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冠市境内有一座傲视数里的高山,云蒸霞蔚,名曰古皇山。山中有一寺,千年古刹,名叫皇仙寺。寺内供奉着古皇仙母子二人,千百年来,香火未断,古皇仙和这里的人们积下了深厚的感情,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境内有一马氏年轻女子在山上砍柴,摘尝了一株蓝草莓的龙诞,怀了身孕,在石洞中生下一条小白龙。张牙舞爪间,小白龙瞬间变成了一个翩翩少年,身高八尺,手执长剑。他就是传说中的“古皇仙”,自言是天庭紫微星下凡尘,肉身“真龙天子”乃是其人间的化身。白天,古皇仙是一个谦谦君子,黑夜,他常复原变成一条小白龙游离于体外。 一日子夜时分,沙河尾耒水河畔,龙嬉涛尖与浪尾。忽闻江心一年轻女子冲他疾呼:救命啊,救命啊,救……他一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呼呼腾出水面,只见一群呲牙裂嘴的鳄鱼闻风而逃,微弱的月光下,江水的漩涡中漂浮着一只大如斗笠的蚌壳。待其走近细瞧,岂料那蚌壳如花舒瓣般缓缓展开,珠圆玉润中缚着一位妙龄女郎,美若天仙的女子冲着他微微的媚笑,谢主隆恩。俯仰间,绝色女子又梨花带雨般向其哭诉:小女子是沙河岸边一位尚未出嫁的陈氏姑娘,与对岸的一位富家公子相亲相爱,你侬我侬,情深似海!门不当,户不对。势利的男方父母极力反对他俩婚事,棒打鸳鸯散。情郎被逼远走他乡求学经商,从此二人世界如弦断音绝琴亦灭。藕断丝尚连!怎奈一江春水向东流,情难续。小女子每驻常相会的杨武石桥睹物思人岂能不悲痛欲绝,恸哭不已?石桥伴声颤,河水呜咽流,喟叹有情人不能成眷属。
某日,风雨大作,日月无光,风声雨声哭声交织在一起,地动山摇惊涛拍岸,忽闻“咣珰”一声,桥毁人亡。“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立马有小人落井下石为小女子罗织了破坏“公物”的罪名,罪及触犯了天条,灵魂不得超度,被河神囚禁于江中的大蚌壳里,让一群穷凶恶煞的鳄鱼把守着。老不正经的河神千方百计打小女子的“歪主意”,常常驱使爪牙(鳄鱼)欺压凌辱,逼小女子就范与其拜堂成亲……。情到深处泪自流。铁石柔肠的古皇仙温情脉脉的望着陈氏女子沉默不语,神色凝重,半响吐出口中之珠赠与其吞下。瞬间,陈氏女子如获至宝,羽化成一只飞鹤凌云而去…… 卧蹋之上,岂容他人酣睡!何况古皇仙又横刀夺爱抢走了“未婚妻妾”,气急败坏的河神自然咽不下这口恶气。话说这耒水河神也非等闲之辈,乃是琼楼玉宇中王母娘娘的心爱之物——玉簪。一日,此厮乘主人瑶池沐浴时,偷偷下凡尘,触地一滑,划线成了弯弯耒水河,自身变成一只大龙虾隐没在耒水中称王称霸多年。一根烟工夫,大龙虾便挥舞着两只“大钳子”率着万千虾兵蟹将及“鳄鱼团”气势汹汹的涌来兴师问罪。 一场恶战在所难免。一时,江面风起浪涌,喊杀声四起,没有龙珠护身的古皇仙法力大减,东奔西突,左右开弓还是被“敌军”团团围住脱不了身,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潜浅底被虾戏”没有一点办法,急得像热锅里的蚂蚁不知所措。说时迟,那时快,“咔嚓,咔嚓”二声巨响,河神大龙虾得意洋洋剪下了两只“龙脚”,古皇仙痛得哇哇大叫,一头栽在水中奄奄一息……河神大龙虾欢声跃出水面,趾高气扬的端坐在匍匐前进的两狮(河神坐骑)背上笑观喽喽们“剥龙皮,抽龙筋”的大戏。