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山郊区有座老辈的红旗渡槽,当年曾往芝罘送过水

 胶东故事会 2020-07-13

如果乘车在烟台的绕城高速自东向西行驶的话,快到福山崇义出口的时候,在路的北侧,你或许会发现一座很长的石砌建筑,从南到北延伸数百米,十分壮观。这座建筑,名字叫作“红旗渡槽”,是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一条输水明渠。

类似的渡槽,在胶东地区并不算少见,但这座渠的特殊之处在于距离市区很近。

水渠所在的位置,属于以前福山区的兜余镇(现在已经合并到了门楼镇)。兜余东面隔着夹河,与芝罘的黄务接壤,西北方向则是福山城区。这样的地理位置,也让兜余成为烟台市区一个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实际上,除了农副产品之外,在上世纪70年代,兜余还承担着往芝罘送水的功能,这座红旗渠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从位置上说,红旗渠位于兜余镇的西庄村和崇义村之间,现在虽然已经不用,但保存相对完整。根据记载,水渠全长400多米,高7米左右,宽8米多,整个渡槽一共有34个拱洞,拱洞的上下沿都用青石雕琢砌成。

崇义村通往西庄村的道路,就在渡槽的一个拱洞下通过。在这个拱洞的上沿,雕刻着它的建筑时间:”1970年10月18日开工,同年11月6号竣工。”

如此大规模的工程,居然仅仅用了约20天左右的时间,这当然离不开劳动者的艰苦奋斗。资料显示,当时兜余公社调集9个村的生产队员,外加其他公社的增援队伍,数千人齐上阵,昼夜奋战,保证了工程的进度。

笔者曾打听过一位西庄村的老大爷 ,据他介绍,渡槽的上游有明渠暗道跟门楼水库相连,当时烟台郊区的世回尧、黄务和莱山镇一带,还都是农村,以种地为主,这座渡槽的主要功能是给郊区的农田供水。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门楼水库的主要功能,已经由灌溉变成了给市区生活供水,这座渡槽也就完成了使命。不过,它仍矗立在原地,提醒过往的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时光。

(岁月在这座渡槽上也留下了痕迹,石头缝里长出了一颗榆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