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是让主角死吧!”为了虐哭读者和玩家,这些大佬在作品里各种下猛药

 情报姬 2020-07-13

审核丨流年如墨 文丨复读姬

排版丨雪花 封面丨雪花

上帝才有怜悯之心,我们没有。

喜欢漫画的姬友应该熟悉图中的“上帝四人组”,这四位分别是《宝石之国》作者市川春子、《JOJO的奇幻冒险》作者荒木飞吕彦、《鬼灭之刃》作者吾峠呼世晴(因自画像是一只鳄鱼所以被粉丝称呼为“鳄鱼先生”)和《来自深渊》作者土笔章人。

为啥他们老是被同框,原因是他们实在是太能虐读者了。

最近《鬼灭之刃》因为漫画剧情过于惨烈,作品与作者都上了日本推特热搜。

(标红框的意思分别为“鬼灭本刊”和鬼灭作者的昵称“鳄鱼先生”)

鬼灭近期剧情中,多数角色身受重创,主角炭治郎更是面目全非:

得亏炭治郎是主角,搁之前的剧情来看,其他角色受到的待遇可就不是一个惨字能说清楚的了。

不光是角色,读者也被虐得死去活来的。

这最新话让在推特上搞的大量粉丝哭诉求作者放过。

国内粉丝也完全遭不住。

比起鳄鱼先生在剧情里虐人,粉丝只能搞点表情包反击一下了...

鳄鱼先生虐读者是老手法了。

去年十月鬼灭就曾因虐心引起不少讨论,当时读者在推特上一样也是哭天抹泪的。

遇上这样好看又虐人的作品咋办?

而留下来的读者开始被虐习惯了,甚至觉得,没把主角搞死,鳄鱼先生真是大发慈悲了。

毕竟在另外几位“上帝”手里,主角想要好好活着都是种奢求。

例如荒木飞吕彦手下的《JOJO的奇幻冒险》,主角团有人战死那都是常有的事。

在JOJO第六部《石之海》中,荒木甚至做了个团灭的结局,连贯穿三作的高人气角色空条承太郎都未能在作者笔下保全。

而对于另外一部作品的读者来说,能光荣战死都还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与其让主角痛苦地活着,还不如祈求他早日从生不如死的惨状中得到解脱。

这部能让粉丝如此崩溃的作品,就是由市川春子创作的《宝石之国》。

至于为啥会有粉丝希望作者能让主角死?先来看一组图:

这是开始的磷叶石。

这是后来的磷叶石。

从开始的天真可爱,到后来的全身破碎+众叛亲离,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让人敢相信这竟是同一个人?

单是展现一下主角后期的惨状,就足以吓退不少新人。

看着主角一路成长最终却沦落至此,对粉丝来说,能给他个痛快,就是最好的结局了。

能让人一边挨虐一边还欲罢不能的可不止漫画,单单游戏或动画中的某个片段就能让人泪流满面。

例子太多了(这些大佬一天天的就喜欢欺负可怜的读者和玩家)

有《奇异人生》中面对牺牲挚爱Chloe或是小镇的两难抉择;

《行尸走肉》中克莱曼婷面对主角Lee被丧尸感染后离别的痛苦;

《隐形守护者》里终得平反的地下工作者胡蜂;

又或是动画《四月是你的谎言》中一个熟悉的曲调。

《未闻花名》中简单的一句“面码,找到你了”

看似轻描淡写、背后却又暗藏波澜,这些故事无一例外都直逼粉丝的泪点。

催泪虐心的作品不少,但也不是所有作品一开始就展现出其虐心的一面,塞着“糖衣炮弹”的作品一旦虐起来往往更让人防不胜防。

这里头做的最为出名的还得数“爱的战士”虚渊玄。

虚渊玄的动画《魔法少女小圆》有着极为经典的op欺诈:开头看似美好魔法少女生活。

转眼间就能来个画风突变。

(老虚的“三集定律”)

这种从轻松治愈到虐心致郁的180度大拐弯,一下就让不少观众直接看呆。

同样有着“欺诈”味道的还有由土笔章人创作的《来自深渊》,表面看是清新治愈的画风。

翻开才发现内容写满了各种黑深残。

《学园孤岛》也是欺诈界的翘楚,欢乐祥和的校园日常背后,是丧尸满地的末日景象。

各式各样的“欺诈手段”颇具神效,反转一来就虐得观众大把大把的眼泪。

但并不是所有观众都会以伤感接受作者创作的虐心桥段,总有些粉丝由爱生恨,看到自己喜爱的角色被虐,就跑到各个地方发评论痛骂。

还有威胁要寄刀片(当然基本都属于玩笑话)

说是玩梗也不尽然,确实有人干过这事,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导演庵野秀明就曾因动画最后几集内容遭到过某极端粉的威胁恐吓。

国产番剧《凹凸世界》官方也收到过粉丝送来的刀片。

(官方已表示是粉丝开玩笑)

虽说是玩笑,但寄刀片这种事还是说说就算了。

当然,有些粉丝会被虐的如此上头,追根究底还是对作品的爱,越虐越看的带劲大概就这么来的。

(诱骗萌新看虐番也成为了粉丝日常)

正是因为谁都希望自己喜爱的角色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才会有如此多粉丝会为剧情中的角色牵肠挂肚。

虽然我们都喜欢作品能有个美好结局,但认真琢磨下的话,比起合家欢形式的喜剧,想表达出一些人性、社会不同内核,传递出深刻寓意,虐心的悲剧更让人印象深刻。也更容易成为经典。

不过说回来,提出这种把大佬放一起养蛊式创作的问题的同学,是不是已经被虐成仙了...

--- End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