得意忘形间,空中忽然驰来一匹天马,居高临下朝河神大龙虾踩踏下来,如泰山压顶又似雪崩式排山倒海的瘫倒下来,大龙虾来不及呻吟一声便被碾成肉泥。神猛的天马开口冲古皇仙大喊:龙儿,快到我口中来!娘亲救你来啦!……哗哗的江水像赶趟儿们急速向马口流去掀起深深的漩涡,轰隆隆的响声过后,从水中闪出一道白光,又似一柄长剑飞向远方…… 话说那只羽化的飞鹤飞呀飞,找呀找,飞过千山万水,找遍了五湖四海。皇天不负有心人,它终于找到了它前生的情郎正在南海之滨卖盐营生呢!有缘千里来相会。南海观音念其真诚永固助还其旧时之身,一家人终得相认相聚,有情人终成眷属,其乐触融。 一家人荣归故里,衣锦还乡时,乡亲们夹道欢迎,击掌相庆!大当家的也不负众望慷慨解囊在沙河尾耒水入口处修建一座大石桥方便两岸人们出行。大桥即将竣工时,跨河之石却出了问题:不是大了,就是小了;不是长了,就是短了……石料将就不得,否则它就会成“豆腐渣工程”,“烂尾楼”留下千古笑柄!能工巧匠的颜面又何在? 大家急得团团转时,大当家的儿媳陈氏走出来献策:昨夜梦见一神马开口讲话说其儿有两足遗留在江口耒水中,如今已化成石头可作跨河石!大伙儿嘻嘻哈哈,将信将疑的跑到江口河边一看,全傻眼了:一夜之间,江中龚起三沙洲,二大一小三块巨石安安靜静的躺在河床上!大伙抬来二石往石桥上一铺四平八稳,严丝合缝刚刚好,工匠们笑得合不拢嘴,兴奋的把这座大石桥亲呢的叫做“仙人桥”。乘兴之余,人们把另一块小石头也抬来,在离大石桥上游不远处自发重建了一座小石桥,感谢陈氏献策之功取名为“媳妇桥”。 后来人们纷传:“媳妇桥”的跨河之石状若“马舌”。天庭王母娘娘恼羞“天马”不看僧面,也不看佛面,纵容儿子(古皇仙)劫“狱”救妖,乱纲常,其罪当诛;“天马”不阻止,反而挺身而出救儿灭了天朝命官“玉簪”,也是罪加一等。故迁怒于它,遣"母夜神叉"逼其咬舌自尽,唤"两狮"左右环侍,令万马齐喑,伏波而亡。“马舌”化作石头架桥铺路将功补“过”!公道自在人心,所谓天地间有杆秤,那枰砣便是老百姓。
不知何时,人们发现江口三洲草木茂盛,其中一洲乌鸦众多,超十万余只,整天叫屈鸣冤似哇哇的大叫三年。后来引一只美丽的丹顶鹤在另一形似水中鳄鱼的沙洲停歇,从此百鸟聚此相会,繁衍生息。鸟儿们以河中虾蟹为食,以洲为家,数量之多,品种之广,密度之大的奇异现象与千里之外大连旅顺“蛇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堪称"绝代双骄"。二者让科学家都无法解释,说出让人信服的一二来。更让人感到不思议的是,此域方圆数里比如蛇呀、黄蟮、泥鳅之类的爬行动物特别稀少,踪影难觅;与陈家洲相距不远的另一沙洲连个鸟窝,鸟影都没有,更别说鸟儿扎堆的盛况了!所有这些,你如果不信,到实地考察一番便见分晓。当地的人敬称它为“龙家洲”;乌鸦王国的沙洲叫“江口洲”;百鸟王国的沙洲叫“陈家洲”。当地人都深信陈家洲的飞来的那只“丹顶鹤”是陈氏女子转世之身!如今冠市沙河上的“杨武断桥”,“媳妇桥”,“仙人桥”三桥锁江之胜景引无数人前往探访传奇,写生摄影。