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胶东农村80后的记忆:自己村里小学的最后一批学生

 胶东故事会 2020-07-13

(编者按:这是海阳一位农村80后对自己小学时代的记忆,那个年代,大多数农村孩子都是在自己村办的小学里读书,至少读到三年级,完小可能去附近的大村。相信不少与他年龄相仿的读者,都心有戚戚焉。)

以下是正文——

今,到城里的人越来越多,相应的,胶东地区村办小学的数量也越来越少。现在农村的孩子,即便仍在农村上学,也基本都是坐着校车在镇驻地或者附近较大的中心村。

而对于大多数70后80后的胶东农村孩子来说,在自己村里上小学,应该都是一段美好的记忆。在此,笔者也简单回忆下本人在村办小学读书的经历,不知道能否让您想起自己的童年呢?

94年的时候,我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是在本村(海阳市老北山地区的一个村庄),后来我们村的小学合并到其他村了,我们也成了我们村的小学最后一批学生。

记得当时幼儿园和小学是在同一个院子里,院子里有很多又高又直的松树。我们的老师是个很严格的老头,据说以前教过高中,平时上课我们都是小心翼翼的,恐怕被他看到你在玩。

这位老爷子执教甚是严格。有一次,我在课堂上做小动作,被他发现了,真是领教到他的威力。

那节课是在看书,类似自习,都静悄悄的,老师在上面坐着,我在后排和邻桌咧着嘴做鬼脸,咧一下,偷看他一下,惟恐让他发现。正当我在兴头上时,他声色不动的说道:“XXX,你下来。”

“完了,死定了!”我纳闷他是怎么发现我的呢?怀着后悔、恐惧复杂的心情挪到他面前。

“你在下面干什么!”还没等我回答他的话,他就把小棍拿出来了,“老师,俺不敢了!”这是我们挨抽前统一的口号。那时候,真想做个女孩子,因为他是一般不这样管教女孩子的。(那个年代,大家都信奉严师出高徒的古训,对此也都习以为常。)

又想起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时候庆斌和鹏程坐在最后一排,同桌。一次同学们都在哇哇背东西,他俩在后面趁着哇哇的背书声就说话了,老师忽然喊停,同学们都不出声了,鹏程还意犹未尽的说着。当背书的声音瞬间消失时,他的声音在教室中显得更外清脆。当时,其他同学们心中想说的可能都是同一句话:“完了。”

那时候除了挨罚,还有很多今天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发生。我们班里面一共二十几个学生,一二年级混编的,一年级听课,二年级就自习。一节课能上一个多小时,老师什么时候想起来要下课了,就下,以至于后来到了比较正规点的学校的时候,觉得一节课45分钟可真短!

中午的时候,老师会轮流到学生家里吃饭,吃饭也不是白吃的,吃一顿,老师会给学生家里2毛钱,算是一种形式吧,谁也知道这点钱什么东西也买不到。家长也会利用这段时间了解一下自家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如何,老师也会给家长一些提议,比如我当时老师给的提议就是我写汉字没有顺序,不是先坐后右,先上后下,而是顺着自己的性子,爱先写哪写哪。

现在回到村里,村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孩子都统一到镇上上学了,还有校车接送,比我们那时候要幸福的多。我儿子今年上幼儿园中班,再过二年也就成小学生了。

回首我们的童年,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我们一步步的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工作、恋爱、结婚、生子,亦步亦趋的前行,无论你愿意或者不愿意,我们都从满街疯跑的孩子变成了人父人母。村办小学已经永远写在了历史的手册里,而我们还将继续前行,共同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祝君安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