.20元。多年来,人们都以各种各样不同的形式纪念着这支伟大的“红色娘子军”。

    2014年4月19日,最后一位“红色娘子军”老战士卢业香在琼海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这标志着这些铿锵玫瑰从此存在于人们记忆中。虽然最后一个娘子军去世了,但是她们的精神随之永存、永放光芒。“红色娘子军”已成为一个时代的烙印,一种积极精神和正能量的象征。她们在战场上存在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她们为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是长青不衰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