人在桥上走,水在桥下悠悠流,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又在远处看你…… 有的人说古皇仙是一条神龙,他的妈妈就是一匹“人头马”;有的人说古皇仙谁也没见着,他死后,谁也不知道他埋在什么地方,他的妈妈纵是神马皆是浮云,一切都是无中生有;有的人却煞有介事的说古皇仙的妈妈就是一匹“人头马”,葬身之地就是耒水狮子岭段的马死潭(又称马口潭),潭水深不可测,古皇仙就是通过马口潭底的暗河逃往千里之外的大连旅顺的“小龙山岛”(蛇岛),以腹蛇之身现形于渤海之波;有的人还说古皇仙并没有走远,他的三魂七魄化作一道光遁入山中,多年后,育有九子(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霸下,狴犴,负屃,螭吻),并伴生九泉,流散四面八方,如今的江口的九龙乡便是龙兴之地;有的人指着宝盖的新城村的距茶马古道不远的大石洞口振振有词的说:此石洞外小内大,蜿蜒细长可容二百号人呢,洞中说话,回音连连。这就是传说中的“藏龙洞”,如今洞中尚有长蛇出没,有老乡还在洞口烧纸敬神勒……因为与古皇仙结缘,各人的意念和理解不同,但大同小异,阐释的都是同一主题传奇。 相传从前的衡南花桥有很多能工巧匠,尤以篾匠出名,个个心灵手巧。他们走街串乡编织的篾席,谷箩,鱼篓等竹器用品经久耐用,扎的龙灯的龙头龙尾,鲤鱼花灯活灵活现。某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他们在冠市的黄竹村破竹削篾时,惊奇的发现当地的许多被砍的竹筒管内充斥着:人模马样,惟妙惟肖,君臣王子应有尽有,五花八门的兵器精良无比。把它展开来像一幅连环画,更像一卷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周遭十里八乡的人们蜂拥而至赶到黄竹来看稀奇!热情的人们还在砍没的黄竹蔸下挖出一匹石马,一个石人,一个龙符,一方印。人们沸腾了,有一个精通阴阳的方士走出来说:大家觉得玄乎不?我看这就是传说中的古皇仙的前世今生的印证,大家得善待有加…… 时值月圆之夜,家家户户举着用稻草扎成火把头上插满密密麻麻的香火结伴而行,香火长龙绵延数里,燃着鞭炮,烧着艾草,敲锣打鼓,祈月而歌,沐风而舞(如今每逢中秋月圆之夜,这里的老乡细伢子仍然三五结群举香火耍龙灯,因其像星星点灯,俗称“星子灯”)。人们虔诚的把石人石马,人们心目中的"古皇仙"迎进冠市境内最高的山里,又集资募捐建了一座寺,顶礼膜拜。 往后,此山改名为古皇山,寺名皇仙寺。当时的人们无论贫贱还是富贵,自发吃斋数月。有心的老乡采摘古皇山上生长红枸杞,枙子花,映山红等研磨成汁,连同八角,桂皮等植物香料掺入古皇山梯田中土生土长的“八月黄豆”制成豆腐。一块块“五香红豆干”层层叠叠码堆在一起就像一件件艺术品横空出世,方方正正,坦坦荡荡。忠心赤胆,外红内娇香的“五香红豆干”无不诉说老乡们对古皇仙的哀思之苦,崇敬之意。可喜的是昨日的冠市"五香红豆干"摇身一变成了如今文人雅士笔下的“豆鼓赤玉”,变成了外地游客眼中的“冠市红豆腐”一道地方特色菜,舌尖的美食;也变成一张古皇仙缘,冠市之约的嘉宾特邀名片。 古皇山的烟,皇仙寺的火惊动了天庭众神。各路神仙指指点点,野朝天官议论纷纷。玉帝威怒下令以“八仙”之一的韩湘子、何仙姑为首,组成“天遣调查团”下凡人间查清古皇仙系列事件来龙去脉和是非曲直。众星宿窃笑,玉帝一旁的王母娘娘如坐毡针也不敢吭声,真是颜面扫地!调查处理的结果是什么不得而知,古皇山和皇仙寺安然无恙倒是事实,并未遭受电雷打,天火烧。 据传“八仙飘海”之一的何仙姑路过江口九龙,见其境内到处泉水叮咚,草木丰盛,便动了凡心善念,移花接木改变两处泉眼位置。一处移至相邻不远处的宝盖双河口村,泉水清冽而甘甜,汩汩而出,当地人称它为“古龙泉”,灌溉良田万顷,真真实实一条农业命脉。又传长饮古龙泉水的高寿者众多。今有识之士用桶灌装古龙泉作饮用水送进千家万户,慈心广布,福泽乡邻!