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摄影的三重境界

 张逸i5fwigtd0s 2020-07-12

《五灯会元》记载唐代禅宗大师青原惟信的一句话:老僧三十年前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即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这是指人生阅历的境界。而摄影,大致也会经历这三个阶段。

看山是山,摄影的起步阶段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摄影的三重境界

在摄影最初拿起相机的时候,拍照的热情,就像一个初见世面的小孩子,什么都觉得好奇,什么都想拍。但是,这个阶段,没有摄影的概念,不知道如何去表达,不懂得构图,不知道摄影语言,也不了解后期。只知道对着自己认为好看的风景或者人,或者物,不停的按动快门。

因为不懂,所以毫无顾忌。

面对评论,当别人说拍得漂亮时,心里很高兴。

而当别人说,照片缺少看点时,则心中一头雾水,不知道别人所谓的看点是什么。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摄影的三重境界

看山是山的这个阶段,拍的照片基本上都是机械的复制,而有时候都还复制不好,经常出现曝光不准,对焦不准。在这个阶段,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逛各种摄影论坛,面对论坛里各位大神的照片,第一反应是什么相机,什么镜头拍的,光圈是多少,焦距是多少。只关心这些具体的参数。而更进一步的研究就是把照片放大再放大,喜欢看其分辨率,所以此时也称这一阶段的摄影爱好者为“数毛党”。

这一个阶段有的时间很长,有的则短,要看个人的悟性。

有人跨过了这个阶段,就会走到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阶段。

而有人却只停留在这一阶段,最后失去了兴趣,拍照的器材要么放在二手市场上卖掉,要么放在箱子里发霉。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当摄影爱好者走到这一阶段时,往往都是勤奋好学的人,对摄影也是真爱的人。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摄影的三重境界

这一阶段的摄影人,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不管是后期还是前期拍摄,都有强烈的自我表达的欲望,每一张照片都力求体现个性,展示风格,都想与众不同。所以,这一阶段所拍的照片,都有着浓郁的后期风格,也就是用力过猛。或者是炫技,运用各种摄影语言与构图,所拍摄的照片,往往都带着自己某种情绪。

虽然各自的风格不同,但这个阶段,都觉得自己拍的照片最牛,而对其他人的照片往往嗤之以鼻或者对不认同自己照片的人,心中暗笑别人没有艺术修养。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摄影的三重境界

其实,许多摄影人,终其一生,也都停留在了这一个阶段,能走出这个阶段的人,寥寥无几。

在这个阶段停留久了,有人就变成了器材发烧友,不停的追求昂贵的器材,出去摄影,经常听到他们在谈论器材。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摄影的三重境界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摄影的最高境界

能够达到这一境界的,都堪称大师。

这一级别的摄影人,摄影回归了本质,他们心中已经摒弃了构图,器材等概念,也不再追求风格,他们往往隐藏与作品的背后,只用作品去说话。当你看到这些作品时,也许你记不住大师的名字,但是,你可能会对作品过目不忘。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摄影的三重境界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摄影的三重境界

比如陈复礼老师的这些作品,没有过多的技巧和后期,也没有过多的去展示自己的风格,而是让摄影作品回归最纯粹的本质,也就是所谓的“决定性瞬间”,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不可复制的瞬间。用最朴素的摄影语言表达最本质的物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