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万熙解读彭玉麟故居“退省庵”

 hanyu118 2020-07-13

讲文物故事,知家乡历史

彭玉麟故居位于衡阳市珠晖区湘江东路,始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2004年进行了修缮。故居坐东朝西,砖木结构,硬山顶,小青瓦屋面,建筑面积500余平方米,进深一间,面阔五间,厅房后为小梅园。

彭玉麟故居是彭玉麟破天京(今南京)后,于1869年回到衡阳兴建的,是彭玉麟晚年定居地,取名“退省庵”。那么彭玉麟的故居在哪里呢,他又是如何建功立业成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彭玉麟,字雪琴,自号退省庵主人,生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祖籍安徽省安庆府怀宁县。其父彭鸣九时任三桥镇做巡检,后又迁到合肥梁园镇做巡检。清道光十二年(1832),彭玉麟16岁时随父母移居湖南衡阳县渣江,在那里有彭玉麟故居及敬师堂和感恩堂。


 

清道光十七年(1837),彭玉麟21岁时投衡州标协任书识。衡州知府高人鉴偶见其所书牍稿,叹为奇才,随令其入府署读书,并亲为其授课。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彭玉麟33岁时参加平定李元发起义,其军事才干和胆识初露锋芒。咸丰三年(1853)八月,曾国藩到衡州编练湘军。经曾国藩多次邀请,彭玉麟才同意襄助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37岁时彭玉麟进入湘军,他治军森严,训练有素。咸丰四年(1854)四月,彭玉麟率湘军水师与太平军激战于湘潭,取得湘军水师首战大捷。彭玉麟克复湘潭后欣然赋诗一首:

敌兵阵列气如虹,破入蛇腰得进攻。

炮震雷鸣湘水沸,旗开风利楚江通。

万艘已尽乌云黑,一火重烧赤壁红。

为语衡阳诸弟子,从今努力建奇功。

其诗意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彭玉麟统帅水师作战不下百次,或“亲点大炮,立毁敌船”或“奋不顾身、裹创陷阵”,为挽救清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彭玉麟为官清廉,“三不要”是他的座右铭,即“不要官、不要钱、要不命”。彭玉麟对朝廷的授官,每每疏辞,不赴官,亦不支俸。而国家有事,召之即来,披肝沥胆,不辱使命。咸丰五年(1855)六月,彭玉麟因攻剿武汉有功授金华知府,仍留营督带水师。这是彭玉麟投湘后第一次不赴官。其后,朝廷屡屡授官,彭玉麟次次疏辞。从道台、按察使、巡抚、漕运总督、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到兵部尚书,无论是世人眼中的肥缺、权倾一方的封疆大吏,还是位高权重的朝廷重臣,均不赴官。每次辞官一而再,再而三,意诚而志笃。

彭玉麟忠君爱国,皓首作钦差,誓死固江海。清代后朝,中华危机四伏,列强入侵,纷纷染指。彭玉麟屡上奏疏,为加强海防献策。中法战争爆发,彭玉麟不顾伤病年迈,钦差办理广东防务,统筹措置,为中法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治十三年(1874),因日本侵略台湾事件,彭玉麟致信长江水师提督李成谋,指出长江下游宜急为设防。为了加强入海口的立体防务,永固长江门户,彭玉麟一是上疏,要求制造小兵轮,以备抵御外侮之需。二是主张加强吴淞口、崇明岛及长江下游陆上炮台建设,当外敌入侵时,可以收水陆夹击之成效。彭玉麟认为只有江防海防并重,方能御敌制胜。他还主张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学习西方的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走富国强兵之路,方能自立于天下。当时法国为了实现其通过越南进入中国西南边境、参与列强掠夺中国的企图,挑起了中法战争。光绪九年(1883)八月,彭玉麟以年近70的高龄奉旨钦差办理广东防务,调兵遣将,重修炮台,置办团练,广东防务迅速得到加强。中法战争结束后,彭玉麟上《海防善后事宜折》,力主励精图治,大修军政,以为未雨绸缪,充分体现了彭玉麟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抵御外侮、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信念。为了表彰彭玉麟督办广东防务有功,慈禧太后特颁赐御书“建节绥疆”四字匾额。


 

彭玉麟嫉恶如仇,伸张正义。人称“彭打铁”。湖北忠义前营总兵谭祖纶强占人妻,害死其夫,安庆副将胡开台纳妓为妾,谋害发妻,尽管得到上司庇护,但均被彭玉麟按罪论斩。清同治十一年(1872)五月,彭玉麟奉旨巡阅长江防务,察看沿江水师各营,并妥筹整理。九月,朝廷奉命每年巡阅一次,为了节省开支,便于工作,彭玉麟采取第一年从衡阳出发,自岳阳顺江而下自上海,住杭州。第二年自上海溯江而上至衡阳的方法,即可节省空返资费,又可避免长江水师一年两次迎侯之劳。彭玉麟在巡月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一是查处渎职官吏,先后奏参水师庸劣将弁名总兵蒋振元等116员。 二是从建设长江水师实际出发,提出整顿水师的4项举措。彭玉麟常为民除害。李鸿章之侄仗势作恶,横行霸道,抢人妻女,民愤极大,人称“花花太岁”。彭玉麟不畏权势,依法严审严办。彭玉麟对严重贪酷官吏格杀勿论。他不但管理长江五千里各省的水师军人,而且还管理沿岸地方的官事民案,当时传说“彭公一出,江湖肃然”。

