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话》:痴儿轻解诗音词韵集锦(630-676)

 虹72 2020-07-13

转:解非-的博客 

         作者:解非

630. 陆游从“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到“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可见,模仿是写诗的第一步,集各家之长吸收营养,进而才能融会贯通推陈出新。
631. 诗歌借鉴的手法很重要,在前人的句意的基础之上自铸新词,独创新意。别出心裁地创新自己的风格,方能赢得读者。撷取也是诗歌的写作手法,就是从别人的作品中采选吸取养料融化成为自己的,好比沙里淘金、花中采蜜。
632. 诗人离开了审美感受就很难写出优秀的诗作,上品诗歌与诗人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思想,审美语言是息息相关的。
633. 思维有两种,一是抽象思维,二是形象思维,运用形象进行思维,对于诗人来说贵在这两种思维基础上而生成的创造思维,任何的诗篇都是创新求异的精神结晶。     
634. 感情是诗歌的生命,想象是诗歌的翅膀。
635. 陆机《文赋》:“感应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可见,灵感才是最美丽的源泉。

636. 李德裕《文章论》:“文之为物,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很好的解释了诗人心理灵感的到来,就会情感喷涌,思维活跃,意象沓来,佳句缤纷。
637. 标新立异是诗歌存在世界的真正的艺术生命。
638. 曹植七步成诗,虽说文思敏捷过人,但我想也早打了腹稿。亦如苏轼的:“袖手独不言,默稿已在腹。”
639. 一字一珠是说唱出来的字就像一颗珍珠。我想一首诗歌也应给做到一字一珠才是,亦如杜甫的:“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一首完美的诗歌必须精心润饰,精益求精。
640. 开合是一种有效的表现诗意的手段,开:文思如脱缰之马般飞扬;合:主题如百鸟归林般紧扣。诗歌善用开合之笔,可以思路顺畅,文字活泼,点明题意。

641. 诗歌要写得引人入胜,就要在“尺水兴波”上做文章,使之波澜壮阔。
642. 诗歌有了诗眼,才会有神光。古人有“一字立骨法”之说,诗歌的点睛之笔可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妙境界。
643. 诗歌应当以句为简练,字为精炼见长。用墨要惜字如金,以达到感情奔放,色彩斑斓。
644. 诗歌化虚为实,析事明理,诗人的内心情感才能得到艺术地具体的充分表达。 
645. 诗歌是人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是思维由封闭到贯通的顿悟。其存在价值哪怕是一滴水,也要反射出太阳的光芒。

646. 诗人所具备的要素之一就是“胆”,亦如叶夔《原诗》:“唯胆能生才”。也如谢榛《四溟诗语》:“人不敢道,我则道之,人不肯为,我则为之”。
647. 罗丹说:“对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诗人应是一个明察秋毫,运筹帷幄的观察家和思想家。
648. 海德格尔论述的诗意:“诗意是人类居住的基本能力。但是人能够拥有诗意,在任何时候只能按照这一尺度,他的存在如何与此相转化,即它自身喜欢人并需要人的现身的东西。根据这种转让的程度决定诗意是本真的或者是非本真的。” 我想诗意作为一个现代诗歌的美学品位,这样的表述的界定是模糊的,它绝对逃脱不了狭义、片面的美学偏差。

649. 诗歌的意境中作者的主观感情为“虚”,客观事物为“实”。虚实结合才可达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650. 触景生情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感情触发过程,是诗歌创造意境的手法。

651. 诗歌语言的精炼性,就要做到言简意赅来锤炼语言。
652. 诗歌抒发的感情是从心底自然地流淌出来的,文字忌生硬、别扭,故作深沉。 “为情造文”是文章的本意、正道,反之“为文造情”则从根本上违背了写作的宗旨。抒发的感情必须是真挚的、发自肺腑的。虚情假意、故作多情、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不仅不感人,反而会令人作呕。
653. 蕴藉含蓄对于艺术来说是重要的审美追求。
654. 意和象的构立,实际上是诗人本位意识和情感意识的构立,二者的有机组合诗歌神韵才能确立,最终实现了诗人自我的突破与提高。
655.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云:“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可见,辞采的去取,取决于命意,诗意的语言诠释生活,意象构建包括很多元素在内,层次的高低、情趣的雅俗、文化的理念,学养的练达等。

656. 诗人的意识形态与精神面貌才是诗海航行的舵手。敏锐的目光、细微的洞察力和饱满的情绪是航向标。
657. ‘小我’的抒发建立在‘大我’之上,这是当代诗人最应当遵循的法则,两者相辅相成方可‘诗言志’,这是一代又一代的诗人用血和泪堆砌的高度,留给后人美的享受和想象空间。
658. 诗人是孤独的,且安于寂寞才能达到一定的思想境界,以独特的诗意思惟标新立异,孤标傲世。但前提必须是积极的入世思想,否则就会渐渐地进入了固守自封,孤芳自赏的境遇之中,成为诗人和诗歌的悲剧。
659. “若有愤怒,倾于诗;若有忧患,寄予诗;若有爱,钟情于诗!”这句话很明白地阐述了诗歌喷发的源泉之所在。
660. 诗歌的审美是一种艺术地再现思想的方式,其审美价值在于能够美化人的灵魂,丰富人的精神生活。

661. 诗歌的认同价值,功利价值,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都在于使人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与智的启迪。
662. 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诗话是《六一诗话》,诗歌评论著作是《诗品》,词总集是《花间集》,韵书是《切韵》,断代诗选是《全唐诗》,新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
663. 中国第一位女诗人是春秋时期的许穆夫人,第一位现代(用白话写诗)女诗人是陈衡哲。
664. 诗人是本民族文化的精神布道者,诗人的生存价值在于诗歌的存在价值。
665. 诗歌的触景伤情,感时生情,托物传情,因梦寄情,妙喻传情等。对于诗歌的表情达意都是很到位的抒情手法。

666. 阅读于写作所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亦如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加强自身学养才是创作的笔力的源头活水。
667. 诗歌是对心灵的拷问和触摸,是属于精神的。只有精神富有的人,思想睿智的人,灵魂澄澈的人,诗歌的种子才会发芽,开花,结果。
668. 诗人要修行还要修德,修行来自于生活,修德来自于心灵。
669. 清代诗人袁枚说:“平居有古人,而学力方深;罗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可见,阅读量的积累自然可以达到写作质的飞跃,达到的一种练达幽深的境界。
670. 艾青:“诗的情感的真挚是诗人对于读者的尊敬和信任,诗人当他把自己隐秘在胸中的悲哀向外倾吐的时候,他只努力以自己的忠实来换取读者的忠实”。这就是说,读者引起情感共鸣的诗歌才会产生审美效应,诗歌的艺术真实就是美学真实观的具体体现。

671. 诗歌是真的,正如梦境也是真的一样,诗意中自有真实的自我感觉和自我意识。
672. 意象是沉默的语言,是对言外之意的倾诉,而诗歌的生命却在这沉默中诞生。
673. 诗意立足于美感,谢绝理智和道德直接介入诗思之中,一切都应是意在言外的创造一个感性的自然的美丽的诗境。
674. 意象的暗示效果与内在张力是一种排除分析性、演绎性的语言,富于美感的幻象,于瞬间领悟诗中的言外之意。
675. 诗性由所含的精神密度而确定,这种精神力量可以说是一种美的感动。无论超越时空的天人合一,还是如梦似幻的生命体验。
676. 诗歌的妙趣横生来自于诗人的灵会妙悟,来自于诗心的空灵境界,来自于诗性精神的超越性品格。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