而另一泉眼被远移至水源缺乏的黄竹境内,水腾而出似山东济南的趵突泉生生不息,冬暖夏凉。人们称它为“吐泉”,如今此处地名已改为“吐泉村”。老乡们围"吐泉"就地取材,种藕养鱼。炎炎夏日,漫步“苏堤荷岸”,凉风习习,蝉鸣阵阵。荷叶田田,“点点猩红少,片片蝶衣轻”。遥望奎光聚处,似有一吐泉飞瀑像远处高楼飘落下来的歌声时隐时现,望泉兴叹:吐泉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吐泉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欲乘一扁舟,隐在青波里,没在葱绿中。每逢夏夜月朗星稀时,鱼戏莲间,风动荷香,流水潺潺,人们匍匐细听荷池内呢喃娇语,疑是“七仙女下凡”在此洗澡嬉闹呢…… 话说韩湘子驻足冠市远眺,层层叠叠的古皇山梯田从山脚下挨挨挤挤的赶到云中去,就像凌云架起了一张天梯;蜿蜒的沙河上“杨武断桥”今犹在,只是容颜改,任由静静的河水倾诉着“只恨缘浅,奈何情深”的爱情故事;风吹稻花两岸香,坪田沙洲雁舞鹤翔……情景交融,美不胜收。韩湘子忍不住取出怀中洞箫吹起了一曲,吹得落英缤纷,花开花又落。曲终人散,人们发现韩湘子停歇处长出一棵“千头樟”,疑是韩湘子遗留的“龙骨伞”变的,亭亭如盖,昭示“韩湘子到此一游”。当然这些都是大家的猜想,不宜效仿。后来也有人提出异议说“千头樟”是古皇仙的“追魂剑”变的,被韩湘子的箫声唤醒而已……如今的“千头樟”根深叶茂,绿荫覆地,冠达数亩。似虬龙飞天,风华绝代,又似“万笏朝天”,济济一堂。风吹叶动,恣意汪洋,观者无不感慨“繁华历尽,方知平凡是真,回首沧桑,只想平淡如水”。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润育一方风情,世代薪火相传。据传早些年,江口九龙一廖姓村民在古皇山采草药时,发现四条狗婆蛇在草间嬉戏打闹,似通灵性与人节日庆祝时情景无异。只见它们摇头摆尾为逐一珠与绿茵场上的运动健儿一样,相互呼应又相互争抢。或起或落,或穿或跳,或结或解,或聚或散。跳腾挪移,千姿百态。他看得如痴如醉,流连而忘返!事后回味无穷时,他便组织乡亲们模仿狗婆蛇一招一式耍龙灯,直至活灵活现。春节时,“狗婆蛇龙灯”走家串户为乡亲们祈福招财降瑞,也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见者无不喜闻乐道,赞口不绝。 1983年,在衡南县文化局等有关领导的关注下,昔日的“狗婆蛇龙灯”舞不断的演绎和完善,变得更加富有韵味和丰富多彩。龙灯分七节,又以“盘花,跃水,腾云,穿门,戏珠,滚腰,下海”等七种主要技巧展现,故另取艺名“七巧龙”。“七巧龙”动如水中蛟龙,灿若北斗七星;时而呈龙腾四海虎跃千山之势,时而现春蚕吐丝柔弱无骨之态;轻盈小巧,游仞有余,浑身充满着智慧和力量,斗志昂扬的焕发着衡南人们的龙马精神风貌,闪耀着衡南东乡人们意气风发的骄傲之光!“七巧龙”是衡南县唯一获省批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次外出表演,获奖无数,声名远播海内外。龙的故乡,龙的传人就是如此豪迈! 集结号已经吹响。江口鸟洲,宝盖银杏园,冠市凌波风情小镇,冠市古皇山风景区等等就像雨后的春笋一般破土而出,笑迎八方来客共结古皇仙缘。 点击以下链接查看作者更多美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