彭玉麟生活简朴,热心公益。他自投湘军始,逐级擢升,然而生活始终十分简朴。时人称食多蔬素,少肉味,一件毛马褂,有虫蛀孔数十处,他还一直穿在身上。他对公益事业十分热心。在同治四年(1865)捐银4千两修衡阳渣江彭氏家庙。在同治十年(1871)彭玉麟捐银修建来雁塔,并为来雁塔写塔额。在同治十年(1871)与杨子春捐银重修石鼓书院。使千年学府,再焕光彩。光绪十一年(1855),彭玉麟捐银1万2千两,将船山书院从城南迁至东洲,又聘请大儒王闿运掌教。船山书院因此名声大振,成为清代晚期闻名天下的书院。彭玉麟在奏疏中,多次表白“臣自寒士始,愿以寒士终”,其品行之高洁,令人肃然起敬。

大家请看大门,门上悬挂的是彭玉麟书写的“退省庵”黑底金字木匾,左右挂有彭玉麟自撰的楹联,其联曰:

水得闲情,山多画意;

门无俗客,楼有赐书。

门厅正中板墙上挂有彭玉麟画像以及自撰楹联,其联曰:

绝少五千柱腹撑肠书卷;

只余一付忠君爱国之心。


 

请大家进入梅园,梅园大约一千平方米,园内植有各种梅花,耸立的青铜雕像叫“梅麟奇缘”,说的是彭玉麟与梅姑竹宾相恋时的故事。

彭玉麟是个有情义的人,他与梅姑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梅姑因难违父母之命,悲愤至极,以身殉情。彭玉麟伤心欲绝,立誓一生画一万副梅花以志不忘。晚清大儒王闿运为彭玉麟画梅题词:

姑射貌,旧时酒边曾索笑,春风吹人醒年少,花开花落情多少?明蟾照,人间只有西湖好。

这说明彭玉麟酷爱画梅的原因之一是为情所系。彭玉麟一生饱经战事纷争,目睹世态炎凉,以至画梅寄情。彭玉麟所画之梅,干上新枝繁生,参差交错,古拙苍劲,鳞鳞万玉,无不体现出蓬勃向上气象,被称为“兵家梅花”。而每副画梅作品所钤印章各不相同,有“伤心人别有怀抱”,“一生知已是梅花”。彭玉麟一生写下了大量以梅花为主题的诗词,号称“梅花百韵”。现节选两首彭玉麟的咏梅诗,重温他画梅时浸透的相思以及独立特行的性格:

一、一生知已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

别有闲情逸韵在,水窗烟月影横斜。

二、平生最薄封侯愿,愿与梅花过一生。

安得玉人心似铁,始终不负岁寒盟。

彭玉麟多才多艺,癖于诗、癖于画、癖于游。留下了许多诗联书画名作和脍炙人口的故事。


彭玉麟鱼”的故事。清朝末年,湘军统帅曾国藩屯兵演武坪,于湘江河上大练水师,每日里战船穿梭,杀声震天。曾国藩募集的士兵不少都是“旱鸭子”出身,还有部分由原清朝退役步兵编入。进入水师的实质性训练后,导致这些士兵时常出现晕船、呕吐,更不妙的是,很多士兵都不约而同地染上了风湿、水肿诸病,严重影响了军事训练和战事开展。晕船、呕吐尚可慢慢适应,并无大碍,但风湿、水肿等病不除,则可直接削弱军队的战斗力。曾国藩一时心急如焚,在帐中来回踱步,冥思苦想亦不得法,遂召集手下将领的随军医生研究对策。衡阳籍水军统领彭玉麟献计用食疗法,即用湘江深水鲤鱼配渣江薯粉,另加花椒、桂皮等佐料,制成食疗菜,花椒去湿,鲤鱼去水肿,效果甚好。曾国藩觉得在理,忙命膳食房从此增加此道菜,以观效果。月余,得病将士服用鲤鱼食疗菜后,不觉风湿、水肿全退,全军士气恢复如初。曾国藩大喜。恰膳食房报请统帅府给食疗菜命名,曾拿起笔沉思片刻,暗想:此方全为彭玉麟之功,那就干脆以他的名字作纪念。于是挥笔疾书,“彭玉麟鱼”四个大字跃然纸上。从此,“彭玉麟鱼”成为清军水师平日用膳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后来,“彭玉麟鱼”由军中悄然传至民间,人们在品尝这道食疗菜的独特美味时,亦会津津乐道说起这个美丽故事。

 

清光绪十六年(1890)彭玉麟病逝于退省庵,享年75岁。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衔,谥刚直,并立专祠祭祀。

纵观彭玉麟的一生,他为官不恋官,守廉不贪财,执法严明,不辱使命。曾国藩称其为“奇男子”世人评价或云“清望一时无两”,或称“亦近代所未有也”。

在衡阳灿若星海的历代名贤中,彭玉麟是一颗光彩耀眼的星星,他将对国家的忠诚、对列强的抗争、对贪佞的憎恨与对乡土的热爱、对爱情的坚贞融为一体,铸就了他侠骨柔情的性格和充满传奇的人生。今天,我摄取彭玉麟一生若干亮点事迹,让大家记住这个衡阳的传奇历史人物彭玉麟:

铁面无私,挽数千里狂澜,功在大江南北;

丹心未泯,留五百年正气,魂归衡岳东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