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为什么恢复殉葬制度?还是回到那个老话题,求江山稳固呗

 剧透历史 2020-07-13

人殉是一种以活人为死者殉葬的风俗,这种残酷的制度起源于奴隶制时期,在夏商周秦时期达到了鼎盛。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个祀,就是祭祀,而在商朝这样一个最注重的时期,每次祭祀都伴随着许多奴隶的人头落地。

春秋战国时期,拿活人殉葬的人殉制逐渐被人们摒弃。代之以木偶、泥胎的殉葬成为主流,最雄壮的莫过于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但即便如此,孔子也发出了“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惊呼!在他看来把木俑放进坟墓,也逃脱不了拿人殉葬的文化本质。

到了宋代,人殉已经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但诡异的是,从明朝洪武帝开始,明朝再次恢复了人殉制度。在朱元璋死后,成祖、仁宗、宣宗、景帝,四位皇帝也一直没有对人殉制加以废除。

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次子秦王朱樉去世,朱元璋悲痛欲绝,为了“照顾好”自己这位爱子,他命令朱樉的两位王妃为他殉葬。这几乎可以看做人殉制在明朝死灰复燃的预兆。

三年后,朱元璋驾崩,继位的建文帝根据他遗诏里的要求,让侍寝的四十名妃嫔全部为朱元璋陪葬:“太祖崩,侍寝宫人尽数殉葬”。

这次人殉,不仅预示着明朝人殉制度的确立,它本身也是明朝人殉规模最大的一次。

那么,朱元璋为何要再次启用这种极不人道的人殉制度呢?难道真的只是因为他本人残忍暴虐?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想要了解明太祖重启人殉制度的原因,不单单要分析他本人的性格,还要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相联系。

在谈起明朝的时候我们经常走入一个误区,认为明朝本身是汉人建立的政权,同时又以反元起家,因此它一定对于元朝的制度、文化有着很重的排斥心理。

可现实情况却是,元朝毕竟已经统治中国将近一百年,长江以北更是连续金、元两朝达200来年,汉蒙彼此间的同化作用是相互的。在种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经济文化,元明两朝之间都有很多相似之处。

而人殉制度就是其中之一!

蒙元本就有在大人物死时以人殉葬的习惯,只不过这种习惯还没有形成一种稳定的制度。比如成吉思汗死时,继任者首先要做的,是“挑选四十名出身于异密和那颜家族的女儿......去陪伴成吉思汗之灵。”

等到蒙哥去世时,这种殉葬方式甚至波及到无辜的“吃瓜群众”。一方面为了掩人耳目,一方面为了以示祭奠,在护送灵柩前往阿尔泰山的路上,蒙古骑兵把看到护灵大军的近两千路人斩杀殆尽。

可以想象,在元朝统治时期,以下位者殉葬的流毒其实一直没有被除去,反而随着明朝的建立,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中最阴暗的一部分。

除此以外,元末的“女祸”,也是朱元璋重启人殉制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奇皇后是元顺帝的最后一位皇后,她远在高丽的母族因为她的得宠而变得跋扈非常,后为高丽王所灭。为报父兄之仇,奇皇后教唆自己的儿子派兵攻打高丽,最终因天气和补给的缘故损兵折将。

可以说,奇后乱政也是元朝覆灭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防止明朝重蹈元朝的覆辙,朱元璋在立国之初,就定下了禁止后宫干政的明令。

但对朱元璋来说,这还远远不够。元朝的殷鉴在前,而继位的皇太孙朱允炆本就年幼,很有可能会受到外戚势力的干扰,为防止自己死后出现后宫干政的现象,朱元璋干脆直接令所有嫔妃殉葬。

当然了,即使从社会风气和后宫干政两方面考虑,我们也无法回避一个现实,朱元璋这位出身草莽的皇帝,本身就毫不忌讳通过血腥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正因如此,他才会成为整个事件的始作俑者。

随着明朝统治的日渐巩固,社会风气的逐渐转变,人殉制度的存在基础也在不断削弱,这样一种有悖人伦的政治制度,也逐渐有松动的痕迹。

到了明英宗时代,人殉制也终于迎来了它的终结。

这位两次登基,饱尝背叛和欺凌之苦的皇帝,并没有因为之前的遭遇而性情大变,相反再次登上皇位的他,反而更加懂得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珍贵。

英宗的妻子钱皇后,在丈夫遭逢土木堡之变期间,曾经倾尽后宫财物试图帮助他脱困,更是因为担心过度而哭瞎了一只眼睛。

在英宗从瓦剌归来受困南宫时,钱皇后对他不离不弃,甚至通过做女红来补贴开支。

但是,由于钱皇后膝下无子,英宗担心自己死后钱皇后被太子生母逼迫殉葬,所以下旨将人殉制度彻底废除。

可以说,人殉制度,既因为君王的猜忌而兴起,又因为君王的悲悯和哀怜而废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